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品牌管理(第2版)
作者:庞守林
丛书名:21世纪工商管理优秀教材
定价:35元
印次:2-6
ISBN:9787302431640
出版日期:2016.04.01
印刷日期:2021.01.19
本书分为品牌培育和品牌运营两方面的内容。品牌培育部分包括: 品牌的概念、特征、核心价值以及管理模式,品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品牌决策与品牌结构,品牌定位和品牌延伸的理论、方法和策略,国内外品牌个性的内容和特征及个性打造思路,品牌整合传播的途径和策略。品牌运营部分包括: 品牌的经营维护、法律维护及应对品牌危机的思路、策略,品牌联合、品牌授权和品牌在资本市场的运营模式,建立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品质认知、品牌联想及提升品牌忠诚度的思路和方法,评估品牌资产的方法和模型,品牌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本书可用作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包括MBA)教材或参考教材,也适合工商企业的管理层阅读和参考。
more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 说: “21世纪的组织只有依靠品牌竞争了,因为除此之外它们一无所有。”美国广告专家莱瑞·赖特(Larry Light)指出: “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就是拥有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在经过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广告竞争、服务竞争之后,随着国际市场界限的消除,市场竞争已经跨入了品牌竞争时代。 2010年8月,中国经济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的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的规模和竞争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扩大和提升。2010—2015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国上榜企业由54家增加到106家,与历年居于第一位的美国的差距逐年缩小,由2011年的64家缩小到2015年的22家,2015年中国和美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占比分别为21.2%和25.6%。以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和全球领导力三项指标为依据,2010—2015年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每年评选公布的品牌500强企业中,中国上榜企业从17家增加到31家,排名从第7位上升到第5位,而美国上榜企业则从237家减少到228家,2015年中国和美国进入品牌500强企业占比分别为6.2%和45.6%。同时,主要以品牌业绩表现、影响力及品牌保障公司持续收入的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衡量,英特品牌(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排行榜也具有很强的影响,2014年中国只有华为进入了该榜单,2015年有华为、联想两个品牌进入该榜单。 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落后于实力的增长,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推进,品牌建设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企业发展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品牌价值的同步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一些互联网品牌快速成长为全球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积极参与了传统行业的生态改善和经营模式的创新,以技术和文化为根本推动力的品牌塑造,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品牌运营是伴随管理创新和金融创新的需求而产生的,并为管理创新和金融创新服务。20世纪80年代,商业并购热潮又开始席卷全球。这次并购除了体现出杠杆收购的特征外,另外一个特征也十分突出——并购金额竟远远超过了被并购企业的账面资产。人们开始意识到“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中的巨大贡献。于是,品牌资产(brand equity)这个概念开始在业界盛行起来,并引发了学界对有关品牌资产的内涵、结构、创建和评估模型等问题的深入研究。英特品牌咨询公司和《金融世界》是国际品牌资产评估的国际权威机构,每年发布全球品牌评估报告,受到广泛瞩目。既然品牌是一种资产,利用这种资产进行品牌运营,就成为品牌向外扩张和品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国内产业升级过程中,很多优秀品牌利用在资本市场公开上市的方式实现了品牌扩张,也有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规模扩张和品牌扩张;继外资企业通过并购中国的化妆品、日用品等品牌,实现控制中国市场、湮没中国品牌之后,我国的联想集团、海尔集团、上海汽车、吉利集团等企业也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获得整合国际一流品牌的机会,成功登陆国际市场。 本书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品牌培育和品牌运营两个部分。品牌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品牌培育的过程就是品牌命名、定位、文化建设和传播的过程,这个过程须有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来支撑,使品牌更新与消费者的需求更新和观念更新相一致,协调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维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另一方面,现代意义的品牌已经突破了区分不同生产者的原始功能,企业用品牌培育产品或服务的个性特征,向社会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情感价值乃至价值取向,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可见品牌培育也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经销商、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赞美和忠诚,必须通过品牌培育竞争优势,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 在品牌培育部分,阐述了品牌管理的基本概念、特征、品牌的核心价值以及品牌管理模式;从历史的角度和现代科学角度分析了品牌设计的内容、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品牌决策与品牌结构,分析了品牌定位与品牌延伸的理论、方法和策略,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品牌个性的内容和特征,简述了品牌个性打造思路和方法,综述了品牌整合传播的途径、设计流程和策略。在品牌运营部分,强调了品牌的经营维护、法律维护和应对品牌危机的思路、策略以及实践中处理危机的技能,阐述了品牌联合、品牌授权和品牌在资本市场的运营模式,分析了建立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品质认知、品牌联想和提升品牌忠诚度的思路和方法,探讨了评估品牌资产的方法和模型,并从品牌扩张的角度阐明了品牌国际化、国际化与本土化是塑造国际强势品牌的有效途径。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笔者借鉴了国内外品牌管理学界和业界的大量研究成果,也融汇运用了笔者多年品牌管理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一些观点、认识和体会,对引用原文绝大部分进行了标注,有些标注可能不够严谨,一些引用内容也可能被遗漏了注释,请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指正,以便在以后的修订中改正。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