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第2版)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冯桂、林其伟、陈东华

丛书名: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系列教材

定价:49.8元

印次:2-9

ISBN:9787302253976

出版日期:2011.06.01

印刷日期:2021.12.23

图书责编:刘金喜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为2007年《信息论与编码技术》一书的第二版。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香农信息论的三个基本概念(信源熵、信道容量和信息率失真函数),以及与这三个概念相对应的三个编码定理;二,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了便于教学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及读者自检,每章后面都附有思考题与习题。 本书不追求高深的数学推导,尽量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对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概念进行描述,用例题和图表形象地说明基本概念和原理,特别适合于教学和自学。已掌握工科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的读者都能读懂本书。

前 言 1948年,香农(C.E.Shannon)开创性的文章《通信的数学理论》为信息论和编码技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信息理论是信息科学中最成熟、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分,它以活跃、新颖的思路和高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据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又反过来为信息编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论和编码技术已经渗透到许多应用领域,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的发展前景。 信息论不仅在方法论的层面上解决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而且在认识论的层面上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学完信息理论之后,再重新审视一下周围的事物,会产生许多新的看法和认识。用信息论可以宏观地认识某些政治问题,也可以定量地解决某些经济问题,还可以分析、解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总之,信息论是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因而目前各高等院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都把信息论和编码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由于信息论牵涉到众多学科,需要广泛的数学基础,许多读者虽然认识到信息论和编码技术的重要性,但在繁杂的公式面前往往望而却步。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编写过程中强调基本原理的理解,选材时充分考虑其实用性,把信息论涉及的数学知识限制在工科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的范畴内,尽量以通俗形象的语言描述定义、性质和结论的物理概念,叙述中重概念描述、少理论推导,在每章结尾还附有相应的思考题与习题以加深认识。因此,本书适于作为通信、信息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学生及有关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为2007年《信息论与...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基本概念 1

1.1.1  信息的一般概念 1

1.1.2  香农信息定义 4

1.1.3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发展简史 6

1.2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8

1.3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9

1.3.1  信息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9

1.3.2  香农信息论对信道编码的指导意义 10

1.3.3  香农信息论对信源编码的指导意义 10

思考题与习题 11

第2章  信源及其熵 13

2.1  信源的数学模型和分类 13

2.1.1  信源的数学模型 13

2.1.2  信源的分类 14

2.2  离散信源的信息熵及其性质 18

2.2.1  自信息 19

2.2.2  信息熵 20

2.2.3  熵的基本性质 22

2.3  离散无记忆信源的扩展信源 26

2.4  离散平稳信源 28

2.4.1  平稳信源的概念 28

2.4.2  二维平稳信源 29

2.4.3  一般离散平稳信源 33

2.5  连续信源的信息熵 34

2.5.1  单符号连续信源的熵 34

2.5.2  波形信源的熵 37

2.5.3  最大熵定理 38

2.6  信源的冗余度 39

2.6.1  信源效率 39

2.6.2  信源冗余度 40

2.7  离散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41

2.7.1  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 41

2.7.2  香农第一定理 43

思考题与习题 45

第3章  信道及其容量 47

3.1  信道的数学模型与分类 47

3.1.1  信道的分类 4...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