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第3版)
作者:汪涛、汪双顶
丛书名: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定价:49元
印次:3-11
ISBN:9787302486701
出版日期:2018.03.01
印刷日期:2025.01.16
本书全面介绍了当前各种主流的无线网络技术。全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训篇,理论篇包括5个部分: 计算机网络及无线网络发展概况、网络原理基本概念; 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局域网、无线个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与移动Ad Hoc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Mesh网络; 无线网络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每章均设置了习题,便于教学使用。实训篇为无线局域网实训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语言简洁、易懂,层次结构合理、明晰,涵盖了当前无线网络领域的各种最新技术和主要研究成果,为使读者能够快速对无线网络技术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且避免过度深陷于烦琐的技术细节之中,本书引导读者从宏观上、从顶层去认识现有的无线网络技术。 本书可作为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对于有一定网络基础而对无线网络有浓厚兴趣的初学者,本书也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籍。
more >前言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之快,使我们已经完全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O2O(线上到线下)、手机红包、自媒体、共享单车等许多新生事物早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本书或一本教材永远都跟不上技术快速发展、更新的步伐,本书第1版到第2版的间隔是5年,而第3版的修订工作不到4年就被责任编辑推上日程,其实我也曾考虑过,只是从2015年11月开始启动的史上最大规模的军队改革,牵扯了我太多精力,当时个人、单位下一步何去何从都无定数,使我无法静下心进行修订工作。基于各种考虑,2016年3月,我最终决定结束21年的军旅生涯,退出现役,在转到地方工作之前,时间上有了较长的一段空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加上前期较长时间的酝酿,为修订工作的展开创造了有利条件,某一天就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开始了这件事情。但2016年下半年又因为培训与工作分配耽误了大部分时间,修订工作又暂时搁置起来。2017年2月底,责任编辑又一次催促修订工作,由于工作已经确定,所以我又继续进行第3版修订工作。不过,这时我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我退出现役的同时,我也不再是一名高校教师,自己感觉似乎不太有把握做好这项工作,属于跨界,但不管怎样,觉得应该尽力去做,让其作为我专业的延续。 在得知我要修订本书后,锐捷网络大学教师的汪双顶提出希望代表锐捷网络大学与我合作,扩展教材的无线局域网实训内容,他告诉我,无线局域网作为锐捷网络这几年的重要市场战略方向,一直在全国攻城略地,目前拥有国内第三大市场用户群。的确,在众多无线网络技术中,以WiFi为代表的无线局域网和以LTE(长期演进)为代表的无线广域网这几年发展最迅速、应用最普及,对于高校相关课程的实验设置,无线局域网也是最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前两版的相关实验太偏基础,已经不能顺应技术迅猛发展的潮流,非常有必要进行扩充升级。于是,我欣然接受合作,决定将此纳入修订范围。 有了第1版和第2版为基础,在第3版中,核心内容的框架基本保持不变,指导思想同样也保持不变,即这是一本关于无线网络技术综述的书,面向初学者,当然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一本参考书; 这本书不涉及过深的技术细节,这不是它的首要目的,但是它又应该让读者知道存在这些技术,知道这些技术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技术优势和缺陷; 本书应该对种类繁多的无线网络技术进行一个科学的分类整理,理出一条或多条技术主线去把它们串起来,把自己的一点理解、一点思想容纳进去。 具体的增删、修改说明如下: 全书总体架构略作调整,分为理论篇和实训篇,主体部分改称理论篇(第1~11章),由于扩展了实践内容,附录部分改称实训篇。 第1章绪论是基础性内容,没有太多变化,但在1.2节最后对无线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个概念进行了重新说明,本书中认为二者等价,而且最后对应新增了一章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因为最近几年在无线网络技术的加速推进和普及下,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章无线传输技术基础,是基础性理论内容,经过第2版的修订基本到位,没有改变。 第3章无线局域网,第五代WiFi结合其最新进展进行了更新,介绍了最新技术标准,另外增加了3.9节LiFi技术的介绍,它是WiFi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第4章无线个域网增加了4.3.9节蓝牙标准1.0~5.0的技术历程,对从1.1到5.0的蓝牙标准进行了全面总结,增加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广泛应用到智能手机中的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第5章无线城域网做了大幅删减。围绕IEEE 802.16标准,简要介绍无线城域网的协议体系。原因在于这几年面对WiFi技术的强大竞争,很多“无线城市”相关建设方案并没有采用IEEE 802.16,考虑到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完整性,本章依然保留。 第6章无线广域网增加了移动通信系统5G技术的介绍,对4G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扩充和评价,并简要介绍了VoLTE。 第7章移动Ad Hoc网络内容本身侧重基础理论; 第8章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第9章无线Mesh网络属于应用型网络,主要依托其他无线网络技术组网,例如,当前在无线Mesh网络中应用最多的是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技术; 第10章无线网络与物联网也是侧重讨论应用问题,同样是依托其他无线网络技术,这几章没有进行修改。 新增了第11章,关于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介绍,因为无线网络技术促成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演变,传统互联网中的B2B、B2C、C2C等商业模式发生改变,新的商业模式O2O应运而生,全新的概念“互联网+”横空出世。本章讨论移动互联网与O2O模式、“互联网+”概念之间的关系。 对前两版的附录部分进行了大幅修改,调整为实训篇,因为以前的实验较为简单,已经不能适应无线局域网广泛普及的现状,在锐捷网络大学的支持下,引入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无线局域网实验内容,另外还特别增加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小实验WiFi共享上网。当然,如果读者需要更加完整的实训内容,可以联系锐捷网络大学索取完整的培训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如果建立了锐捷网络实验室,相关实训项目则更容易展开。 在此,依然要和前两版一样,对许多被我参考的书籍的作者表示由衷感谢,我只是做了一个总结性的工作,书中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大量引用,这些都在每章末尾的参考文献中列出,也便于读者进一步查阅。尽管自己没有做过多的原创性工作,但这本书融会了很多自己的思想,包含了自己对无线网络技术的理解,也算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各位老师在使用本书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以此书为框架,尽情发挥拓展,充实内容,密切跟踪技术前沿。 本书第3版也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闫红梅编辑的大力支持,这才使改版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另外,特别对很多读者、同行的来信和建议表示衷心感谢,是你们促成我不断进步,让我有信心不断完善本书。特别需要说的是,由于我已不再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尽管也经常告诫自己今后的工作中不要丢弃、荒废自己的专业,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我恐怕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及时追踪、把握无线网络技术前沿,而由于技术的突飞猛进,几年之后本书的修订工作肯定会又一次被提上日程,那时我想我真的难以拿出像样的作品了,这样也是对出版社、对读者不负责任,所以那时真诚希望有老师合作继续这项工作,以您为主,我来协助您。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非常乐意与您交流,以不断提高自己,完善本书,我的Email: wanderbj@126.com。 汪涛 2017年7月于合肥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