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69元
印次:1-2
ISBN:9787302587552
出版日期:2021.10.01
印刷日期:2025.01.23
图书责编:龙启铭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以程序控制单处理器计算机为主体,围绕并行处理技术,阐述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念理论、分析设计方法和属性优选技术,分析提高信息加工、存储和传输等并行性的处理技术及其应用实现的组织方法、结构模型和对性能提高的度量评测,讨论细粒度高度并行处理机的组织模型、结构特点和性能评测。本书共7章,分为3部分,第1章为总论基础部分,第2~5章为技术方法部分,第6~7章为高性能结构部分。 本书以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为宗旨,在总结长期教学经验和参考国内外经典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任务(软硬件功能分配和硬件功能实现的**方法)来组织内容,面向PBL(基于问题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来编写。本书结构逻辑清晰、内容研读性强、语言精练易懂,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类各专业本科生“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有关专业研究生和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刘超,男,出生于1963年10月,现为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控制网络与嵌入式系统等。主持完成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教材二部,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次。
前言 “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嵌入式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硬件一条线”的课程,其中“计算机体系结构”属于专业课。但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并不是纯硬件课程,它是唯一一门把软硬件知识融合在一起的课程,以帮助理解计算机类核心课程的学习目的及其相应知识属于计算机工作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由此才能将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构建起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如通过2.1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 存储器的结构实现与复合类型数据的结构模型存在差异,因而难以甚至无法由0和1(即硬件)直接表示,只有通过软件映像方法来组织存储,所以“数据结构”课程就是讨论复合数据的组织存储及其查找方法,其作用如同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因此,在掌握计算机的结构原理与工作机制及其设计实现技术的基础上,学习软硬件功能分配和硬件功能实现的最佳方法是计算机设计实现及其应用能力建构的必备知识。 “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和计算机体系结构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程,它与本科段的学习内容完全不同。计算机经过70多年的发展,体系结构已复杂多样,技术知识体系已很庞大。本科段以单处理机并行处理技术为主线,讲述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硬件功能实现的通用成熟的并行处理方法(含信息加工流水线技术、信息存储层次与并行技术以及信息传输互联网络技术)和单处理机组织结构。硕士研究生段则以多处理机体系结构为主线,讲述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组织结构及其相应的特殊专用技术,如性能评价方法、Cache之间一致性实现方法以及通信延迟处理方法等。 本教材共7章,分为3部分。第...
第1章计算机体系结构导论/1
1.1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其系列概念1
1.1.1影响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根本因素1
1.1.2广义计算机语言与虚拟计算机2
1.1.3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其范畴4
1.1.4计算机组成与计算机实现6
1.1.5软件移植与软件兼容7
1.1.6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性10
1.2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改进和演变11
1.2.1计算模型及其数据驱动原理11
1.2.2计算机体系结构原型及其改进13
1.2.3计算机体系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15
1.2.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演变17
1.3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并行性及其发展19
1.3.1并行计算机与并行性19
1.3.2并行性实现等级划分21
1.3.3提高计算机并行性的技术途径22
1.3.4多处理机与多计算机23
1.3.5计算机实现并行处理的历程24
1.3.6计算机体系结构分类26
1.4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基础28
1.4.1体系结构设计的原理准则29
1.4.2体系结构设计的策略途径31
1.4.3体系结构设计的量化分析32
1.4.4计算机评价及其量化计算33
1.4.5基准测试程序及其测试统计35
复习题39
练习题40计算机体系结构目录第2章计算机体系结构属性优选/44
2.1数据表示及其表示格式44
2.1.1数据表示及其选取原则44
2.1.2标志符数据表示47
2.1.3描述符数据表示50
2.1.4浮点数尾数基值与格式参数51
2.1.5原子类型数据字位数54
2.2指令系统功能配置及其支持55
2.2.1指令系统构建的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