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理论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1.1.1实际电路组成

   1.1.2电路模型

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2.1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1.2.2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2.3电压、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

1.3电功率和能量

1.4电路元件

   1.4.1电阻元件

   1.4.2电感元件

   1.4.3电容元件

1.5电压源和电流源

   1.5.1电压源

   1.5.2电流源

1.6受控源

1.7基尔霍夫定律

   1.7.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7.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习题

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电路的等效变换

2.2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2.1电阻的串联

   2.2.2电阻的并联

2.3电阻的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4理想电源的串联和并联

   2.4.1理想电压源的串联

   2.4.2理想电流源的并联

2.5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5.1实际电压源的等效模型

   2.5.2实际电流源的等效模型

   2.5.3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习题

第3章电阻电路分析

3.1KVL和KCL方程的独立性

   3.1.1电路的图

   3.1.2KCL方程的独立性

   3.1.3KVL方程的独立性

3.2支路电流法

   3.2.12b法

   3.2.2支路电流法

3.3网孔电流法

   3.3.1网孔电流及网孔方程

   3.3.2含无伴流源电路的网孔方程

   3.3.3含受控源电路的网孔方程

3.4回路电流法

3.5节点电压法

   3.5.1节点电压和节点电压方程

   3.5.2含无伴压源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3.5.3含受控源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习题

第4章电路定理

4.1叠加定理

4.2替代定理

4.3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3.1戴维南定理

   4.3.2诺顿定理

   4.3.3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

4.4特勒根定理

4.5互易定理

4.6对偶原理

习题

第5章动态电路分析

5.1动态电路概述

   5.1.1动态电路元件

   5.1.2换路定理

5.2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2.1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2.2一阶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3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3.1直流激励时一阶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3.2直流激励时一阶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3.3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

5.4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5.5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5.6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6.1二阶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6.2二阶GLC并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7直流源激励时二阶电路的全响应

   5.7.1直流源激励时R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

   5.7.2直流源激励时GLC并联电路的全响应

习题

第6章相量法基础

6.1复数

   6.1.1复数及其表示方法

   6.1.2复数的代数运算

6.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6.2.1正弦量的三要素

   6.2.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6.2.3相量图

6.3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6.3.1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6.3.2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习题

第7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7.1阻抗和导纳

   7.1.1阻抗

   7.1.2导纳

7.2阻抗及导纳的串联和并联

   7.2.1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7.2.2导纳的串联和并联

7.3电路的相量模型

   7.3.1电路的相量模型

   7.3.2电路的相量图

7.4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7.4.1网孔电流法

   7.4.2节点电压法

7.5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7.5.1正弦稳态电路中各种功率的定义

   7.5.2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

7.6谐振电路

   7.6.1RLC串联谐振电路

   7.6.2RLC并联谐振电路

习题

第8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8.1耦合电感的伏安特性和同名端

   8.1.1耦合电感的伏安特性

   8.1.2耦合电感的同名端

   8.1.3耦合系数

8.2正弦稳态互感耦合电路的计算

8.3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8.3.1耦合电感的串联

   8.3.2耦合电感一点相连

   8.3.3耦合电感的并联

8.4空心变压器电路分析

   8.4.1空心变压器的电路方程

   8.4.2初级反映电路

   8.4.3次级反映电路

8.5理想变压器的伏安特性

8.6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

习题

第9章二端口网络

9.1二端口网络的方程与参数

   9.1.1Z方程与Z参数

   9.1.2Y方程与Y参数

   9.1.3A方程与A参数

   9.1.4H方程与H参数

9.2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9.2.1二端口网络的串联

   9.2.2二端口网络的并联

   9.2.3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9.3二端口网络的等效

   9.3.1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等效电路

   9.3.2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等效电路

9.4二端口网络的网络参数

   9.4.1二端口网络的策动函数

   9.4.2传输函数

习题

第10章电路实验

10.1故障检查

   10.1.1实验目的

   10.1.2原理说明

   10.1.3任务及方法

   10.1.4注意事项

   10.1.5预习要求

   10.1.6实验报告要求

   10.1.7思考题

10.1.8仪器设备

10.2电位、电压、基尔霍夫定律

   10.2.1实验目的

   10.2.2原理说明

   10.2.3任务及方法

   10.2.4预习报告要求

   10.2.5实验报告要求

10.3戴维南定理

   10.3.1实验目的

   10.3.2原理说明

   10.3.3任务及方法

   10.3.4预习报告要求

   10.3.5实验报告要求

10.4一阶和二阶电路的研究

   10.4.1实验目的

   10.4.2原理说明

   10.4.3任务及方法

   10.4.4预习报告要求

10.4.5实验报告要求

10.5电感、电容的频率特性

   10.5.1实验目的

   10.5.2原理说明

   10.5.3任务及方法

   10.5.4预习报告要求

   10.5.5实验报告要求

10.6正弦交流电路阻抗、参数的测定

   10.6.1实验目的

   10.6.2原理说明

   10.6.3任务及方法

   10.6.4预习报告要求

   10.6.5实验报告要求

10.7交流电路中的互感

   10.7.1实验目的

   10.7.2原理说明

   10.7.3任务及方法

   10.7.4预习报告要求

   10.7.5实验报告要求

10.8串联谐振电路

   10.8.1实验目的

   10.8.2原理说明

   10.8.3任务及方法

   10.8.4预习报告要求

   10.8.5实验报告要求

10.9二端口网络参数的测定

   10.9.1实验目的

   10.9.2原理说明

   10.9.3任务与方法

   10.9.4注意事项

   10.9.5实验报告要求

   10.9.6仪器设备

   10.9.7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