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雷达电子战系统仿真与评估
作者:肖顺平 主编,赵锋、艾小锋 副主编,冯德军、顾赵宇、吴其华、潘小义、刘晓斌 编著
丛书名:电子信息前沿技术丛书
定价:9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36359
出版日期:2023.08.01
印刷日期:2023.08.23
雷达电子战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相关武器装备论证、设计、研发、定型、试验、训练等阶段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雷达及其对抗装备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智能建模、虚实一体等建模仿真新 途径的出现,给雷达电子战仿真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本书阐述作者团队20多年从事雷达电子战系统仿 真与评估研究的成果、实例以及体会。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建模仿真的基本概念,第2~10章分别对 建模仿真体系架构、雷达系统功能级建模、雷达系统信号级建模、雷达目标与环境特性建模、雷达侦察与干 扰系统建模、组网雷达对抗建模、雷达对抗分布式仿真、雷达电子战系统仿真模型校验、雷达电子战效果效 能评估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并给出翔实的应用实例。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工程类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雷达、电子对抗、仿真研究与设计等领域 的科技工作者参考借鉴。
more >前言 雷达电子战是信息化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兵马未动,雷达电子战先行,并贯穿始终,成为战争双方争夺的焦点。通过建模仿真方法开展雷达电子战装备性能评估,一直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手段,其在防空反导、精确打击、遥感侦察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此外,建模仿真技术在雷达电子战装备发展论证、型号研制、鉴定定型、训练使用、作战应用、装备采办等全过程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元宇宙、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等相关技术发展迅速,而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是模型,模型的准确性决定了系统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美国率先开展数字化工程项目,组建数字基础设施联盟,并于2022年发布《提升博弈、演练、建模与仿真报告》《8315.05指南: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模仿真校核、验证与确认》等重量级报告,着重提升雷达电子战领域的建模仿真能力。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北约等也在积极布局相关领域的研究。我国也长期致力于雷达电子战建模仿真,并开展了模型体系建设工程,形成了一系列仿真模型,并逐步开展基于LVC(LiveVirtualConstructive,真实虚拟构造)的仿真应用。 本书基于作者团队在雷达电子战建模仿真领域长期的研究积累,结合技术和应用发展,总结了相关研究的新成果。从建模仿真基本原理、体系架构、典型雷达及其面临的环境建模、模型校验、效能评估等全要素,系统地介绍所做的工作,并给出翔实的应用实例,以期领域内的读者能够快速建立仿真系统,开展仿真应用的研究工作。 本书共10章,第1章介绍电子信息系统建模仿真的基本概念,包括仿真方法及模型校验等; 第2章介绍电子信息系统建模仿真体系架构,包括体系架构内涵、仿真体系架构设计、体系架构描述以及典型仿真体系架构分析; 第3章介绍雷达系统功能级建模与仿真方法,包括雷达天线方向图、接收机、回波特性与建模、目标检测与参数测量、抗干扰等,并给出仿真实例; 第4章介绍雷达系统信号级建模与仿真方法,包括雷达系统信号产生、接收处理、信号处理、数据处理、资源调度等全过程,并分别给出仿真实例; 第5章介绍雷达目标与环境特性建模方法,包括目标运动特性、宽窄带电磁散射特性、大气传输路径与衰减、地海杂波等; 第6章介绍雷达侦察与干扰系统建模方法,包括侦察系统基本原理及其功能级与信号级仿真方法,干扰系统基本原理及其功能级与信号级仿真方法; 第7章介绍组网雷达对抗建模与仿真方法,包括分布式组网、集中式组网、双/多基地组网等建模仿真,并给出仿真实例; 第8章介绍雷达对抗分布式仿真技术,包括分布式仿真的概念、特点及发展历史,高层体系架构,以及基于HLA的雷达对抗分布式仿真系统设计; 第9章介绍雷达电子战系统仿真模型校验方法,包括建模与仿真校核、验证及确认基本概念,并以相控阵雷达仿真为例,介绍各个环节和指标的校验过程; 第10章介绍雷达电子战效果效能评估模型,包括评估准则、评估指标体系等,并以相控阵雷达为例给出各个阶段的评估指标体系。 本书由国防科技大学肖顺平主编和统筹,是团队长期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其中,第1章由肖顺平、冯德军编写,第2章由肖顺平、艾小锋编写,第3章由吴其华编写,第4章由刘晓斌编写,第5章由冯德军编写,第6章由顾赵宇编写,第7章由艾小锋编写,第8章由肖顺平、赵锋编写,第9章由潘小义编写,第10章由赵锋编写。 本书的出版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2071475,No.61890540,No.61890541,No.61890542)资助,在此表示感谢。编写过程中,国防科技大学徐振海教授、李永祯研究员,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十四所刘佳琪研究员,从篇章结构到具体技术内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徐志明、王俊杰等人也给予了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本书参考文献的有关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雷达、电子对抗、仿真研究与设计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借鉴。由于雷达电子战系统相关技术快速发展,建模仿真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加之作者技术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2023年8月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