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79.8元
印次:2-3
ISBN:9787302555391
出版日期:2021.01.01
印刷日期:2023.02.24
图书责编:黄芝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详细地阐述了软件测试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及专门测试领域的测试技术。从软件测试的数学基础入手,介绍了和软件测试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全面深入地介绍了静态测试技术和动态测试技术;在了解这些基础技术的基础上,本书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及验收测试4个层面分析了如何进行测试的计划、用例分析和设计等过程;本书还会涉及GUI测试、Web系统测试、数据库测试、嵌入式系统测试、负载压力测试及游戏测试。
杜庆峰,教授,博导,同济大学软件学院研究领域1.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控制及度量、软件测试技术、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成本估算及分析与设计建摸)2.非线性矢量海量数据解析与压缩建摸及其算法3.大规模时态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存取与管理4.大规模海量数据分布式并行处理,云计算工作经验1991年7月---2003年11月:2003年至今,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中国软件测试认证委员会资深专家、专家组组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过程改进分会专家,同济大学第二届教学质量督导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同济大学教学名师.1994年11月~2003年3月在上海华腾软件公司工作.1993年10~1994年11月在安徽大潮软件技术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及管理.1988年7月~1993年10月在安徽省测绘局工作.2013年12~2014年7月在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高级研究访问学者.从事的主要项目有: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VG格式的时态GIS数据动态解析模型及增量存取机制研究》.2)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熵的成本估算关键数据集合的发现方法》(第二).
前言 计算机软件已经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随着软件的普及,人们对软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由于软件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而复杂,如何提高软件质量是广大技术人员所关注的,这使得软件开发人员和软件测试人员面临着巨大挑战。所以,保证软件质量是软件工程领域一直在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软件测试技术本身是不断发展的。目前,提高软件质量的方法就是在提高软件测试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规范并优化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但软件测试在国内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在测试标准、测试计划的制订,测试方法的使用和推广,测试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处于不断发展完善阶段,处在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在软件测试行业表面“蒸蒸日上”的现象背后,同时也存在着软件质量危机。 基于这种情况,国内许多高校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纷纷开设“软件测试”课程以培养更多的软件测试人才。目前,市场上的软件测试的精品教材少,尤其对软件测试技术介绍全面、深入的教材更少。为了适应当前教学和软件测试技术人员的需要,编者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软件测试方面的著作和文献,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从业和教学经验编写了本书。 本书的特点是对测试技术介绍全面,不但阐述了所有基本的软件测试技术,而且介绍了许多高级主题和专门应用系统的测试技术,并附有许多测试案例。 本书共分14章,第1章从讨论软件测试的数学基础入手,阐述了软件测试的发展史、软件测试的定义及基本原则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测试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第2章介绍了静态测试技术; 第3章全面地分析了动态测试技术,包括黑盒测试技术和白盒测试技术等; 第4~7章分别...
目录
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知识
1.1软件测试和软件质量
1.1.1什么是软件测试
1.1.2软件质量的定义
1.1.3软件测试和软件质量保证的区别
1.1.4进行多少测试才终止
1.2为什么需要软件测试
1.2.1导致软件缺陷的原因
1.2.2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维护和使用中的角色
1.2.3软件测试心理学
1.3软件测试的目的
1.4软件测试的原则
1.4.1所有的软件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
1.4.2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
1.4.3不可能完全地测试
1.4.4增量测试,由小到大
1.4.5避免测试自己的程序
1.4.6设计完善的测试用例
1.4.7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
1.4.8确认缺陷的有效性
1.4.9合理安排测试计划
1.4.10进行回归测试
1.4.11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及可视化
1.4.12及时更新测试
1.5软件测试级别和模型
1.5.1软件测试级别
1.5.2软件测试生命周期
1.5.3开发和测试模型
1.6软件测试的类型
1.6.1功能性测试
1.6.2非功能性测试
1.6.3软件结构性测试
1.6.4变更相关的测试(再测试和回归测试)
1.7软件测试的基本过程
1.8人工智能与软件测试
练习
第2章静态测试技术
2.1静态测试技术概要
2.2评审技术概述
2.2.1评审的定义和类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