





本书介绍了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最新研究成果。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质量控制理论曾被我国质量界的老专家誉为六西格玛中惟一的新技术,该理论提供了实现六西格玛质量水平的途径。 本书介绍了网络时代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发展特点,深入剖析了狭义和广义的六西格玛概念,给出了接近零不合格过程概念的由来及其发展阶段,探讨了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质量控制理论体系,提供了实现六西格玛质量的途径。 这是一本提高现场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水平的必备参考书。本书为广大的质量工作者、工艺技术人员提供了现场进行质量控制的工具方法,为从事质量研究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学习统计过程控制的教材。 作者简介: 孙静博士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曾在哈佛商学院研修,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管理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国质量学会理事、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委员、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担任着《Asian Journal on Quality》、《中国质量》、《品质》等杂志的编委。 近年来一直专注于质量领域的研究,包括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质量控制、基于信息技术的质量管理理论研究、医院质量管理研究等。在质量领域,发表论文30余篇,完成著作10余部。入选2004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简明目录: 1.网络时代的质量管理/2.六西格玛/3.接近零不合格过程质量控制的诞生与发展//第1篇 统计过程控制/4.统计过程控制与控制图原理/5.常规控制图及其应用/6.CUSUM(累积和)控制图/7.EWMA控制图//第2篇 狭义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控制/8.常规计数值控制图的改进/9.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判稳准则与判异准则/10.连续合格品数CUSUM控制图/11.连续合格品数EWMA控制图//第3篇 广义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控制/12.自相关过程的质量控制/13.过程能力指数、过程性能指数与动态过程/14.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管理体系//参考文献//附录 孙静 清华大学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些专家预测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然而,一些隐藏在企业深层次的问题亦逐渐呈现出来,例如管理精细化问题。可以直接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机器设备、最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最高级的企业管理软件甚至是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全套生产线与立体仓库。但是,长期发展积淀下来的管理精髓是无法引进的,如: 判断过程及产品优劣的评价体系无法引进; 过程出现异常、产品出现故障时,解决问题、实施补救的具体措施无法引进; 顾客明确的、隐含的要求与产品特性之间的动态关系无法引进。所有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管理精细化问题的一个突出体现是质量问题,前面提到的诸点都是质量科学所要回答的问题。当前,中国最成功的一些企业已经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迫切需要能够帮助它们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 20世纪末,冰箱压缩机的国际平均质量水平是不合格品率200ppm(ppm表示百万分之一),世界最高质量水平是由巴西EMBRACO公司保持的34ppm,我国的雪花EMBRACO公司的不合格品率却为800ppm,这样的对比数据有许多。当时,中国企业努力以世界最高质量水平作为自己的超严质量要求,争取生产出达到世界级质量的产品,以便在国际市场上立足。21世纪初,中国加入了WTO。现在,三五年的缓冲期即将结束,真正在市场上跨国竞争的时代正在来临。如今,超严质量要求已被有些企业自觉地设定为质量目标,创造并保持世界最高质量水平成为中国优秀企业的愿景(vision)。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质量控制理论正成为帮助企业实现超严质量要求的有力武器。 六西格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
1.1网络时代的管理
1.2质量概念的演变与发展
1.3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1.4网络时代的质量管理
1.5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六西格玛
2.1六西格玛的应用情况
2.2六西格玛的含义
2.3六西格玛项目
2.4六西格玛设计
2.5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接近零不合格过程质量控制的诞生与发展
3.1接近零不合格过程质量控制的诞生背景
3.2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简单介绍
3.3高质量过程的研究
3.4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系列概念的由来
3.5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研究的发展历程
3.6小结
参考文献
第1篇 统计过程控制
第4章 统计过程控制与控制图原理
4.1统计过程控制(SPC)
4.2质量的统计观点
4.3控制图
4.4常规控制图的设计思想
4.5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
4.6变差的可查明原因的八种模式分析
4.7统计控制状态的判断
4.8常规控制图判断准则的使用
4.9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参考文献
第5章 常规控制图及其应用
5.1符号
5.2常规控制图的类型
5.3常规控制图的类型
5.4计量控制图与计数控制图的比较
5.5控制图的应用准备
5.6控制图的应用示例
参考文献
第6章 CUSUM(累积和)控制图
6.1CUSUM控制图的起源
6.2CUSUM控制图的原理
6.3根据ARL对CUSUM控制图的设计
6.4单侧CUSUM控制图
6.5表格式CUSUM控制图
6.6初值的设置——加速初值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第7...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