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1章  导论 1

引例  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问题 1

1.1  财政学的概念 2

1.2  混合经济中的财政 3

本章小结 9

基本概念 9

复习题 10

练习题 10

第2章  财政的目标与评价标准 11

引例  德国冷静看待GDP被中国赶超 11

2.1  效率 13

2.1.1  效率的含义 13

2.1.2  生产效率 14

2.1.3  产品组合效率 17

2.1.4  交换效率 21

2.1.5  衡量效率的简单法则 23

2.1.6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24

2.2  公平 27

2.2.1  公平的作用 27

2.2.2  社会福利主义的公平准则 28

2.2.3  非社会福利主义的公平准则 30

2.2.4  收入不平等的度量 32

2.3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3

2.3.1  效率与公平的冲突 33

2.3.2  效率与公平的协调 33

2.3.3  竞争性市场中效率与公平的取舍关系 34

本章小结 35

基本概念 36

复习题 36

练习题 36

第3章  财政的起因及其职能 38

引例  飓风的启示:自由市场并非万能 38

3.1  市场失灵 39

3.1.1  市场失灵:政府经济活动的起因 39

3.1.2  市场势力 40

3.1.3  市场残缺 41

3.1.4  市场功能缺失 43

3.2  财政职能 45

3.2.1  财政职能的分类 45

3.2.2  配置职能 45

3.2.3  分配职能 49

3.2.4  稳定职能 50

本章小结 50

基本概念 51

复习题 51

练习题 52

第4章  财政决策与政府失灵 53

引例  “选票”变成“股票” 53

4.1  财政决策机制 54

4.1.1  公共选择与政治均衡 54

4.1.2  财政决策机制及其特点 56

4.1.3  一致同意规则:林达尔均衡 57

4.1.4  简单多数票规则 58

4.1.5  出现投票悖论的原因 60

4.1.6  中间投票人定理 61

4.1.7  阿罗不可能定理 62

4.2  财政决策主体的行为 63

4.2.1  选民的行为 63

4.2.2  利益集团的行为 64

4.2.3  政治家和政党的行为 66

4.2.4  官员的行为 67

4.3  政府失灵 69

4.3.1  政府失灵的原因 69

4.3.2  矫正政府失灵 70

本章小结 72

基本概念 72

复习题 73

练习题 73

第5章  公共产品 75

引例  中国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75

5.1  公共产品的特性 76

5.1.1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特性比较 76

5.1.2  不同类型的产品 77

5.1.3  关于公共产品概念的进一步说明 78

5.2  公共产品的提供 79

5.2.1  私人产品的有效提供 79

5.2.2  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 80

5.2.3  公共产品市场提供的非效率 82

5.3  公共产品理论的应用(一):国防 84

5.3.1  国防支出的有效水平 84

5.3.2  国防支出规模的确定 85

5.4  公共产品理论的应用(二):教育 87

5.4.1  教育的性质 87

5.4.2  教育服务的有效提供 88

5.4.3  教育支出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89

本章小结 92

基本概念 92

复习题 92

练习题 93

第6章  外部性及其矫正 94

引例  长三角启动中国排污权交易 94

6.1  外部性的特点及其对效率的影响 96

6.1.1  外部性的性质 96

6.1.2  外部性的类型 96

6.1.3  外部性对效率的影响 97

6.1.4  对模型的进一步探讨 99

6.2  外部性的私人对策 101

6.2.1  道德约束 101

6.2.2  企业合并 101

6.2.3  明确产权和谈判:科斯定理 102

6.3  外部性的公共对策 103

6.3.1  征税 103

6.3.2  补贴 105

6.3.3  排污权交易制度 106

6.3.4  政府管制 107

本章小结 108

基本概念 109

复习题 109

练习题 109

第7章  财政支出增长 111

引例  政协委员称我国行政管理费用25年增长87倍 111

7.1  财政支出的规模 113

7.1.1  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 113

7.1.2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 113

7.1.3  财政支出规模的国际比较 117

7.1.4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 118

7.2  财政支出规模控制 121

7.2.1  预算监管制度 121

7.2.2  政府采购制度 122

本章小结 123

基本概念 124

复习题 124

练习题 124

第8章  社会救助支出 125

引例  我国救助穷人的主要项目 125

8.1  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 126

8.2  农村反贫困计划 129

8.3  城市反贫困计划 132

8.4  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134

8.4.1  概述 134

8.4.2  最低生活保障的经济效应 134

8.4.3  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137

8.4.4  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 140

本章小结 141

基本概念 142

复习题 142

练习题 142

第9章  社会保险支出 143

引例  中国面临“四二一”问题的挑战 143

9.1  我国的社会保险计划 145

9.2  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依据 145

9.3  养老保险的含义及其筹资模式 147

9.4  养老金的给付 149

9.5  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其问题 150

9.6  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 152

9.7  医疗保险及其经济效应 153

9.8  失业保险及其经济效应 154

本章小结 155

基本概念 156

复习题 156

练习题 156

第10章  成本—收益分析 157

引例  伊拉克战争的巨大代价 157

10.1  公共项目评价的特点及其标准 159

10.1.1  公共项目评价的特点 159

10.1.2  现值 160

10.1.3  净现值标准 161

10.2  公共项目评价的步骤 163

10.2.1  成本—收益分析的一般步骤 163

10.2.2  公共项目成本和收益的类型 164

10.2.3  公共项目成本和收益的度量 165

10.2.4  贴现率的选择 168

10.2.5  通货膨胀的处理 168

本章小结 169

基本概念 170

复习题 170

练习题 170

第11章  财政收入概述 172

引例  中国公路收费令世界瞠目 172

11.1  财政收入的形式 173

11.1.1  财政收入的各种形式 173

11.1.2  财政收入体系 175

11.2  税收的基本概念 176

11.2.1  税收的含义与特征 176

11.2.2  税制要素 177

本章小结 181

基本概念 181

复习题 182

练习题 182

第12章  税收原则 183

引例  十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企业所得税法草案 183

12.1  公平原则 184

12.1.1  税收公平的含义 184

12.1.2  在税制中实现公平 185

12.1.3  实现横向公平 185

12.1.4  实现纵向公平 186

12.2  税收的效率原则 187

12.2.1  税收的超额负担 187

12.2.2  税收超额负担的根源 189

12.2.3  减少税制的超额负担 191

12.2.4  税收的简化原则 193

12.3  最优税收 194

12.3.1  最优税收理论的核心 194

12.3.2  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方法 194

12.3.3  最优商品税 195

12.3.4  最优所得税 197

12.3.5  最优税收理论的启示 198

本章小结 199

基本概念 199

复习题 200

练习题 200

第13章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201

引例  “闻税涨价”后的税负转嫁能力 201

13.1  税收转嫁的含义与类型 202

13.1.1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202

13.1.2  税收转嫁的形式 203

13.2  税收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204

13.2.1  商品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204

13.2.2  要素收入课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208

13.3  税收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211

13.3.1  一般均衡分析的必要性 211

13.3.2  一般均衡分析模型 211

13.3.3  商品课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213

13.3.4  要素收入课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213

本章小结 214

基本概念 215

复习题 215

练习题 215

第14章  税收制度 217

引例  消费税调整凸显中国绿色发展观 217

14.1  税收体系 219

14.1.1  税收体系的构成 219

14.1.2  税收分类 220

14.1.3  税制结构设计 221

14.2  流转课税 224

14.2.1  流转课税的特点与类型 224

14.2.2  增值税 226

14.2.3  消费税 230

14.2.4  营业税 232

14.3  所得课税 234

14.3.1  所得课税的特点 234

14.3.2  所得课税的类型 235

14.3.3  个人所得税 236

14.3.4  公司所得税 239

14.3.5  社会保险税 240

14.4  财产课税 241

14.4.1  财产课税的特点与类型 241

14.4.2  一般财产税 242

14.4.3  特种财产税 243

14.4.4  财产转让税 243

14.4.5  中国的财产课税 244

本章小结 245

基本概念 245

复习题 246

练习题 246

第15章  政府债务 247

引例  美国橘县政府破产的启示 247

15.1  政府债务的概念及其分类 249

15.1.1  政府债务的概念界定 249

15.1.2  会计学视角的政府债务分类 250

15.1.3  公共风险视角的政府债务分类 251

15.2  债务偿还能力与债务负担 254

15.2.1  借新还旧与债务偿还 254

15.2.2  利息支付的税收负担 254

15.2.3  以通货膨胀的方式拒绝偿还债务 255

15.3  政府债务与后代负担 256

15.3.1  新古典模型 256

15.3.2  世代交叠模型 256

15.3.3  李嘉图模型 257

15.3.4  总的看法 257

15.4  政府债务风险及其管理 258

15.4.1  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分析框架 258

15.4.2  财政对冲矩阵 258

15.4.3  构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基础制度 260

15.4.4  控制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262

本章小结 263

基本概念 264

复习题 265

练习题 265

第16章  公共企业 266

引例  谁的表现好——投资者警示:印度公司击败中国公司 266

16.1  公共企业存在的原因 267

16.1.1  公共企业存在的一般原因 267

16.1.2  公共企业存在的具体原因 268

16.2  政府与公共企业间的财政关系 270

16.2.1  政府对公共企业的投入 270

16.2.2  政府从公共企业取得的收入 271

16.2.3  公共企业赤字与政府财政 272

16.3  公共企业的政府管制 273

16.3.1  政府管制的理由 273

16.3.2  政府管制的主要措施 273

16.3.3  政府管制的效果评估 275

16.4  公共企业的绩效及其改革 276

16.4.1  公共企业绩效低下的原因 276

16.4.2  公共企业绩效问题的经验证据 277

16.4.3  公共企业的改革 278

16.4.4  结论 281

本章小结 281

基本概念 282

复习题 282

练习题 282

第17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283

引例  加拿大财政医疗支出的层级划分 283

17.1  财政分权的理论依据 285

17.1.1  地方辖区的形成及其最优规模的确定 285

17.1.2  蒂伯特模型 286

17.1.3  财政分权的优势与不足 287

17.2  政府间的支出划分 289

17.2.1  政府间财政职能的分工 289

17.2.2  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分工 292

17.3  政府间的收入安排 295

17.3.1  政府收入安排的原则 295

17.3.2  政府间的收入划分 296

17.4  政府间转移支付 298

17.4.1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和形式 298

17.4.2  政府间补助的经济效应 299

本章小结 302

基本概念 303

复习题 303

练习题 303

第18章  财政政策 305

引例  财政政策:从积极到稳健 305

18.1  经济波动的特征及其机理 306

18.1.1  经济波动的特征 306

18.1.2  经济波动的机理 308

18.2  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 312

18.2.1  财政政策的效应 312

18.2.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313

18.2.3  财政政策的论争及其发展 314

本章小结 315

基本概念 316

复习题 317

练习题 317

词汇表 318

参考文献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