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第1章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论

1.1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

1.1.1计算机网络定义

1.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1.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2.1协议与服务

1.2.2ISO/OSI RM

1.2.3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况

1.2.4OSI模型和TCP/IP的比较

1.3Internet概况

1.3.1Internet发展过程

1.3.2Internet的结构

1.3.3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1.4分组交换网中的延迟

1.4.1分组通过路由器时经历的延迟

1.4.2区分发送时间和传播延迟

习题

第2章网络排队模型及其应用

2.1排队模型概述

2.1.1网络性能指标

2.1.2排队模型

2.2M/M/1排队模型

2.2.1报文到达及发送过程

2.2.2排队系统参数分析

2.2.3利特尔定律

2.2.4γ% 时延

2.3M/D/1排队模型

2.4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研究

2.4.1计算机网络设计问题

2.4.2计算机网络链路容量优化设计

2.4.3设计举例

习题

目录

第3章物理层

3.1数据传输基本原理

3.1.1数据传输系统组成

3.1.2数据通信基础

3.1.3传输介质

3.1.4信道的极限容量

3.1.5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3.2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3.2.1物理层接口(DTE/DCE)特性

3.2.2EIA232E 接口标准

3.2.3RS449 接口标准

3.3接入网技术

3.3.1ADSL接入技术

3.3.2光纤同轴混合网

3.3.3FTTx接入方式

习题

第4章数据链路层

4.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4.1.1链路

4.1.2链路层提供的服务和功能

4.1.3数据链路连接与物理连接的区别

4.2停止等待协议

4.2.1数据链路协议基础

4.2.2停止等待协议的算法

4.3连续ARQ协议

4.3.1连续ARQ协议的工作原理

4.3.2滑动窗口控制

4.4选择重传ARQ协议

4.5HDLC

4.5.1HDLC的产生

4.5.2HDLC的基本工作方式

4.5.3HDLC的主要内容

4.6PPP

4.6.1Internet中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4.6.2PPP简介

4.7协议的形式描述和有限状态机

4.7.1有限状态机模型

4.7.2Petri网模型

4.7.3协议的验证

习题

第5章网络层

5.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5.1.1网络层和广域网

5.1.2广域网的构成和存储转发

5.1.3局域网经广域网互连

5.1.4网络层的服务

5.1.5虚电路和数据报

5.2路径选择

5.2.1广域网的地址方案

5.2.2下一站转发和源地址独立性

5.2.3层次地址与路由的关系

5.2.4广域网中的路由

5.2.5路由算法分类

5.2.6非自适应路由选择

5.2.7自适应路由选择

5.2.8分级路由选择

5.3拥塞控制

5.3.1概述

5.3.2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

5.3.3开环拥塞控制

5.3.4闭环拥塞控制

5.4服务质量

5.4.1服务质量的需求

5.4.2为保证服务质量可采用的技术

5.4.3综合服务

5.4.4区分服务

5.5X.25

5.5.1功能概述

5.5.2分组级报文格式与数据的传输

5.5.3X.25分组级逻辑信道状态及变换

5.6其他广域网技术

5.6.1综合业务数字网

5.6.2帧中继

5.6.3ATM

5.6.4MPLS

5.6.5各种广域网技术在Internet中的位置

习题

第6章网络互连

6.1网络互连概念

6.1.1网络互连设备

6.1.2两种网络互连方式

6.1.3隧道

6.1.4互连网路由选择

6.1.5分段

6.2Internet上的网络层

6.2.1IP及其配套协议

6.2.2Internet的基本概念

6.2.3IPv6

习题

第7章运输层

7.1运输层概述

7.1.1运输层的位置和作用

7.1.2运输服务和服务原语

7.1.3运输层的运行环境及其对协议的影响

7.2TCP/IP协议族中的运输层

7.2.1两个运输协议

7.2.2端口

7.3UDP

7.4TCP

7.4.1TCP数据传送过程简况

7.4.2TCP报文段格式

7.4.3TCP连接管理

7.4.4TCP的有限状态机

7.4.5TCP报文段的序号和传输策略

7.4.6TCP的流量控制

7.4.7TCP的拥塞控制

7.4.8TCP的重发机制

7.5性能问题

7.5.1影响计算机网络性能的若干因素

7.5.2测定网络性能

7.5.3有利于优化计算机网络性能的若干系统设计规律

7.5.4千兆网络协议的一些问题

习题

第8章局域网

8.1通道访问方法

8.1.1ALOHA

8.1.2分片ALOHA

8.1.3CSMA

8.1.4CSMA/CD

8.1.5其他访问控制方式

8.1.6通道访问方法小结

8.2IEEE 802标准概述

8.2.1IEEE 802标准系列间的关系

8.2.2局域网的参考模型(RM)和实现模型(IM)

8.2.3LAN的层次

8.2.4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8.3IEEE 802.3

8.3.1IEEE 802.3定义的CSMA/CD

8.3.2IEEE 802.3与以太网帧结构的区别

8.3.310Mbps以太网

8.4快速以太网

8.4.1100Mbps快速以太网

8.4.21Gbps以太网

8.5无线接入网

8.5.1无线局域网组成

8.5.2IEEE 802.11的体系结构

8.5.3IEEE 802.11标准的发展

8.5.4其他无线接入网协议

习题

第9章高层协议

9.1ISO/OSI RM的高三层

9.1.1概述

9.1.2ASN.1概念

9.1.3应用层

9.2TCP/IP 协议族的应用层

9.2.1区分网络应用和应用层协议

9.2.2客户服务器模型

9.2.3某些网络应用的特性和协议

9.2.4常用Internet应用和协议

9.3域名系统

9.3.1顶层域名

9.3.2中国互连网域名体系结构与中文域名

9.3.3域名服务器

9.3.4域名解析

9.3.5逆向域名解析

9.4计算机网络管理

9.4.1网络管理概述

9.4.2OSI网络管理

9.4.3SNMP

9.4.4网络管理产品简介

9.5计算机网络安全

9.5.1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

9.5.2OSI安全体系结构

9.5.3数据加密基础

9.5.4IP安全协议

9.5.5电子商务安全

9.5.6防火墙

9.6网络多媒体传输

9.6.1实时流协议

9.6.2实时传输协议

9.6.3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9.6.4H.323

9.7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9.7.1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

9.7.2网络操作系统示例

习题

第10章网络设备和建网

10.1联网设备概述

10.2调制解调器

10.2.1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

10.2.2调制解调器的分类

10.3网卡

10.3.1网卡的功能

10.3.2网卡的分类

10.4中继器和集线器

10.4.1中继器的工作原理

10.4.2集线器

10.5网桥

10.5.1网桥的基本原理

10.5.2生成树算法

10.6交换机

10.6.1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0.6.2交换方式

10.6.3交换机的特性和功能

10.6.4三层交换

10.7路由器

10.7.1路由器的作用

10.7.2路由器对IP数据包的处理过程

10.7.3路由协议

10.7.4各种网络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及作用

10.8建网技术

10.8.1结构化布线

10.8.2虚拟局域网

10.8.3交换型以太网全双工技术

10.9网络建设方法

10.9.1计算机网络的系统集成

10.9.2一个园区网的示例

10.10网络案例

10.10.1小型校园网

10.10.2中型校园网

10.10.3大型校园网

10.10.4广域网

习题

第11章网络技术的发展

11.1WDM与DWDM

11.1.1WDM

11.1.2DWDM

11.1.3WDM特点

11.2IP Over OTN

11.2.1IP Over OTN的解决方案

11.2.2IP Over WDM与MPLS的结合

11.3弹性分组环

11.3.1RPR的提出及标准化

11.3.2RPR帧结构

11.3.3RPR主要特点

11.4NGN

11.4.1NGN的概念和特征

11.4.2NGN的研究和发展

11.4.3NGN的体系结构

11.4.4支撑NGN的主要技术

11.4.5NGN的技术优势

11.5软交换

11.5.1软交换的概念

11.5.2软交换与外部实体之间的协议

11.5.3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11.5.4软交换的主要应用

11.6主动网络

11.6.1主动网络的提出

11.6.2主动网络的体系结构

11.6.3主动网络封装协议(ANEP)

11.6.4安全体系结构

11.6.5主动网络的研究现状

11.7网格

11.7.1网格的概念

11.7.2网格的体系结构

11.7.3网格的基本构成

11.7.4网格体系结构举例

11.8三网融合

习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