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通识教程(第3版)
"全校各专业大一新生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材,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配套教材 浙江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配套教材"

作者:王万良、王铮

定价:59.8元

印次:3-3

ISBN:9787302693895

出版日期:2025.06.01

印刷日期:2025.07.11

图书责编:龙启铭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全面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技术及应用。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智能概论、知识表示与知识图谱、模糊推理、搜索策略、遗传算法、群智能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AI智能体、专家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和智能机器人,附录给出了实用性很强的12个实验。本书强调人工智能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广博性,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基本思路,拓宽科学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本书的适用对象广泛,可作为高等学校各专业本科生“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教材,以及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对人工智能技术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

王万良,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首批教学名师,浙江省杰出教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人工智能课程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浙江省高等学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自然计算与数字智能城市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前言 第3版前言 人工智能在Internet时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已经成为目前发展最迅速、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新兴学科。由于人工智能是模拟人类智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所以,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开设了大学生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1. 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必要性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把人工智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是实现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2018年,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进行全面布局。在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机械等多个专业领域设置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等人工智能类专业,还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传统专业,形成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电机电器智能化、智能材料与结构、智能医学工程等专业。 人工智能是当前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重要举措。将人工智能技术引进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帮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知识、不同学科思想方法,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优化知识结构。 事实上,人工智能和其他专业的结合是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和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相辅相成的。人工智能专业人员的优势是精通算法和编程实现,但其他专业领域人员的优势是熟悉本专业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需求,他们掌握了人工智能思想以后,能想到用人工智能解决...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人工智能概论1

1.1你了解人类的智能吗1

1.1.1智能的概念1

1.1.2智能的特征2

1.2人工智能的孕育和诞生6

1.2.1人工智能的孕育期6

1.2.2人工智能的诞生——达特茅斯会议7

1.2.3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图灵测试8

1.3人工智能的发展10

1.3.1人工智能的形成期10

1.3.2几起几落的曲折发展期11

1.3.3大数据驱动的飞速发展期13

1.3.4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14

1.4从两场标志性人机博弈看人工智能的发展14

1.4.1人工智能研究中的“小白鼠”14

1.4.2“深蓝”战胜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15

1.4.3阿尔法狗无师自通横扫世界围棋大师16

1.5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19

1.6人工智能的三大学派21

1.6.1符号主义21

1.6.2连接主义22

1.6.3行为主义22

1.7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23

1.8人工智能伦理38

1.8.1人工智能伦理的提出与发展38

1.8.2人工智能伦理的典型案例与成因分析40

1.8.3人工智能伦理的治理原则42

1.8.4人工智能伦理的治理措施43

1.8.5人工智能会使许多人失业吗45

1.9本章小结46

讨论题46

第2章知识表示与知识图谱48

2.1你了解人类知识吗48

2.1.1什么是知识48

2.1.2知识的相对正确性49

2.1.3知识的不确定性50

2.2计算机表示知识的方法52

2.3产生式表示法53

2.3.1产生式53

2.3.2产生式系统55

2.3.3产生式表示法的特... 查看详情

"本书的适用对象广泛,可作为高等学校各专业本科生“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教材,以及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对人工智能技术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