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第3版)

提供PPT课件,咨询QQ:883604(仅限教师)涵盖了当前无线网络领域的各种技术和主要研究成果,使读者能够快速全面、系统地了解无线网络技术。

作者:汪涛、汪双顶
丛书名: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定价:49
印次:3-11
ISBN:9787302486701
出版日期:2018.03.01
印刷日期:2025.01.16

本书全面介绍了当前各种主流的无线网络技术。全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训篇,理论篇包括5个部分: 计算机网络及无线网络发展概况、网络原理基本概念; 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局域网、无线个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与移动Ad Hoc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Mesh网络; 无线网络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每章均设置了习题,便于教学使用。实训篇为无线局域网实训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语言简洁、易懂,层次结构合理、明晰,涵盖了当前无线网络领域的各种最新技术和主要研究成果,为使读者能够快速对无线网络技术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且避免过度深陷于烦琐的技术细节之中,本书引导读者从宏观上、从顶层去认识现有的无线网络技术。 本书可作为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对于有一定网络基础而对无线网络有浓厚兴趣的初学者,本书也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籍。

more >

前言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之快,使我们已经完全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O2O(线上到线下)、手机红包、自媒体、共享单车等许多新生事物早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本书或一本教材永远都跟不上技术快速发展、更新的步伐,本书第1版到第2版的间隔是5年,而第3版的修订工作不到4年就被责任编辑推上日程,其实我也曾考虑过,只是从2015年11月开始启动的史上最大规模的军队改革,牵扯了我太多精力,当时个人、单位下一步何去何从都无定数,使我无法静下心进行修订工作。基于各种考虑,2016年3月,我最终决定结束21年的军旅生涯,退出现役,在转到地方工作之前,时间上有了较长的一段空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加上前期较长时间的酝酿,为修订工作的展开创造了有利条件,某一天就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开始了这件事情。但2016年下半年又因为培训与工作分配耽误了大部分时间,修订工作又暂时搁置起来。2017年2月底,责任编辑又一次催促修订工作,由于工作已经确定,所以我又继续进行第3版修订工作。不过,这时我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我退出现役的同时,我也不再是一名高校教师,自己感觉似乎不太有把握做好这项工作,属于跨界,但不管怎样,觉得应该尽力去做,让其作为我专业的延续。 在得知我要修订本书后,锐捷网络大学教师的汪双顶提出希望代表锐捷网络大学与我合作,扩展教材的无线局域网实训内容,他告诉我,无线局域网作为锐捷网络这几年的重要市场战略方向,一直在全国攻城略地,目前拥有国内第三大市场用户群。的确,在众多无线网络技术中,以WiFi为代表的无线局域网和以LTE(长期演进)为代表的无线广域网这几年发展最迅速、应用最普及,对于高校相关课程的实验设置,无线局域网也是最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前两版的相关实验太偏基础,已经不能顺应技术迅猛发展的潮流,非常有必要进行扩充升级。于是,我欣然接受合作,决定将此纳入修订范围。 有了第1版和第2版为基础,在第3版中,核心内容的框架基本保持不变,指导思想同样也保持不变,即这是一本关于无线网络技术综述的书,面向初学者,当然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一本参考书; 这本书不涉及过深的技术细节,这不是它的首要目的,但是它又应该让读者知道存在这些技术,知道这些技术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技术优势和缺陷; 本书应该对种类繁多的无线网络技术进行一个科学的分类整理,理出一条或多条技术主线去把它们串起来,把自己的一点理解、一点思想容纳进去。 具体的增删、修改说明如下: 全书总体架构略作调整,分为理论篇和实训篇,主体部分改称理论篇(第1~11章),由于扩展了实践内容,附录部分改称实训篇。 第1章绪论是基础性内容,没有太多变化,但在1.2节最后对无线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个概念进行了重新说明,本书中认为二者等价,而且最后对应新增了一章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因为最近几年在无线网络技术的加速推进和普及下,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章无线传输技术基础,是基础性理论内容,经过第2版的修订基本到位,没有改变。 第3章无线局域网,第五代WiFi结合其最新进展进行了更新,介绍了最新技术标准,另外增加了3.9节LiFi技术的介绍,它是WiFi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第4章无线个域网增加了4.3.9节蓝牙标准1.0~5.0的技术历程,对从1.1到5.0的蓝牙标准进行了全面总结,增加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广泛应用到智能手机中的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第5章无线城域网做了大幅删减。围绕IEEE 802.16标准,简要介绍无线城域网的协议体系。原因在于这几年面对WiFi技术的强大竞争,很多“无线城市”相关建设方案并没有采用IEEE 802.16,考虑到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完整性,本章依然保留。 第6章无线广域网增加了移动通信系统5G技术的介绍,对4G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扩充和评价,并简要介绍了VoLTE。 第7章移动Ad Hoc网络内容本身侧重基础理论; 第8章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第9章无线Mesh网络属于应用型网络,主要依托其他无线网络技术组网,例如,当前在无线Mesh网络中应用最多的是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技术; 第10章无线网络与物联网也是侧重讨论应用问题,同样是依托其他无线网络技术,这几章没有进行修改。 新增了第11章,关于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介绍,因为无线网络技术促成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演变,传统互联网中的B2B、B2C、C2C等商业模式发生改变,新的商业模式O2O应运而生,全新的概念“互联网+”横空出世。本章讨论移动互联网与O2O模式、“互联网+”概念之间的关系。 对前两版的附录部分进行了大幅修改,调整为实训篇,因为以前的实验较为简单,已经不能适应无线局域网广泛普及的现状,在锐捷网络大学的支持下,引入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无线局域网实验内容,另外还特别增加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小实验WiFi共享上网。当然,如果读者需要更加完整的实训内容,可以联系锐捷网络大学索取完整的培训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如果建立了锐捷网络实验室,相关实训项目则更容易展开。 在此,依然要和前两版一样,对许多被我参考的书籍的作者表示由衷感谢,我只是做了一个总结性的工作,书中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大量引用,这些都在每章末尾的参考文献中列出,也便于读者进一步查阅。尽管自己没有做过多的原创性工作,但这本书融会了很多自己的思想,包含了自己对无线网络技术的理解,也算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各位老师在使用本书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以此书为框架,尽情发挥拓展,充实内容,密切跟踪技术前沿。 本书第3版也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闫红梅编辑的大力支持,这才使改版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另外,特别对很多读者、同行的来信和建议表示衷心感谢,是你们促成我不断进步,让我有信心不断完善本书。特别需要说的是,由于我已不再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尽管也经常告诫自己今后的工作中不要丢弃、荒废自己的专业,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我恐怕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及时追踪、把握无线网络技术前沿,而由于技术的突飞猛进,几年之后本书的修订工作肯定会又一次被提上日程,那时我想我真的难以拿出像样的作品了,这样也是对出版社、对读者不负责任,所以那时真诚希望有老师合作继续这项工作,以您为主,我来协助您。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非常乐意与您交流,以不断提高自己,完善本书,我的Email: wanderbj@126.com。 汪涛 2017年7月于合肥

more >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同系列产品more >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5版·微课视频版)...

吕国英、李茹、王文剑、
定 价:59元

查看详情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4版)

牟琦,桑亚群
定 价:59.80元

查看详情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4版)

唐国民,王国钧 主编;
定 价:49.80元

查看详情
计算机导论(第5版·微课视频版)

袁方
定 价:59元

查看详情
Java Web程序设计(第4版·Eclipse...

郭克华 主编;王丽薇,
定 价:59.80元

查看详情
图书分类全部图书
more >
  • 无线网络技术最近几年一直是一个研究的热点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新名词也是应接不暇,本书全面介绍当前各种主流的无线网络技术,使读者全面认识无线网络技术,轻松入门。


    如果希望加入教师微信交流群,请加微信:itbook8

    如果希望加入教师QQ交流群,请加QQ:883604

    加入时,请写明:“学校+姓名”,并写明“加入教师群”,只限教师。


  • 无线网络技术最近几年一直是一个研究的热点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新名词也是应接不暇,本书全面介绍当前各种主流的无线网络技术,使读者全面认识无线网络技术,轻松入门。
more >
  • 目录

    理论篇

    第1章绪论

    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2无线网络的兴起

    1.3网络体系结构

    1.3.1协议分层

    1.3.2层次设计问题

    1.3.3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服务

    1.3.4协议和服务的关系

    1.4协议参考模型

    1.4.1OSI参考模型

    1.4.2TCP/IP参考模型

    1.4.3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比较

    1.4.4无线网络的协议模型

    1.5与网络相关的标准化组织

    1.5.1电信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组织

    1.5.2国际标准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组织

    1.5.3Internet标准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组织

    1.6本书结构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无线传输技术基础

    2.1无线传输媒体

    2.1.1地面微波

    2.1.2卫星微波

    2.1.3广播无线电波

    2.1.4红外线

    2.1.5光波

    2.2天线

    2.2.1辐射模式

    2.2.2天线类型

    2.2.3天线增益

    2.3传播方式

    2.3.1地波传播

    2.3.2天波传播

    2.3.3直线传播

    2.4直线传输系统中的损伤

    2.4.1衰减

    2.4.2自由空间损耗

    2.4.3噪声

    2.4.4大气吸收

    2.4.5多径

    2.4.6折射

    2.5移动环境中的衰退

    2.5.1多径传播

    2.5.2衰退类型

    2.5.3差错补偿机制

    2.6多普勒效应

    2.7...

精彩书评more >

标题

评论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