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6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163220
出版日期:2008.01.01
印刷日期:2008.01.10
图书责编:黎强
图书分类:零售
将某种微纳米尺度的颗粒包覆于另一种较大尺度的颗粒表面或弥散分布于其中,就可以获得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流动性、表面化学活性和特定的电、磁、热、光学等性能的复合颗粒,这种复合颗粒是合成、制造新型材料的基本原料。 从颗粒复合的工艺入手,还可以实现对材料的结构及功能的设计与调控。本书就是介绍在不改变粉体颗粒的化学性质的前提下,采用物理或者是物理化学方法对粉体颗粒进行上述技术处理的学术专著。本书内容共有10章,包括微纳米颗粒的理化特性与表面修饰、无机矿物颗粒表面有机改性技术、非金属矿物颗粒表面的纳米化修饰、复合微珠的制备及其性能、球形化金属基复合颗粒的制备与性能表征、无机聚合物复合粉体的制备、超微细颗粒整形技术、颗粒表面形貌的分形表征、复合粉体的填充特性。 本书可供复合材料、粉末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上述研究和教学的人员参考。
随着材料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粉体作为工业原料的一种常见形式,其加工处理技术在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单纯的超细粉碎、分级和合成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终端制品性能的要求,人们不仅要求粉体原料具有微纳米级的超细粒度和理想的粒度分布,也对粉体颗粒的成分、结构、形貌及特殊性能提出了日益严苛的要求。 近年来,粉体表面有机改性、颗粒表面整形、微纳米颗粒复合等技术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颗粒微观结构与组分的设计处理,实现粉体(材料)宏观性能调控”的技术路线已经被人们认可并获得应用。随着颗粒设计技术的发展,成分、功能单一的粉体原料有望具备期望的功能并成为更具特色的复合粉体产品,为下游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提供理想的原料。 将某种物质的微小颗粒包覆于另一种颗粒表面或弥散分布于其中,就可以获得多种性质不同的复合颗粒,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一微纳米级超细颗粒的团聚问题,还可以获得复合协同功能,提高颗粒的分散性、流动性、表面化学活性和电、磁、热、光学等性能。这样的技术处理就是颗粒的功能化和复合化,这也是构建介观(微纳米级)新物质的重要途径。 与微观分子层面上的物质结构设计(化学反应合成)和宏观层面上的制品性能设计(机械加工组合)不同,颗粒的复合是微纳米级尺度的微小颗粒之间的有序复合,在不改变粉体化学性质的前提下,对粉体从形貌、物理或者是物理化学的层面上进行处理(包括将不同的颗粒按照新的目的进行重组),即可实现宏观粉体性质的控制,制备出无法通过化学反应来合成的新材料。 笔者从1982年就开始致力于颗粒技术,特别是超细粉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将其作为主攻方向。...
前言3
第1章绪论
1.1粉体与颗粒
1.1.1粉与粒的概念
1.1.2粉与粒的关系
1.1.3介观颗粒物性
1.2颗粒的复合设计
1.2.1颗粒复合
1.2.2颗粒复合的要素与应用
1.3复合颗粒的制备
1.3.1化学反应
1.3.2机械力加工
1.4颗粒复合与材料多尺度设计
1.4.1混合与复合的差异
1.4.2应用举例
参考文献
第2章微纳米颗粒的理化特性与表面修饰
2.1颗粒的物理性能
2.1.1粒度与粒度分布
2.1.2颗粒的形状
2.1.3颗粒的比表面积
2.1.4颗粒的堆积特性
2.1.5颗粒的电性能
2.1.6颗粒的热性能
2.2颗粒的化学性能
2.2.1颗粒的表面能与表面活性
2.2.2界面的吸附特性
2.2.3表面的润湿性
2.2.4凝聚与分散
2.3微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方法
2.3.1表面有机改性
2.3.2表面无机包覆
2.3.3颗粒整形技术
参考文献
第3章无机矿物颗粒表面有机改性技术
3.1概述
3.1.1矿物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和作用
3.1.2研究现状
3.1.3典型的矿物粉体及其应用
3.2表面改性工艺及技术路线
3.2.1颗粒的分散性
3.2.2典型矿物粉体的表面改性
3.3三转子连续改性装置
3.3.1筒体
3.3.2分散、改性部件
3.3.3转子和定子
3.3.4工艺及辅助系统设计
3.4表面改性的性能试验
3.4.1试验条件
3.4.2检测与表征
3.4.3结果与分析
3.5不同改性方法的对比
3.5.1高速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