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导论 1

《资本论》第一卷

概述 21

第一篇  劳动价值理论 25

第一章  商品 26

第一节  商品的两个因素 26

第二节  商品所体现的劳动的二重性 33

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38

第四节  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 46

第二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52

第一节  价值尺度 52

第二节  流通手段 55

第三节  货币 63

第二篇  剩余价值理论 69

第三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71

第一节  资本的总公式 71

第二节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73

第三节  劳动力的买和卖 76

第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79

第一节  使用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79

第二节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83

第五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88

第一节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88

第二节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 89

第三节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93

第三篇  资本积累理论 103

第六章  资本积累的实质 104

第一节  任何社会都必须进行生产和再生产 104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105

第三节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实质 107

第四节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109

第七章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112

第一节  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在积累过程中的变化 112

第二节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 115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118

第八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24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124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126

《资本论》第二卷

概述 131

第四篇  资本循环理论 135

第九章  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 循环的一般代表 136

第一节  货币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G—W) 136

第二节  货币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P) 138

第三节  货币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 — ) 140

第四节  货币资本的总循环 141

第十章  产业资本的三个循环形式及其特点 144

第一节 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 144

第二节  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 144

第三节  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 145

第十一章  产业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和三个循环形式的统一 147

第一节 产业资本连续性的现实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147

第二节  价值的独立性和价值革命对资本循环的影响 148

第三节  资本是一种运动 150

第四节  批判以交易方式划分经济形态的错误观点 151

第十二章  资本循环过程中的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 154

第一节  生产时间 154

第二节  流通时间 155

第三节  流通费用 156

第五篇  资本周转理论 161

第十三章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62

第一节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联系与区别 162

第二节  资本周转是预付资本价值的周转 162

第三节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63

第十四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64

第一节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形式上的区别 164

第二节  固定资本组成部分、补偿、修理和积累 167

第三节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周转周期 170

第六篇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173

第十五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形成 175

第一节  魁奈的《经济表》 175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再生产理论 180

第三节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创立过程 182

第十六章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18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85

第二节  社会生产的两个部类 188

第三节  简单再生产 191

第十七章  积累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95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类型的原理 195

第二节  关于资本积累的一般原理 197

第三节  关于两大部类积累的相互关系原理 200

第四节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03

《资本论》第三卷

概述 223

第七篇  剩余价值分配理论 225

第十八章  利润和利润率 226

第一节  成本价格和利润 226

第二节  利润率 228

第三节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228

第四节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229

第五节  不变资本使用方面的节约 229

第十九章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231

第一节  利润率的差别 231

第二节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232

第三节  市场价格、市场价值和超额利润 233

第二十章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234

第一节  利润率下降规律 234

第二节  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234

第八篇  剩余价值转化理论 237

第二十一章  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 238

第一节  商品经营资本 238

第二节  商业利润 238

第三节  商人资本 239

第二十二章  货币经营资本、利息、信用和银行 240

第一节  货币经营资本 240

第二节  利息和生息资本 240

第三节  资本主义信用和银行 242

第二十三章  地租 247

第一节  级差地租 247

第二节  级差地租的第一形式(I) 248

第三节  级差地租的第二形式(II) 249

第四节  绝对地租 249

第五节  资本主义地租的产生 250

第二十四章  三位一体的公式 252

第二十五章  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 253

第二十六章  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 254

《资本论》前三卷学习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255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

概述 267

第九篇  剩余价值理论史(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275

第二十七章  重商主义体系合理的表达者——斯图亚特 277

第二十八章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重农学派 282

第一节 把剩余价值的起源问题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282

第二节  重农学派体系的封建外貌和资产阶级实质的矛盾 285

第二十九章 资本再生产过程的天才尝试——魁奈《经济表》 288

第一节  《经济表》中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 288

第二节  《经济表》在政治经济史上的意义 295

第三十章  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缔造者——亚当?斯密 302

第一节  关于价值决定的理论 302

第二节  关于剩余价值的一般理论 307

第三节  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 313

第四节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 324

第三十一章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 338

第十篇  剩余价值理论史(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 353

第三十二章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 354

第三十三章  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360

《资本论》学习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369

《资本论》创作、出版年表 388

后记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