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5元
印次:1-2
ISBN:9787302543022
出版日期:2020.05.01
印刷日期:2020.10.30
图书责编:张民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分为3篇:基础篇(第1~4章)以隐密的原理为中心,主要介绍信息隐藏相关背景知识及数学模型;水印篇(第5~9章)围绕数字认证和数字追踪,主要介绍作者在数字版权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隐密通信篇(第10~12章)主要介绍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信息隐密技术解决通信内容的信息泄露问题。另外,本书对近些年发展很快的PC系统以及移动手机App应用系统的个人隐私保护提出了新的隐密解决方案,并全面展示了新的研究成果。 全书内容丰富翔实,涉及信息论、密码学、数字图像处理、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覆盖的知识领域广,理论与实践应用密切结合,可作为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教材,也是值得推荐给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技术人员的参考读物。
杨世勇,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多媒体信息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著名Duke大学访问学者。
在互联网应用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海量数据分布式存储、智能搜索提供了便利,但同样也为用户的隐私带来潜在的安全威胁。诸如用户的重要数据、私密以及敏感信息等容易被搜集、转存,而且一旦泄露并被散布是很难可逆追踪的。因此,个人计算机、手机以及各种电子终端设备中用户隐私的保护也成了大众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即时通信软件存在被搭线窃听的问题,致使通信的内容被第三方非法侦听。犯罪分子利用盗取的信息进行模仿、诱导、实施网络诈骗,使公众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有人甚至惊呼,在数字网络时代,人们似乎都住在了“玻璃房子”而无处遁形!信息保密问题无疑成了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 密码学(Cryptography)是传统的保密方法之一。但近些年,隐写术(Stegnography)或者信息隐藏(Information Hiding)技术的兴起,为保密技术带来了另一种全新的思路。 本书之所以命名为“隐密”,主要是为了与“加密”对应。也就是说,将信息隐藏和密码学作为一个层次上的概念,将隐密和加密作为另一个层次上的概念比照。广义上,无论是密码学中的加密(Encryption),还是信息隐藏中的隐密(Hiding),都属于保密技术的范畴。 作为一种有特点的保密技术,我们简单地用5A概括隐密的特征。时效性(Anytime): 时间上不能确认什么时候发生。随机性(Anywhere): 空间上不能确认发生在哪里。欺骗性(Anyhow): 手法上不能确认以什么方式发生。模糊性(Anywhat): 感官上不可捉摸。和谁发生通信(Anyone): 对象上的隐匿性。类似地,可以把这些A扩展...
基础篇
第1章背景知识3
1.1概率与随机分布3
1.2熵、联合熵、条件熵、相对熵以及互信息3
1.3熵、条件熵、相对熵以及互信息的链规则5
1.4熵的某些特性5
1.5马尔可夫链 6
1.6Jensen不等式6
1.7Fano不等式7
1.8Chernoff界7
第2章加密及隐密的通信模型8
2.1一般的通信系统8
2.2一般通信系统的主要元素及指标8
2.2.1数据元素与信号元素8
2.2.2数据速率与信号速率9
2.2.3信道的带宽、数据速率及容量9
2.3保密系统模型9
2.3.1Simmons“狱卒”问题及保密通信系统9
2.3.2私钥和公钥加密体制10
2.3.3加密及解密过程11
2.3.4计算保密性与完全保密性12
2.3.5完善安全12
2.4隐密通信系统12
2.4.1信息隐藏的通用模型13
2.4.2攻击信道模型13
2.4.3隐密通信模型14
2.5互联网络下的通信保密体系结构14隐密的原理及应用目录2.5.1网络即时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14
2.5.2即时通信系统的传输模式15
2.5.3网络终端的保密应用系统16
第3章水印认证码17
3.1相关定义17
3.2相关信源模型19
3.2.1模型Ⅰ: 具有两个源的约束噪声信道19
3.2.2模型Ⅱ: 双源的带约束噪声信道和无噪声信道21
3.2.3模型Ⅲ: 复合信道22
3.3一般随机性的研究结论23
3.4对于水印认证码的结果25
3.5对于普通随机性的直接定理26
3.6编码方案31
3.6.1选择码本31 ...
本书内容丰富详实,涉及信息论、密码学、数字图像处理、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涵盖的知识面广,理论与实践应用密切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