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中国企业家之路
作者:(西)胡莉亚(Julia Perez-Cerezo) 著, 陈思 蔺雷 译
定价:3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03463
出版日期:2015.06.01
印刷日期:2015.06.26
内容简介 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书揭示了中国企业家的创业和企业发展之路,讲述了若干女企业家的故事,涉及企业包括青岛海尔、天士力等知名公司。对国内外的读者将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more >前言 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正朝着第一大经济体的方向前进。中国有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事实上,2014年中国已成为全球购买力第一的国家,有望实现基于国内消费和服务的经济模式的转换。中国政府计划到2025年新建221个城市,每个城市平均人口超过100万人,此外还要建设8个高度现代化的大城市,每个城市平均人口将超过1 000万人。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的中产阶级将达到6亿人,年总消费达48万亿美元,使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市场。《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的前十强排名中只有两家美国公司,中国公司则有三家榜上有名。2013—2014年大约有28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学习,其中很多人计划攻读博士学位。此外,中国的地缘政治力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生产国,仅次于欧盟和美国。据美国国家情报人员预测,未来20年,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将超过其他任何国家。我们以往所熟知的世界秩序正在改变,中国正在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 过去30年,中国经历了平均约10%的年经济增长速度。中国政府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国有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有企业主导着中国的金融、能源、电信、卫生保健和技术等部门,总体约占全国GDP的40%,创造了全国约25%的就业机会。中国的经济“奇迹”有政府的功劳,但现实中中国人民的雄心和创业精神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 举个例子,世界银行《2030中国报告》中提到,除了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国应更多地通过创新、竞争和创业来促进经济发展。。在中国,你会听到人们最常讨论的话题就是工作、赚钱,中国人有着非常高的创业能力,他们总是试图找到方法来开展业务和创造经济价值。 关于中国的经济腾飞,西方一直尝试找到各种客观解释,比如不公平竞争、低成本劳动力、低估人民币和外币的汇率等。然而在为我的第一本书《中国新领导者》(西班牙语书名Emprendedoras Chinas)做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确信中国经济腾飞最大的秘密绝不是上述这些解释,而是中国人本身的文化和人生态度。同时,中国人的特别之处又和他们传统文化的原则和价值观一脉相承。 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影响可谓根深蒂固,因此即便是现代城市中的年轻人,也都会了解中国的传统哲学。事实上,他们与他们的父母、祖父母几乎一直秉承着同一套价值观为人行事。 在我的第一本书中,我一直力图客观真实地讲述我对中国女企业家价值观的观察。然而当书出版之后,其中的内容常遭人质疑。我们西方人一直很喜欢自己给中国人下定义,因此当我们读到不符合我们固有观点的内容,总会想方设法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解读中国人。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企业家的创业模式。其中的表述,我依旧力图做到客观、公正,尽可能避免融入我的主观色彩。通过这些企业家自己的讲述,我发现,他们遵从的依然是中国几千年来所形成的原则和价值体系,通过与自身的创新方法加以结合,这些中国企业家很有希望在商业领域征服世界。 目前,许多已出版的书都对中国人的商业谈判策略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的行为模式与他们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书尝试揭示中国人创业路径中的方法和原理。中国人是一个复杂、多样、矛盾的群体,因此就算对中国的业务有所了解,对于西方人来说,想要预测他们的战术或战略举措依旧非常困难。根据我的经验,中国商界和学术界的专业人士一致非常擅长创造新的想法和策略,与西方一直以来所认为的中国缺乏创新思维的观点截然相反。其实,中国企业家很有创意,他们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并调整做事方式。例如,在人力资源方面,中国企业家的管理方法未必符合我们西方模式,但他们的方法对于中国员工恰到好处。中国企业家的为人行事与我们西方固有模式非常不同,我习惯将他们的方式统称为“中国范式”。因此,也经常有人用“同床异梦”来描述中外合资企业的状态。 事实上,不熟悉“中国范式”的人很难明白中国人与外国人做事的不同之处,以及他们对创业、业务发展和管理的态度,对于他们如何能够在今天全球经济大环境下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更是难以理解。中国人非常熟悉西方的商业模式,可如果西方人仍然不知道中国人是如何运作的,不仅是现在,未来西方的经济很可能处于竞争劣势。西方很长一段时间都困在自己的悲观情绪中,看不到任何出路,而中国却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因此,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介绍中国企业家的创业路径及其背后的道理,以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及其特殊之处,这对于外国人和中国人都将有所帮助。 中国有句著名的谚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外国人的眼光看中国,可能比局中人更清楚。 通常,西方人都习惯于从宏观角度入手,观察中国整个国家的政治和发展。在我的第一本书中,我是从微观的角度看待中国,介绍了中国企业家如何白手起家,还带领周围的人发家致富,甚至将自己的公司打造成全球性的大企业。与西方和其他地区很多国有企业非常不同的是,中国许多国有企业的运转相对而言很高效。此外,中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的关系密切而特别,我称之为“中国式公私合作”。只要有互补的业务项目(如互为供应链合作伙伴) ,公私合营或其他形式的合作都很常见。在这样灵活、有利的模式下,中国经济增长和实现全球领导力都是可以预见的。 这本书讲述了14位女企业家的创业故事,重点都是她们作为企业家的角色,尽可能忽略了性别的影响。不过,之所以所有的采访对象都选择女性企业家,最主要是因为在今天的中国,女性更接近孔子思想中“君子”的标准,这一点能从她们的职业追求和社会职责中表现出来。根据多年的观察,我认为中国女性积极地秉承和践行了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今天的中国,女性企业家在积累财富的同时,几乎一直在自发、主动地追求外在与内心的平衡。相比之下,男性在这方面的表现并不那么突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女性一直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家庭到职场再到整个中国社会,她们是一股潜在的强大力量,无处不在。 目前中国社会女性占劳动力的45%,中共党员中有38%是女性,中央级政府职位中女性占据了18%,省级政府中占10%,大学有167%的管理职位由女性担任,国有企业高管中女性占27%,私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女性高管的比例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分别为31%和35%,可谓各行各业都有中国女企业家的身影,包括房地产、建筑、制造业、能源、科技、农业、畜牧业、金融、服务业、卫生、教育和文化部门等。中国女企业家中,大约68%年龄超过40岁,30%年龄在31岁到40岁之间。其中80%是在1990年后建立了自己的企业。这些女企业家的公司中,2/3有自己的商标,40%有自己的品牌,17%有国际专利,24%有国内专利,她们大多每天工作8~12小时,95%都保持着自家公司的持续盈利。 如今,中国女企业家的影响力范围远超中国本身,全球最富有女性榜单中超过一半都是中国女性。中国龙湖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亚军女士(全球财富排行第185位)在2012年《福布斯》杂志前200位财富排行和胡润富豪榜中均榜上有名,她在重庆经营房地产开发,是当年最富有的中国女性,拥有资产约380亿元人民币。包括吴亚军在内,中国富豪榜单1 000人中有156位是女性,占总榜单的156%,上榜女性的平均财富为137亿元,平均年龄为48岁。房地产行业的占比仍然最高,总榜单中30%的女富豪从事房地产行业,排名前10位中也有6位是房地产企业老板。广东省有10家女性领导的上市公司,数量比中国其他任何地区都多,其次北京有9家,浙江有6家。女富豪前50名中有33位都是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在全球女企业家富豪榜中,18位资产过10亿美元的女企业家都来自中国。 中国女性对奢侈品的购买量是男性的两倍,中国大约30%玛莎拉蒂车的买主都是女性,而欧洲这个比例仅为2%~5%。 金融危机期间,我于2009年8月和2012年10月两次对这14位女企业家进行了深入采访,大部分信息都来源于面对面访谈,有些内容通过书面材料补充。2009年起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我决定时隔三年在2012年完成第二轮访谈后才开始动笔,我想观察这三年对这些企业家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由此能从更全面的视角探究这些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管理模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2009年第一轮深度访谈时,这些女企业家公司的业务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出口。根据《2009年中国女企业家发展报告》,20%女企业家的收入中70%以上都依赖出口。2009年,17%的中国女性企业家反映她们的出口额有所下降(尽管破产的风险只有2%)。因此,61%的中国女企业家在2009年都表示将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国内市场,其中22%的企业已经进入中国欠发达地区市场,17%的人转型进入服务行业。2009年,10%的女性企业家都看到了全球市场中诸如并购之类的新机会,但她们大部分表示依然会采用核心业务创新、国内市场拓展的策略应对经济危机。 2009年到2012年,中国经济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出口量和工业产量持续下降,很多西方公司转向从其他发展中国家以更低的价格进口,物价持续上涨但生产质量却依然落后,政府大力发展国内市场、服务业以及绿色经济。全球经济形势的恶化,从某种程度上让中国经济更加特别,进一步与西方经济分化开来。 同样也是在这段时间,我对中国企业家的积极主动态度和西方世界的消极被动态度的巨大差异颇为关注,这一点在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代企业家中尤为明显。中国的年青一代普遍受过比较好的教育(有些毕业于世界顶尖大学),英语水平也相对更好(在某些情况下接近西方人的英语水平),这些新一代的年轻人与上一代面临的生存环境有所不同。如今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很难一毕业就找到高薪、非常满意的工作。即便如此,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也并不消极。当和他们见面聊天时,他们经常会用“还可以”描述自己的状态,这并不是消极的回答。事实上,即便自己的家庭没有创业背景,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都在考虑创业。 上文提到的报告也表示,2009年,97%的中国女企业家都对经济前景保持乐观态度,相信一定有办法能够应对经济危机。这些女企业家都面临着严酷的竞争,其中58%的企业所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业内领先企业,在有限的营销预算之下,要想超越那些领先企业绝非易事。与许多西方人的固有想法相反,在中国,竞争关乎企业命脉。面对市场中巨大的商业机会,中国每天都有太多的人在创新、创业,同时应对着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对于那些生产消费品出口国外的企业,还面临着其他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冲击,比如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然而,这些都不会真正动摇中国企业家的决心。他们不会过分依赖政府支持,并深知不论在什么形势下都要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进取、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除了这些深度访谈,书中的内容也来源于我之前对中国的了解和我在中国生活所积累的观察。2004年我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3年,其间我和许多中国企业家成为了朋友,通过整理和他们的交往对话、各类文献以及我本人的分析,写下了这本书。书中的14个女企业家案例中,有7家总部在北京、两家在天津、剩下5家在青岛。 书中的14位女企业家个人背景和所处行业各不相同,有小的家族企业,也有上市公司(如天士力)甚至国际知名企业(如海尔)。她们年龄跨度从35到70岁,其中大部分在40岁以上。有的白手起家坚持同一项业务直到今天,有的成功建立了一家企业后又开始在全新的领域创业,有的在卖掉自己之前所在国企的股票后开始创业;有的发挥自己原有的行业优势,也有的跨界运作;有的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核心业务设计,有的则将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指导;有的一开始与家人或朋友合伙创业,有的则大权在握独立一人管理整个企业,还有的建立了合资企业并与合伙人顺利合作。 在西方社会,合资企业的失败率非常高。很多女企业家也会和异性商业伙伴合作(有时就是他们的丈夫),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阴阳结合,互相支持。这些女企业家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很多成就,获奖无数,为节约篇幅,在此暂不过多描述。 所有的访谈都是我在没有翻译帮助的情况下用中文进行的,所以总结、整理这些企业家的主旨思想对我来说也是一大挑战。第一,安排好所有面谈的时间本身就有难度,尤其在2012年第二轮访谈的时候;第二,很多中国企业的数据不能公开,或者会发生前后数据有所矛盾的情况;第三,需要对中国企业股权分配、合资企业的合作方式、民企与国企的关系以及这些问题随着时间推移产生的变化有一定的理解;第四,不能按照西方人的传统逻辑理解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业务结构;第五,如何有效地组织所有搜集的信息,让东西方都能理解案例的内容;最后,在不歪曲女企业家原意的前提下,尝试站在西方人的视角对案例进行分析。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总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因此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力图尽可能还原企业家自己的表述,以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这些企业家的意图和思想。所以,本书的记录基本遵循了“纪录片”风格,尽可能还原本意,避免个人的主观臆断。特别是在企业文化的讲述方面,我尽可能保留了她们的原话,因为她们的措辞也蕴含了很多深意。某些章节的某些内容可能会有所重复,但为了展现该企业家表述时所强调的重点,我选择保留这些内容。如果换一种方式表达,可能会过多地掺杂个人主观感受,这与我想向读者展示原汁原味的“中国范式”的初衷相违背。如果你熟悉中国国情,或许就能体会我在搜集和重组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所倾注的精力和心血。 本书的主旨,并不是为了描述中国不同行业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也不是为了展示不同行业在经济形势变革下的发展历程,虽然书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许多企业运营信息,但是重点并不是这些企业本身,而是每一位企业家独特的创业历程和领导风格。 在撰写过程中,本书尽可能详尽地记述了这些女企业家与家人、朋友合作创业的经历,甚至最后连她们的孩子都参与了进来。同时,书中也适当记录了这些女企业家成长和工作的环境,以及其他对她们的价值观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件或因素。 当然,我个人非常期待能有机会专门为海尔集团的总裁兼董事会副主席杨绵绵女士出一本书。杨绵绵可谓是许多中国企业家的榜样,我希望能够专门写一本书记录她的事业与生活,期待未来这一计划能够得以落实。 本书中文版以第一章“理解中国范式”作为开头,其中我试图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对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影响与中国人的创业经历、管理方式和人生态度相联系。如有偏颇,还望读者不吝赐教,多多指正。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虽然这本书中描述的都是女性企业家的故事,但所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语,都是中国古代由男性创造、记录并流传至今的。 这本书的考察对象,是那些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转型作出贡献的一代企业家。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思考以下问题:如何处理管理不善和滥用权力?如何应对为了短时间内利益最大化而出现的商业欺诈?如何解决中国媒体报道出的那些商业丑闻及腐败行为?目前我对这些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回望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在这个复杂、多样、充满矛盾的大国中,这些弊端和问题一直存在。老子、孔子等都曾尝试通过道德教育等方法化解这些问题,但都没有完全成功。因此唯有正视现实,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不论是出差还是旅游,每一个来到中国的外国人都会有一种感觉——中国绝不只是他们多走访的一个地方而已,而是一个很难理解的复杂世界。事实上,中国人对外面世界的理解程度远超过外界对中国的理解。到目前为止,这一点为中国人带来了很多竞争优势,不过随着世界多极化发展和全球化的日益推进,各地区相互理解的加深应该会让情况有所改变。希望未来在一个更为平等、和谐的世界秩序下,外界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借鉴中国的创业经验,中国新一代企业家和商业领袖也可以东西合璧融会贯通,相信这会给全世界都带来益处。 能有机会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的中文译本,我深感荣幸。我希望中国的读者能够读到此书,也盼望能和他们互动以获得更多反馈。欢迎登录网站www.chinaentrepreneursorg,也可以发评论到我的博客blogchinaentrepreneursorg。感谢大家,让我们一起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 胡莉亚2015年3月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