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史述
本书力图在其中贯彻一种理念,即通过中国小说史教学,去指导学生了解认识小说,主动地结合相关文化背景去鉴赏评价中国古代小说,进而去动手创作小说。

作者:赵旭

丛书名: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定价:49元

印次:1-3

ISBN:9787302551690

出版日期:2020.05.01

印刷日期:2024.07.31

图书责编:施猛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作为教材,《中国古代小说史述》力图贯彻一种理念,即通过中国小说史教学,指导学生了解、认识小说,使学生能主动地结合相关文化背景去鉴赏、评价中国古代小说,进而动手创作小说。作为学术专著,《中国古代小说史述》以宏大的视角对小说的文化特征加以审视,通过细腻的文体比较对小说的内涵、特点加以界定,从文学、文化和哲学三个层面上制定出相对客观的小说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着眼于中国古代文化背景,关注小说作品、小说理论和小说传播媒介这三个要素互相推动发展的特点,描述不同阶段的小说创作情况,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规律。不执着于资料的详备,对于为人熟知的作品和形象不作过分解读, 对于一些受关注度不高的小说类型和有特点的配角形象则予以相对细致的研讨。附录部分给予了《红楼梦》较多篇幅,以突出其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地位。《中国古代小说史述》可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和参考教材,也可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小说是晚出的文学形式,其发展历史远不能与诗歌、散文相比。但是,如果从中国小说史自身来看,从小说开始成熟的唐朝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四百余年了。然而,要说到小说形成的因素,则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从先秦神话寓言,史传文学,再到杂家著述,都能找到小说的某些影子。只是这些材料浩如烟海,极为复杂,梳理归类极为不易。针对这种现象,作者试图通过文体比较,对小说的内涵加以界定,从文学、文化和哲学三个维度探讨小说的评价标准,辨析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作者首先主张回归本源,回答“小说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在厘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兼顾小说古今含义的不同表述,对小说本体的确认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标准,用通行小说的标准来明确作品的归属。然后,再制定小说的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够对小说有一种直观的体认,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是好小说,并将这种认知转化为写作能力,体现在小说写作练习之中。其次,不完全遵从小说史约定俗成的模式套路,以纵向发展为线索,对不同时期的小说创作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同时,作者在描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轨迹时,还能照顾到不同阶段的均衡性,对以往小说史关注不够的某些阶段的创作情况进行比较详细的梳理分析,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采取相对简约的记述方式。这种处理方式的是非优劣,得当与否,只好说见仁见智了。

序言 赵旭君的《中国古代小说史述》即将付梓问世,承蒙青目,多方致意,托我作序。重托之下,其实难副。而赵旭君盛意殷殷,只好勉从其意,略谈一二感想,以做弁言。 时下,治小说史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一则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山在先,至今仍为中国小说史的典范之作,成为横亘于治小说史者面前的一座大山,使人拊膺长叹,难以超越。二则数十年来各类小说史层出不穷,诸如小说通史、断代小说史、各体小说史等,可谓诸体皆备,卷帙浩繁,要想翻新出奇,殊非易事。有鉴于此,作者意在写成一本有学术个性的教材,以中国小说史教学为门径,使学生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鉴赏、评价古代小说,进而触发学生创作小说的欲望,学以致用。私意以为,作者命意所在,自有其价值。 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小说是晚出的文学形式,其发展历史远不能与诗歌、散文相比。但是,如果从中国小说史自身来看,从小说开始成熟的唐朝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四百余年了。然而,要说到小说形成的因素,则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从先秦神话寓言,史传文学,再到杂家著述,都能找到小说的某些影子。只是这些材料浩如烟海,极为复杂,梳理归类极为不易。针对这种现象,作者试图通过文体比较,对小说的内涵加以界定,从文学、文化和哲学三个维度探讨小说的评价标准,辨析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作者首先主张回归本源,回答“小说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在厘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兼顾小说古今含义的不同表述,对小说本体的确认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标准,用通行小说的标准来明确作品的归属。然后,再制定小说的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够对小说有一种直观的体认,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是好小说,并将这种认知转化为写作能力,体现在小...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绪论 / 1

第一节小说的概念与文化特质 / 2

第二节小说的评价标准 / 11

第三节中国小说史的书写 / 22

第一章萌芽状态的先秦小说 / 31

第一节散居各体的小说因素 / 32

第二节存而不显的先秦小说 / 54

第二章独立状态的两汉魏晋六朝小说 / 64

第一节脱离母体的汉代小说 / 64

第二节自觉成长的魏晋六朝小说 / 76

第三章成熟状态的唐宋元小说 / 87

第一节文言小说的成熟——唐代传奇小说 / 88

第二节白话小说的成熟——宋元话本小说 / 105

第四章众体毕备的明代小说 / 122

第一节明代前期小说 / 125

第二节明代中期小说 / 141

第三节明代后期小说 / 154

第五章巅峰前后的清代小说 / 167

第一节清代前期小说 / 168

第二节清代中期小说 / 179

第三节清代后期小说 / 190

附录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 / 214

后记 / 248

查看详情

    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小说是晚出的文学形式,其发展历史远不能与诗歌、散文相比。但是,如果从中国小说史自身来看,从小说开始成熟的唐朝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四百余年了。然而,要说到小说形成的因素,则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从先秦神话寓言,史传文学,再到杂家著述,都能找到小说的某些影子。只是这些材料浩如烟海,极为复杂,梳理归类极为不易。针对这种现象,作者试图通过文体比较,对小说的内涵加以界定,从文学、文化和哲学三个维度探讨小说的评价标准,辨析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作者首先主张回归本源,回答“小说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在厘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兼顾小说古今含义的不同表述,对小说本体的确认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标准,用通行小说的标准来明确作品的归属。然后,再制定小说的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够对小说有一种直观的体认,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是好小说,并将这种认知转化为写作能力,体现在小说写作练习之中。其次,不完全遵从小说史约定俗成的模式套路,以纵向发展为线索,对不同时期的小说创作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同时,作者在描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轨迹时,还能照顾到不同阶段的均衡性,对以往小说史关注不够的某些阶段的创作情况进行比较详细的梳理分析,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采取相对简约的记述方式。这种处理方式的是非优劣,得当与否,只好说见仁见智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