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庆军
定价:11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60620
出版日期:2024.05.01
印刷日期:2024.05.08
图书责编:孙墨青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城市书写是在20世纪后期“空间转向”背景下产生的,城市书写关注城市空间在小说叙事和主题阐释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作者在小说中对城市的多维社会的文化解读,其中融入了作者的城市理念、创作方法以及主题思想。英国小说中的城市书写聚焦空间景观中的文化叙事、权力机制、精神表征以及民族认同等社会文化建构,分析英国社会文化在小说文本中的多维再现。本书稿旨在阐释城市书写如何成为英国小说中重要的人物刻画和主题阐释手段。本书稿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结合国内外**资料对城市空间研究进行了梳理及总结,并系统分析了文学的城市书写理论及其发展述评。第二章主要阐释了英国小说的城市书写方法和策略,重点阐释英国小说的城市书写特征及其城市书写的多维文化建构意义。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从城市运行机制、文化再现、精神表征和民族性四个方面对英国小说城市书写进行了解析。其中第三章从从城市与工业化、权力话语与社会规训等方面对城市书写中的城市运作机制进行了解析。第四章从文化景观、文化叙事和文化杂糅三方面揭示了城市书写中的文化表征。第五章从家庭伦理、宗教传统和精神异化几个方面分析了城市书写中的精神表征。第六章则从民族认同的叙事建构、城市书写的不列颠性以及当代全球化视野阐释英国小说城市书写的民族性。 本书稿以空间批评和城市书写为理论基础,融合文化研究的批评方法,注重探究文本中空间的社会、文化及民族认同等多维文化,阐释了英国小说城市书写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特征,探究城市书写在小说创作中的意义,拓展了英国小说的研究视角。读者对象为外国文学研究学者、高校青年教师、英美文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
吴庆军,外交学院英语系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英语系博士后,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英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英国小说、爱尔兰文学和文学翻译研究。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和《浙江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2项。
前言 城市书写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是20世纪晚期学界在空间批评研究的基础上,以城市小说中的各种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小说中的各种空间蕴含的社会、文化、权力和身份认同等内涵的研究,阐释城市空间在主题阐释和人物塑造中的叙事意义。城市书写中的“城市”是一种能动的空间,是一部作品中场所、地方和景观的组织、布局及其叙事功能的统称。城市书写中的“书写”是后现代语境下的叙事、建构和印记功能。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将书写定义为一切产生记忆的事物或行为。小说作者在文本中对城市空间进行地点选择、景观布局,以及赋予场所一定的“言说”功能,在这一层面上,空间具有了叙事功能,能够产生思想情感和社会文化的印记。小说中的城市空间不再仅仅是“了无一事”的容器,而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和思想阐释的重要书写策略和手段。在这一意义上,文学作品中的城市具有了书写意义和叙事功能。 城市书写的理论基础是空间批评。在传统的文学批评中,文学作品中的空间仅仅被认为是一种静态的、承载作者叙述内容的“容器”,空间所承载的话语和叙事等功能在文学批评中常常被忽视。西方文艺理论在20世纪经历了多次“转型”,其中“空间转型”成为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的重要里程碑。空间批评是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形成的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理论的“空间转型”将目光聚焦于文学作品中的“空间性”,空间研究一时成为跨越人文、历史、政治及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焦点。城市空间在城市书写研究语境下是蕴含丰富社会文化内涵的空间表征,是思想情感和文学艺术的叙事手段。 城市小说自其诞生之日起,逐渐成为最为重要的文学题材。英国18世纪的亨利·菲尔丁(...
第一章 文学的城市空间研究 // 1
第一节 当代空间批评与城市空间 // 1
第二节 城市书写及其属性 // 19
第二章 英国小说的城市书写策略 // 31
第一节 英国小说的城市空间 // 31
第二节 英国小说城市书写方法 // 49
第三章 英国小说城市书写中的权力机制 // 59
第一节 英国小说中的权力空间 // 60
第二节 城市书写中的权力话语 // 69
第三节 城市书写中的权力规训 // 87
第四章 英国小说城市书写的杂糅印记 // 106
第一节 城市书写的叙事杂糅 // 107
第二节 城市书写的文化杂糅 // 123
第五章 英国小说城市书写与精神异化 // 142
第一节 精神异化的表征 // 142
第二节 精神异化的叙事建构 // 159
结语 // 173
参考文献 // 176
后记 // 187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