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第一篇雷达对抗技术

第1章雷达对抗概述

1.1雷达对抗的基本原理

1.2雷达侦察概述

1.2.1雷达侦察的功能与分类

1.2.2雷达侦察的特点

1.2.3雷达侦察设备的基本组成

1.2.4雷达侦察系统的主要技术战术参数

1.3雷达干扰概述

1.3.1雷达干扰的分类

1.3.2雷达干扰系统的组成

1.3.3雷达干扰系统的主要技术战术参数

第2章雷达侦察

2.1雷达信号频率的测量

2.1.1频率搜索接收机

2.1.2比相法瞬时测频接收机

2.1.3信道化接收机

2.1.4压缩接收机

2.1.5数字接收机

2.2雷达信号的方向测量

2.2.1振幅法测向

2.2.2相位法测向

2.3雷达侦察的信号处理

2.3.1雷达侦察信号的预处理

2.3.2雷达侦察信号的主处理

2.4雷达侦察的作用距离与截获概率

2.4.1侦察系统的灵敏度

2.4.2侦察作用距离

2.4.3侦察截获概率与截获时间

第3章雷达干扰

3.1遮盖性干扰

3.1.1概述

3.1.2射频噪声干扰

3.1.3噪声调频干扰

3.1.4噪声调相干扰

3.1.5脉冲干扰

3.2欺骗性干扰

3.2.1概述

3.2.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3.2.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3.2.4对雷达速度信息的欺骗

3.2.5对跟踪雷达AGC电路的干扰

3.3对雷达的无源干扰技术

3.3.1箔条干扰

3.3.2角反射器

3.3.3假目标和雷达诱饵

3.3.4等离子体

3.3.5隐身技术

3.4干扰机干扰能量计算

3.4.1干扰机的有效干扰空间

3.4.2干扰机的收发隔离和效果监视

本篇参考文献

第二篇通信对抗技术

第4章通信对抗基本概念

4.1无线通信概述

4.2军事通信抗干扰体制

4.2.1跳频通信

4.2.2扩频通信

4.2.3扩/跳频混合通信

4.2.4超宽带(UWB)无线电与跳时通信

4.2.5猝发通信

4.3通信对抗的基本概念

4.3.1通信对抗的任务和作用

4.3.2通信对抗系统的组成

4.3.3通信对抗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第5章通信侦察

5.1通信侦察的基本概念

5.1.1通信侦察的作用和任务

5.1.2通信侦察系统的组成

5.1.3通信侦察方程

5.2通信信号的搜索截获

5.2.1引言

5.2.2宽带数字化搜索接收机的设计

5.2.3搜索接收机中的信号处理技术

5.2.4通信信号截获概率

5.3调制样式自动识别

5.3.1模拟调制信号的自动识别

5.3.2数字调制信号的自动识别

5.4通信信号参数估计

5.4.1信号载频估计

5.4.2信号电平估计

5.4.3信号带宽估计

5.4.4调幅度估计

5.4.5FM信号的最大频偏估计

5.4.6FSK信号的频移间隔估计

5.4.7码元速率的估计

5.5通信信号的解调

5.5.1解调基本原理

5.5.2解调中的同步技术

5.5.3数字信号解调中的均衡技术

第6章通信测向

6.1通信测向的基本概念

6.1.1通信测向的任务和作用

6.1.2通信测向系统的组成

6.1.3对测向系统的性能要求

6.2几种传统测向方法简介

6.2.1用方向性天线测向

6.2.2瓦特逊瓦特测向原理

6.2.3多普勒测向机

6.2.4相位干涉仪测向机

6.2.5到达时间干涉仪测向机

6.3阵列处理测向

6.3.1基本组成与工作流程

6.3.2波束形成法

6.3.3高(超)分辨测向方法

6.4测向显示

第7章通信干扰

7.1通信干扰的基本概念

7.1.1通信干扰的作用和任务

7.1.2通信干扰机的组成

7.1.3通信干扰的工作流程

7.2通信干扰方程

7.2.1通信干扰的三个重要概念: 干信比、干扰压制系数与干通比

7.2.2通信干扰基本方程: 干信比方程

7.2.3干扰功率的计算

7.2.4干扰压制区分析

7.3最佳干扰理论

7.3.1AM信号的最佳干扰

7.3.2FM信号的最佳干扰

7.3.3SSB信号的最佳干扰

7.3.4ASK信号的最佳干扰

7.3.5FSK信号的最佳干扰

7.3.6BPSK信号的最佳干扰

7.4通信干扰体制

7.4.1窄带瞄准式干扰

7.4.2宽带噪声拦阻干扰

7.4.3宽带扫频拦阻干扰

7.4.4离散梳状谱拦阻干扰

7.4.5窄脉冲干扰

本篇参考文献

第三篇光电对抗技术

第8章光电对抗概述

8.1光电对抗概述

8.1.1光电对抗

8.1.2光电对抗侦察

8.1.3光电干扰

8.1.4光电防御

8.2光电对抗的物理基础

8.2.1普朗克定律(Planck Law)

8.2.2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SteafenBoltzmann Law) 

8.2.3维恩位移定律(Wien Displacement Law) 

8.2.4最大辐射定律

8.2.5柯西霍夫定律(Kirchhoff  Law)

8.2.6朗伯(J.H.Lambert)余弦定律、朗伯辐射体

8.2.7黑体、灰体、选择体

8.3激光

8.3.1激光的特性

8.3.2典型激光器

第9章光电侦察

9.1激光侦察告警技术

9.1.1主动式激光侦察告警技术

9.1.2被动式激光侦察告警技术

9.1.3激光告警接收机设计

9.1.4激光侦察告警器侦察参数

9.2红外侦察告警技术

9.2.1红外侦察告警分类

9.2.2红外侦察告警器组成

9.2.3红外侦察告警器工作原理

9.2.4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特性

9.3紫外侦察告警技术

9.4微光夜视

第10章光电干扰

10.1光电有源干扰

10.1.1激光欺骗干扰

10.1.2激光致盲武器技术

10.1.3激光对抗武器

10.1.4红外干扰机

10.1.5红外诱饵弹技术

10.1.6红外定向干扰机技术

10.2光电无源干扰

10.2.1烟幕

10.2.2水幕、水雾

10.2.3气溶胶

10.2.4光箔条

10.2.5光谱转换

本篇参考文献

第四篇水声对抗技术

引言

第11章水声对抗基础

11.1声学基础

11.1.1声波的基本概念

11.1.2声场中的平面波

11.1.3平面波的反射、折射和透射

11.1.4声学中采用的一种单位——分贝

11.2声波的发射

11.2.1声波发射的方向性

11.2.2发射换能器的指向性因数

11.2.31m处的声强、声源级

11.2.4限制声纳发射功率的因素

11.3声波传播损失,混响与目标反射

11.3.1海洋中声传播损失

11.3.2扩展损失和吸收损失

11.3.3声速与声速梯度

11.3.4声线轨迹与几何作用距离

11.3.5海水中的散射和混响

11.3.6目标的散射和反射

11.4水声系统噪声干扰

11.4.1海洋噪声

11.4.2鱼雷声自导系统的背景噪声

11.5声纳方程

11.5.1检测阈的概念

11.5.2声纳方程

11.5.3鱼雷声自导系统声纳方程计算

11.6水声换能器

11.6.1水声换能器概述

11.6.2压电陶瓷换能器

11.6.3水声换能器基阵

第12章水声及水声对抗装备

12.1声纳与声纳系统

12.2鱼雷声制导系统和干扰对抗

12.2.1典型声自导鱼雷简介

12.2.2自导系统的判决逻辑

12.2.3声自导系统抗声回波起伏

12.3声诱饵

12.4宽带噪声干扰器

12.5其他对抗装备

第13章水声对抗系统仿真技术

13.1仿真试验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

13.2声自导鱼雷对抗试验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3.3声自导鱼雷对抗试验系统设计

13.4数字信号源

13.5波阵面形成电路设计

13.6信号强度控制电路

13.7强噪声产生电路

13.8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控制

13.9声对接装置

本篇参考文献

第五篇网络对抗技术

第14章网络对抗技术

14.1引言

14.2计算机网络对抗内容体系

14.2.1网络对抗层次划分

14.2.2计算机网络对抗基础知识

14.3网络攻击

14.3.1扫描、监听、嗅探

14.3.2密码口令破解

14.3.3侵入系统

14.3.4攻击系统

14.3.5病毒攻击

14.4网络防御

14.4.1网络的安全组建

14.4.2操作系统的安全

14.4.3应用程序的安全分析

14.4.4数据加密与身份认证

14.4.5用户的安全管理

本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