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2元
印次:1-5
ISBN:9787302386308
出版日期:2015.02.01
印刷日期:2019.11.01
图书责编:龚文方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针对21世纪教改要求,以创新设计方法为主线,主要介绍了创新思维与技法、TRIZ理论及其应用、机械创新设计基本方法、创新设计实例、专利申请的有关知识等内容。TRIZ理论及其应用主要包括TRIZ的思维方法、系统进化法则、40个发明原理、技术矛盾与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物场模型分析等;机械创新设计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机构创新设计和机械结构创新设计。书中附有大量实例,每章后均附有习题,书末附有模拟试题及答案。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专科生或研究生的创新类课程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一)潘承怡,博士,教授,黑龙江省技术创新方法协会理事。主讲《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技术创新方法》课程多年;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其中EI检索5篇,核心期刊以上10余篇。 著作情况:1.《机械结构设计技巧与禁忌》第一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8.2.《机械零件设计》(双语对照版)第一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83.《机械零部件设计禁忌》第二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4.《机械结构设计禁忌》第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5. 国家“十一五”规教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二版)第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4;6. 国家“十一五”规教材《机械设计教学辅导》(第二版)第二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8;7. 国家“十一五”规教材《机械设计》(第二版)参编.科学出版社,2013.5;8. 《TRIZ理论基础教程与创新实例》参编,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99.《机械设计基础》副主编,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0.《现代工业技术概论》副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711. 国家机电类规划教材《机械原理与设计 参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 科研情况:1. 国家机械工业局科技基金项目1项,负责人;2. 哈尔滨市创新基金项目1项,负责人;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负责人。3. 参加黑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二)张简一,硕士,副教授,黑龙江省创新协会常务理事。拥有专利多项。在研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哈尔滨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1一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三)姜金刚,博士,讲师,黑龙江省创新协会常务理事。拥有专利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前言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都在调整经济政策、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对于科技创新,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均给予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提高创新能力应该首先从教育抓起,大学生掌握一些创新设计方法和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已经变得十分必要,这也应是目前高等院校创新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高等学校应该在教学中开设一门先进、高效而且实用的创新方法课程。创新方法有很多种,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发现起源于前苏联的TRIZ理论具有鲜明的优势,在发明创新中表现突出,近年来尤其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TRIZ理论在世界各国被广泛传播和使用,对促进科技创新效果显著。因此,学习TRIZ理论与创新设计方法越来越成为高校创新类课程教学的主体。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及其带领的一批科研人员在研究了大量高水平专利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创新方法。TRIZ理论曾是前苏联的国家机密,在军事、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均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创新的“点金术”,让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望尘莫及。直到前苏联解体,大批TRIZ专家移居其他发达国家,TRIZ理论才被传播到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地,为世人所知。近几年,TRIZ理论在我国开始获得广泛关注和重视,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方法上的强有力的帮助。 创新思维是创新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和其他任何创新方法一样,TRIZ理论也是基于创新思维的理论方法,因此,本书在介绍TRIZ理论之前,首先介绍了一些创新思维与技法,这些是进行创新必不可少的基础...
第0章绪论1
0.1创新设计概述1
0.1.1创新的概念1
0.1.2创新设计3
0.2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5
0.2.1创新教育的重要性5
0.2.2创新人才的特点5
0.2.3创新人才的培养6
习题9
第1章创新思维与技法10
1.1创新思维10
1.1.1创新思维的特点和类型10
1.1.2创新思维形成的过程和方式12
1.1.3创新思维训练14
1.2几种传统创新技法15
1.2.1头脑风暴法15
1.2.2设问法20
1.2.3焦点客体法26
习题27
第2章TRIZ理论及其应用28
2.1TRIZ理论概述28
2.1.1TRIZ理论的产生和发展28
2.1.2推广TRIZ理论的意义31
2.1.3TRIZ理论的基本内容32
2.1.4创新的等级33
2.2TRIZ理论的思维方法35
2.2.1打破思维惯性35
2.2.2最终理想解39
2.2.3九屏幕法42
2.2.4其他方法简介45
2.3技术系统进化法则48
2.3.1技术系统进化法则48
2.3.2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应用64
2.4TRIZ理论的40个发明原理66
2.4.1发明的原理66
2.4.240个发明原理详解68
2.4.340个发明原理的分类88
2.4.440个发明原理的应用实例89
2.5技术矛盾与阿奇舒勒矛盾矩阵91
2.5.1技术矛盾的定义91
2.5.239个通用工程参数92
2.5.3阿奇舒勒矛盾矩阵99
2.5.4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的应用100
2.6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102
2...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