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弹性力学》目前是北航的“精品课”,任课教师有四位教师:闫晓军,胡殿印,张小勇,王荣桥。四位教师的简历如下:闫晓军,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2001年3月获博士学位。2002年博士后出站后留校任教。2007年破格聘为教授,2008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9年6月~2010年6月,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访问学者。是北航本科生精品课“弹性力学”,研究生一级学科基础课“高等固体力学”的主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有:高温结构力学,智能结构,MEMS力学。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6)支持,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3)”,北京市“五四奖章”获得者(2009),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1次、二等奖2次(1997,2014)、三等奖(2007)1次,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被评为“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博士(2005)”,首届北航“蓝天科研新星”(2005)。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编著教材1部。胡殿印,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2002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2009年3月获博士学位。2010年12月博士后出站后留校任教,2012年聘为副教授。2012在韩国仁荷大学固体力学实验室学术访问。主讲本科生精品课“弹性力学”、“航空航天概论现场课”;研究生一级学科必修实验课“微小型发动机装配实验”的主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有:疲劳与断裂力学,结构可靠性。获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2014-2016),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后(20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新秀(20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产实习优秀指导教师(2014)。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王荣桥,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2002-2004年在韩国仁荷大学机械工程系固体力学研究室访问研究。先后主讲本科生必修课“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专业必修课“发动机结构优化”,主讲研究生学位课“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和“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作为主讲教师之一,参加“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设计”校精品课建设。主持多项校教改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北航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2007)。主要从事针对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理论与试验、多学科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重大基础专题、863重点项目、国防预研重点项目、航空基金等相关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著作2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检索50余篇。2005年北京市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获6次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励。张小勇,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2006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随后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2012年1月获博士学位。2014年1月博士后出站后留校任教。是北航本科生精品课“弹性力学”,研究生一级学科基础课“高等固体力学”的主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材料结构、发动机结构强度、空间机构设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在航天智能化连接与分离机构方面的研究工作获201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