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导论
提供PPT课件, 课件、样书咨询QQ:883604(仅限教师)

作者:王文剑、谭红叶

丛书名:21世纪高等学校系列教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定价:29元

印次:1-5

ISBN:9787302427964

出版日期:2016.04.01

印刷日期:2018.09.26

图书责编:闫红梅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导引教材,以计算思维为导向,从不同层次和角度体现计算思维和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与问题,具体包括4部分内容: 文化与社会篇、系统基础篇、计算理论篇、知识体系和方法论篇,每一部分都清晰地提出了具体的学科核心概念。通过本书,学生可以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以知识、技能、能力为载体,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领会知识背后对学科发展有深刻作用的伟大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较深入地了解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核心概念和方法论,在后续课程中,自觉搭建整个知识体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对本专业感兴趣的教师和学生的自学教材。

如果希望加入教师微信交流群,请加微信:itbook8 如果希望加入教师QQ交流群,请加QQ:883604 加入时,请写明:“学校+姓名”,并写明“加入教师群”,只限教师。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学科一门重要的入门课程,是学生了解学科概貌,理解学科核心概念,领会学科内涵,掌握学科各课程之间联系和特点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本书致力于集思维性、方法性、知识性和实时性于一体,以训练良好的计算思维意识和方法、建立计算机科学的整体框架为主要目标,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的编写遵循以下3个原则: (1) 突出计算思维的培养。本书结合国际国内计算机科学课程大纲体系,以计算思维的培养为主线,自始至终凝练贯穿计算机学科核心概念点,不断地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计算思维。 (2) 注重经典理论与前沿研究的结合。本书不仅注重计算科学发展历史中的经典问题和理论,而且注重融合计算机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计算思维在跨学科领域的最新应用,从不同层次和角度体现计算思维和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和问题。 (3) 内容安排深入浅出,由浅入深。本书围绕计算、抽象、算法与形式化、程序、问题求解和计算思维等概念,从与学生易于产生共鸣的主题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数据表示及存储、计算机系统工作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入手,由浅入深地过渡到较抽象的内容,如问题求解、计算机领域经典问题和计算理论等,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领会计算思维的本质和理念。 本书具体包括4部分内容: 文化与社会篇、系统基础篇、计算理论篇、知识体系和方法论篇。 第1篇文化与社会篇,包括第1和第2章。 第1章主要讲述计算工具的发展、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计算模式的演变,使学生了解对计算机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技术,从整体上把握计算机的发展脉络,从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计算机。 第2章首...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篇文化与社会篇

第1章计算机的发展

1.1计算工具的发展

1.1.1手动式计算工具

1.1.2机械式计算工具

1.1.3机电式计算工具

1.1.4电子计算机

1.1.5新型计算工具

1.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趋势

1.2.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1.2.2中国计算机的发展

1.2.3计算机的发展特点

1.2.4计算模式的演变

1.2.5计算机的应用

习题1

第2章IT产业、社会与职业道德

2.1著名的IT公司

2.1.1著名的计算机公司

2.1.2著名的互联网公司

2.2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

2.3计算机领域著名的学术组织与奖项

2.3.1著名的学术组织

2.3.2著名的计算机奖项

2.4计算机的社会影响

2.4.1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产权

2.4.2隐私问题

2.4.3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和防护

2.4.4网络安全

2.5职业道德

习题2

第2篇系统基础篇

第3章数据表示

3.1数据的分层表示

3.1.1现实世界层

3.1.2信息世界层

3.1.3高级语言层

3.1.4机器层

3.1.5物理层

3.2信息世界层的数据表示

3.2.1数据结构定义

3.2.2数据抽象

3.2.3线性结构

3.2.4树形结构

3.2.5图形结构

3.3高级语言层的数据表示

3.3.1常量

3.3.2变量

3.3.3函数

3.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地高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科学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加大了使用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学科专业的投入力度,通过教育改革合理调整和配置了教育资源,优化了传统学科专业,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等教育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
教育部一直十分重视高等教育质量工作。2007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计划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通过专业结构调整、课程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等多项内容,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在贯彻和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的过程中,各地高校发挥师资力量强、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充裕等优势,对其特色专业及特色课程(群)加以规划、整理和总结,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了一大批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新的特色课程。在此基础上,经教育部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多个领域精选各高校的特色课程,分别规划出版系列教材,以配合“质量工程”的实施,满足各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需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紧密配合教育部已经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有关专家、教授的倡议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并成立了“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审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旨在配合教育部制定精品课程教材的出版规划,讨论并实施精品课程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工作。“编委会”成员皆来自全国各类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其中许多教师为各校相关院、系主管教学的院长或系主任。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编委会”一致认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从开始就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处于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 精品课程教材应该能够反映各高校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需要,要有特色风格、有创新性(新体系、新内容、新手段、新思路,教材的内容体系有较高的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的含量)、先进性(对原有的学
科体系有实质性的改革和发展,顺应并符合21世纪

教学发展的规律,代表并引领课程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示范性(教材所体现的课程体系具有较广泛的辐射性和示范性)和一定的前瞻性。教材由个人申报或各校推荐(通过所在高校的“编委会”成员推荐),经“编委会”认真评审,最后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审定出版。
目前,针对计算机类和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成立了两个“编委会”,即“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教材编审委员会”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信息教材编审委员会”。推出的特色精品教材包括: 



(1)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高等学校各类专业,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类教材。
(2)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等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材。
(3)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子信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教材。
(4)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软件工程——高等学校软件工程相关专业的教材。
(5)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6)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财经管理与应用。
(7)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子商务。
(8)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物联网。

清华大学出版社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在教材尤其是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材出版方面树立了权威品牌,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华版教材形成了技术准确、内容严谨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将延续并反映在特色精品教材的建设中。

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审委员会

联系人: 魏江江

Email:weijj@tup.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