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泥巴墙头腊味香》里写了江南的五行八作、江南人的衣食住行,写了曲径通幽的巷子、灰瓦白墙的院子、即将消逝的老手艺。夕照中的小民风流,都是地道的江南滋味。 从繁华都市到偏僻乡村,从热闹工厂到平静田头,到处都是民间艺术丰厚的土壤;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从豪华舞台到街头巷尾,到处都有民间艺人精彩的表演。民间文艺家正因为藏艺于民间,所以人才济济,挖掘不尽。

朱幸福,1965年,作家,现工作于芜湖县委宣传部报社。�

自序:让民间文艺大放异彩 说到民间文艺,许多人都会很不以为然:“那是坊间的玩意儿,根本登不了大雅之堂……”似乎连我们搞民间文艺工作的人也不太愿提起。其实,民间文艺几乎囊括了所有文学艺术品种,比如民间传说故事、谚语、歌谣、铁画、根雕、盆景、剪纸、刺绣、皮影、各种花灯等,种类繁多,形式活泼,爱好者广泛。然而,一场“文革”,十年浩劫,许多文物古迹被毁,许多民间文艺人才落难,传统文化正在失传……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党和政府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大力倡导拯救民间文化遗产,30多年来,我也一直有意无意地参与着这方面工作,深切地感受到民间文艺被发掘、保护、张扬的艰难历程。 一、从“搜集整理”到“文人创作”,民间文艺创作再现高潮。众所周知,由于“文革”中将民间传说、谚语、歌谣等当作“封建糟粕”破旧立新,使得这些古老优美的民间文学作品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许多珍贵的民间故事、民间工艺等早已失传。有识之士的大声疾呼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那场全国性的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工作时,我正在乡下教书,得到县文化馆的通知后,便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投身于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民间歌谣等的搜集整理中。我通过同事、朋友和学生的关系,找乡村这些方面的能人,边听边记。有一次,为了搜集当地的民歌,我找到一位民间歌王,但他死活不愿开口。原来,“文革”中他因唱民歌坐过牢。我就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放下包袱。我跑到第六趟时,他终于被感动了。这样,我记下了《手扶栏杆》《十二月苗姐》《小星出山》等60多首民歌及歌谣。就这样,凭着年轻人的热情和执着,我采写出《九女墩的传说》《蜈蚣...

暂无课件

暂无样章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一辑  风 俗 记 趣

忙忙碌碌打年货2

开开心心过大年5

欢欢喜喜闹新春8

回家过年的路有千万条10

大年初一去拜年13

新正月里双回门15

正月十五闹元宵17

“八社神灯”闹新春19

龙舞人欢葛村山22

潘家马灯的精气神26

宗族相聚做清明30

吃喝玩乐过端午34

圩田好种,五月难挨38

中国的情人节41

月到中秋分外圆44

重阳登高心胸阔47

七月十五放荷灯50

爱给自己办丧事的人52

母爱深深迎冬至56

欢天喜地迎新娘59

江浙一带的奇特婚俗62

在厦门看茶艺表演66

西河比茶68

十岁前的那些诞生仪式70

做寿那些事儿73

腊月里的祈祷75

水乡同里走三桥79

现在的日子天天像过年82

第二辑  风 味 记 鲜

爆米炸香的童年86

最喜欢吃米89

扬州炒饭92

当喝粥变成了时尚95

包子是怀孕的馒头98

吃碗饺子落笑柄 101

油条炸出的良心 104

吃了面条能长寿 106

舌尖上的端午 109

乡村酒事轮流转 112

酒意绵延花半开 115

米酒也上头 117

美酒与咖啡 119

醋意浓郁的城市 121

豆腐是个大家族 124

小茶干爱伴绿菠菜 126

咸菜兄弟 128

香菜公主 130

不当“空心大萝卜” 133

民间流传的腊味 135

能看不能吃的鱼 138

猪是聚宝盆 140

黄鳝要捕泥鳅信捧 143

疯狂的小龙虾 146

虾罾无处安放 149

藏着珍珠的水菜 151

骄傲自满的知了 154

都是飞鸟惹的祸 156

第三辑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