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高等院校教材

作者:胡山林

定价:29元

印次:1-5

ISBN:9787302178408

出版日期:2008.06.01

印刷日期:2011.07.15

图书责编:桑任松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是一部基础的入门性文学理论著作,其基本宗旨着眼于读者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介绍了文学欣赏的角度、原则和方法,重点推荐了“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意在使文学中的普世性精华从专业范围里解放出来,走向大众,走向人生,让文学与每个人的心灵生活发生联系,使文学真正成为“人学”。 本书寓理论导引于具体例证的分析之中,行文通俗易懂,语言平易流畅,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适宜作为中文专业和各类非中文专业本、专科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教材,也适合于广大文学爱好者自学。

   前 言      本书开头,先向读者简单说明几个问题。 1.书名释义   不用说读者就知道,“文学欣赏”讨论的是文学接受者与文学作品的关系。用来描述、指称这一关系的概念主要有:阅读,欣赏,鉴赏,批评,接受等。“阅读”是最一般意义上对作品的接受,读者对作品不管是否读进去,不管是否读懂,也不管是否有情感投入,只要读了即为阅读。“欣赏”指的是以欣喜愉悦的心态对作品的接受,这是一种感性直觉的、审美的接受。读者的感受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神通,不可语达”。“鉴赏”的“鉴”字有鉴别、分析、审察的意思,人们常说的“品鉴”就是在“品”中有所鉴别、有所分辨、有所察觉。如果说欣赏时的心态偏重于感性,情感比较活跃,对欣赏内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鉴赏时情感色彩已经趋于稳定,理性成分介入并逐渐加强,对欣赏内容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批评”是在鉴赏基础上的理论概括和语言表述。“接受”则涵盖了读者对作品的上述诸种反应。   文学欣赏,作为常用的理论术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等同于文学接受,包含了阅读、欣赏(狭义)、鉴赏、批评、接受等概念,与“文学创作”相对应。现代文学理论视“文学”为一种“活动”,作为一种“活动”,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构成的基本流程为: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在这一流程中,作家的活动是文学创作,读者的活动是文学欣赏(接受),文学作品是联系二者的中介。由此看,狭义的文学欣赏即上文所说的与“鉴赏”相区别的“欣赏”,指以欣悦、审美的心态对文学作品的感性把握;而广义的文学欣赏则指的是与文学创作活动相对应的文学接受。狭义的文学欣赏是一种“心态”,而广义...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    录

第一篇  必要的理论准备

第一章  文学概论 1

第一节 文学的学科属性 1

一、文学属于人文学科 1

二、人文学科的对象和特点 2

三、人文学科的使命 3

四、本书的宗旨 4

第二节  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 4

一、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 4

二、文学欣赏的基本途径 6

第三节  文学特征的全景扫描 7

一、非直观性 8

二、抒写范围的无限性 8

三、虚拟性 9

四、形象性 9

五、情感性 9

六、主体性 10

七、独创性 10

八、模糊性 11

九、象征性 11

十、审美性 12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 12

一、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与

文学欣赏的基本角度 12

二、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 13

第二篇  文学欣赏的角度

第二章  语言层面的感受与品味 17

第一节 字句、音节与神气 17

一、音节(音韵、节奏)与意味的

关系 17

二、从音节入手把握作品意味 17

三、音节的艺术功能 18

四、音节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21

思考练习题 21

第二节 字词的暗含意味 23

一、字词的两种含义 23

二、字词的暗含意味举例 23

三、不同语种为什么不能全息

对应互译 25

思考练习题 26

第三节 语气的把握 28

一、语气=情感、态度 28

二、文学作品的语气例析 28

三、把握语气对文学欣赏的意义 30

思考练习题 30

第四节  文体的奥秘 31

一、文体的含义 31

二、“文体”即“文学” 33

三、从哪些方面入手把握文体 34

思考练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