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8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32375
出版日期:2023.12.01
印刷日期:2023.11.24
图书责编:杨帆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基于目前在工业界使用最为广泛的JDK 8编写,结构新颖、概念清晰、面向应用。全书共14章,分为3篇: 第一篇为入门篇,用6个例子引导读者尽早逐步建立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和培养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将Java基本语法贯穿其中;第二篇为应用篇,主要介绍基于API的开发,包括输入/输出流与对象序列化、Java网络程序设计、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和JDBC数据库编程,本篇旨在培养读者的基本应用程序开发能力;第三篇为晋级篇,主要介绍Java高级技术,包括设计模式、Java泛型编程与集合框架、Java多线程和函数式编程,本篇旨在培养读者的中高级应用程序开发能力。通过这3篇可以达到夯实Java程序编程基础、面向应用、领略全貌的教学效果,并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 本书采用问题体系,具有零起点、快起动、立意新、重内涵的特点,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培训机构使用,还可作为Java爱好者、程序开发人员的参考书。
陶利民,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信任计算、软件服务工程。主持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一项、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一项、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一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项(ZL 201410243154.3)。主要承担课程:Java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等。其中,从事Java程序设计教学近20年,积累了比较多的教学经验。
前言 作为一种现代程序设计语言,Java已经发展为集过程式编程、面向对象编程、函数式编程和泛型编程为一体的程序设计平台,并且它具有简单性、健壮性、安全性、动态性、平台独立与可移植性等优势,可以在网络环境下编写分布式、多线程、嵌入式应用程序。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Java软件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状是高校作为Java软件人才的培养输送基地,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存有脱节,不能满足企业对应专业岗位的需要。毕业生需要参加一些社会机构组织的Java技术培训或上岗前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适应岗位工作,这都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成本和企业的用人成本。这些现象,都是Java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一局面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Java教学内容仅停留在知识点本身,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重语法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深入人心的面向对象编程思维;等等。这一局面正是编者不断进行程序设计教材探索的动力。 书名《新概念Java程序设计大学教程》中所谓“新概念”,并非编者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中添加什么概念,而是希望建立一种新的程序设计教学的模式来改变程序设计教学效率不高甚至不成功的现状。相较于同类教材,本书具有如下特色。 1. 先入为主地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面向对象的世界 人人都说,由于对象反映的是真实世界的对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比较直接,容易理解。但是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习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后,写出来的程序却是面向过程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许多教材是从面向过程开始介绍面向对象的。这种先入为...
第一篇入门篇
第1章职员类: 对象与类3
1.1Java类的设计4
1.1.1从现实世界到Java类代码4
1.1.2关于Java类组成的说明7
习题9
知识链接9
1.2Java类的方法设计9
1.2.1方法结构9
1.2.2方法参数10
1.2.3方法调用与方法返回10
习题13
知识链接14
1.3主方法与类的测试14
1.3.1对象生成的过程14
1.3.2构造器16
1.3.3对象成员的访问17
1.3.4主方法与主类17
1.3.5在Eclipse中测试Employee类18
1.3.6主方法必须作为一个类的成员18
习题20
知识链接21
1.4内容扩展21
1.4.1this关键字21
1.4.2方法参数的传递23
1.4.3数据域的封装24
1.5本章小结25
习题26
知识链接28第2章算术计算器类: 流程控制结构29
2.1二项式算术计算器类29
2.1.1计算器类设计29
2.1.2变量与赋值运算符 30
2.1.3算术运算符33
2.1.4表达式与运算规则33
习题34
知识链接35
2.2二项式算术计算器类的测试35
2.2.1Calculator类的测试主函数35
2.2.2从键盘输入测试数据36
2.2.3用选择结构规避被零除风险37
2.2.4用异常处理规避被零除风险39
习题42
知识链接43
2.3能自动识别计算类型的二项式计算器类43
2.3.1用ifelse选择结构实现calculate()方法43
2.3.2用switch选... 查看详情
u 本书采用基于问题的体系编写。
u 引入设计模式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准则内容。
u 立足工业界构建知识体系,遵循良好的编程规范。
u 用二维码向读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