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莉、朱浩、孙燕云
定价:34元
印次:1-3
ISBN:9787302421573
出版日期:2016.01.01
印刷日期:2020.01.15
图书责编:朱红莲
图书分类:教材
本教材综合、借鉴了国内外大学物理教材的优势和特色,教材结构和教学内容更切合目前我国大学物理教育的实际情况。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内容为经典力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分子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 下册主要内容为电磁学、波动光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基础。教学内容覆盖了教育部基础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核心内容,教学内容层次分明,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时的教学需求。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其他读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王莉,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师资班,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1月-198812月,瑞典皇家工学院访问学者;2007年1月获西南交通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7月任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主编《现代技术中的物理学》68万字,国家“十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主编《大学物理》上册,39.6万字,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主编《大学物理参考》65万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副主编《大学物理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作者荐语: 1. 考虑大众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特别注重教学内容与中学的无缝衔接,设有必要的提示,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过渡;2. 鉴于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困难之一是高等数学的矢量运算和微积分应用,本书更注重物理与数学的联系与衔接,便于学生自学。教材结构上将微积分应用集中的质点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分别放在上下册,使难度分散;3. 近代物理部分尽量避开繁难的数学,注重概念、物理思想、发展前沿和应用的介绍;4. 对不同学时的教学需求,教学内容上有明确区分,习题设置也有难度区分,便于教师教学。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走过了20多个年头,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多方位的改革与尝试,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多年的改革形成了一种共识: 物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教育。 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建立描述物质运动的基本概念、认识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描述物质运动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得到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熏陶,使其具备成为新世纪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基于上述认识,编写本教材的一些主要思路和做法如下。 1. 本教材是在大众教育、中学新课改的背景下编写的。由于全国各地课改的方式、程度不同,高考理科综合的科目选择的不同,使得学生的中学物理基础参差不齐。为适应这些变化,本教材将力学的起点做了一些调整,质点运动学从一维运动开始讲起,但并不与高中内容重复,而是着重强调物理量的矢量表示与运算,重点强调利用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方法,研究函数与变量问题。质点动力学仍从牛顿定律开始,但更突出强调牛顿定律的内涵、适用条件与范围; 进一步拓展关于质量、惯性等的认识; 同时运用微积分方法凸显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和叠加性; 通过分析和研究各种变力、变加速问题,使教学内容既能与中学内容有机衔接,又在内容和方法上不重复中学内容与方法。 2. 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学习方法都要经历重大转变。为帮助学生尽快完成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本教材编写...
第1章质点运动学
1.1描述质点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
1.1.1参考系
1.1.2坐标系
1.1.3时间时刻(瞬时)和时间间隔
1.1.4质点
1.1.5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1.2一维直线运动
1.2.1位置矢量和质点运动方程
1.2.2位移矢量
1.2.3路程
1.2.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1.2.5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1.3曲线运动
1.3.1运动的独立性运动叠加原理
1.3.2二维平面运动的直角坐标描述
*1.3.3三维曲线运动的直角坐标描述
1.4质点圆周运动的自然坐标描述
1.4.1自然坐标系
1.4.2自然坐标系中质点圆周运动的描述
1.5质点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
1.5.1角位置
1.5.2角位移
1.5.3角速度
1.5.4角加速度
1.5.5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1.6相对运动
第1章习题
第2章力与运动
2.1力与加速度——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2.1.1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参考系
2.1.2牛顿第二定律
2.1.3牛顿第三定律
2.2牛顿定律的应用
**2.3流体曳力与收尾速率
*2.4非惯性系中的牛顿定律
第2章习题
第3章能量和功机械能守恒定律
3.1质点的动能功质点动能定理
3.1.1质点的动能
3.1.2功
3.1.3质点的动能定理
3.2质点系的动能和动能定理
3.2.1质点系的动能
... 查看详情
本教材是在作者近30年教学积累和多年双语教学经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框架结构借鉴综合了国内和北美教材结构特点,更充分考虑我国大众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基础,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突出核心概念和物理思想,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和方法,适当拓展物理与技术发展前沿和应用;教学内容层次分明、精简、明析;习题练习按难度设置分级,为不同层次的教学提供选择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