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第1章系统思想

1.1系统的概念

1.2系统的特性

1.3系统及其环境

1.3.1技术现状与系统需求

1.3.2分析与设计的本质

1.3.3系统环境

1.4系统模型

1.4.1上下文模型

1.4.2行为模型

1.4.3数据模型

1.4.4对象模型

1.5系统思想的发展

小结

习题一

第2章系统分析员

2.1软件的生命周期

2.1.1软件工程过程

2.1.2软件生存周期

2.1.3软件生存周期的四个阶段

2.2可行性研究任务与步骤

2.2.1研究任务

2.2.2研究步骤

2.2.3可行性研究的文档

2.3系统分析

2.3.1系统分析员

2.3.2面临的问题域

2.3.3通信技术

2.4分析原理

2.4.1信息域

2.4.2建立模型

2.4.3分解

2.5系统模型与模拟

2.5.1系统模型

2.5.2系统建模和模拟

2.6成本效益分析

2.7项目开发计划

2.7.1方案选择

2.7.2制定项目开发计划

小结

习题二

第3章系统建设

3.1系统建设是复杂的社会过程

3.1.1系统建设的复杂性

3.1.2系统开发是一个社会过程

3.2系统开发方法

3.2.1结构化方法

3.2.2Jackson方法

3.2.3维也纳开发方法

3.2.4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3.3软件开发工具

3.3.1Visual C++

3.3.2Visual Basic

3.3.3Delphi

3.3.4PowerBuilder

3.4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

3.4.1诺兰模型

3.4.2西诺特模型

3.4.3米切模型

小结

习题三

第4章系统规划

4.1系统规划的任务与特点

4.1.1系统规划的任务

4.1.2系统规划的原则

4.2系统的战略规划

4.2.1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

4.2.2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

4.2.3建立企业模型

4.3数据规划过程

4.3.1系统的方法论

4.3.2自顶向下战略规划基本过程

4.4企业系统规划法

4.4.1系统总体规划的研究步骤

4.4.2定义总体规划的目标

4.4.3定义数据类

4.4.4分析现行系统关系

4.4.5定义信息结构

4.4.6定义企业过程

4.4.7确定系统的优先顺序

4.4.8信息资源管理

4.4.9制定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4.4.10成果报告

小结

习题四

第5章结构化分析方法

5.1需求分析

5.1.1需求分析的特点

5.1.2需求分析的原则

5.1.3需求分析的任务

5.1.4需求分析的方法

5.2结构化分析

5.2.1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5.2.2结构化分析步骤

5.3系统流程图

5.4数据流图

5.4.1基本图形符号

5.4.2画数据流图

5.4.3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应用

5.5数据字典

5.5.1内容及格式

5.5.2数据字典的实现

5.6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5.6.1数据仓库分析工具

5.6.2数据挖掘

5.7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

5.8系统说明书

5.8.1系统说明书的内容

5.8.2系统说明书的示例

5.8.3系统说明书的审议

小结

习题五

第6章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6.1对象、主动对象以及它们的类

6.2研究问题域和用户需求

6.2.1研究用户需求,明确系统责任

6.2.2研究问题域

6.2.3确定系统边界

6.3发现对象

6.3.1正确地运用抽象原则

6.3.2策略与启发

6.3.3审查和筛选

6.3.4识别主动对象

6.4对象的发现和标识

6.4.1动机

6.4.2方法

6.4.3三视图模型

6.4.4语言信息分析

6.5对象分类,建立类图的对象层

6.5.1异常情况的检查和调整

6.5.2类的命名

6.5.3建立类图的对象层

6.6对象的属性和服务

6.7定义属性

6.7.1策略与启发

6.7.2审查与筛选

6.7.3推迟到OOD考虑的问题

6.7.4属性的命名和定位

6.7.5属性的详细说明

6.8定义服务

6.8.1对象的状态与状态转换图

6.8.2行为分类

6.8.3发现服务的策略与启发

6.8.4审查与调整

6.8.5认识对象的主动行为

6.8.6服务的命名和定位

6.8.7服务的详细说明

6.9应用实例

6.9.1功能需求

6.9.2发现对象

6.9.3对象层表示

6.9.4电梯系统的属性描述

6.9.5电梯系统的服务定义

6.9.6电梯系统的特征层

小结

习题六

第7章对象结构分析

7.1整体部分结构

7.1.1整体部分结构及其用途

7.1.2表示法

7.1.3如何发现整体部分结构

7.1.4审查与筛选

7.1.5简化对象的定义

7.1.6支持软件复用

7.1.7整体部分结构的进一步运用

7.1.8调整对象层和属性层

7.2一般特殊结构

7.2.1一般特殊结构及其用途

7.2.2表示法

7.2.3如何发现一般特殊结构

7.2.4审查与调整

7.2.5多继承及多态性问题

7.2.6一般特殊结构的简化

7.2.7调整对象层和特征层

7.3实例连接

7.3.1简单的实例连接

7.3.2复杂的实例连接及其表示

7.3.3三元关联问题

7.3.4如何建立实例连接

7.3.5对象层、特征层的增补及实例连接说明

7.4消息连接

7.4.1消息的定义

7.4.2顺序系统中的消息

7.4.3并发系统中的消息

7.4.4消息对OOA的意义

7.4.5OOA对消息的表示——消息连接

7.5如何建立消息连接

7.5.1建立控制线程内部的消息连接

7.5.2建立控制线程之间的消息连接

7.5.3对象分布问题及其消息的影响

7.6消息的详细说明

7.7电梯例子

7.7.1一般特殊关系

7.7.2整体部分关系

7.7.3连接

7.7.4电梯控制系统的关系层

小结

习题七

第8章模型

8.1统一建模语言

8.1.1模型的建立

8.1.2UML的基本图标

8.1.3UML语义

8.1.4UML的基本元素

8.1.5UML的词别

8.2UML的评价

8.2.1UML成功的因素

8.2.2UML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

8.2.3UML不能起到的作用

8.2.4UML存在的缺点与问题

8.2.5从U2P提案看UML的未来

8.3对象模型

8.3.1表示方法

8.3.2表示结构

8.3.3例子

8.4动态模型

8.4.1事件和状态

8.4.2操作

8.4.3嵌套状态图

8.4.4实践技巧

8.5功能模型

8.5.1数据流图

8.5.2指定的操作

8.5.3约束

8.5.4功能模型的实例(飞行模拟机装置)

8.5.5功能模型与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的关系

小结

习题八

第9章需求到软件体系结构

9.1从需求到体系结构的设计

9.2RTRSM的基本元素

9.2.1状态转换图

9.2.2模板

9.2.3规则集

9.3RTRSM同Statecharts的比较

9.4实例说明

9.5RTRSM到体系结构的转换步骤

9.5.1描述系统的功能单元,即组件

9.5.2描述连接件

9.5.3描述软件的配置

9.6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

9.6.1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过程

9.6.2分布式对象技术

9.6.3体系结构与分布式对象结合开发方法

9.7软件体系结构求精方法

9.7.1行为替代的体系结构求精方法

9.7.2基于风格的体系结构求精方法

9.7.3构件体系结构求精方法

9.7.4形式化方法与Z语言

9.7.5UML和Z结合的求精方法

9.8一种新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9.8.1体系结构需求和软件体系结构

9.8.2新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过程

小结

习题九

第10章结构化设计方法

10.1系统设计的任务要求

10.1.1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

10.1.2系统设计的目标

10.1.3系统设计的内容

10.2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10.2.1模块

10.2.2结构图

10.2.3模块的设计准则

10.2.4模块间的耦合

10.2.5模块的内聚

10.2.6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

10.2.7模块的扇入与扇出

10.3从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

10.3.1变换分析

10.3.2事务分析

10.3.3数据流程图层次的转换

10.3.4表达处理逻辑的工具

10.4数据存储设计

10.5代码设计

10.5.1代码的作用

10.5.2代码的种类

10.5.3代码校验方法

10.5.4代码设计的原则

10.5.5代码设计的步骤

10.6输出设计

10.7输入设计

10.7.1输入设计的原则

10.7.2输入设计的内容

10.7.3数据记录格式设计

10.7.4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

10.8人机对话设计

10.8.1人机对话设计的原则

10.8.2人机对话的方法

10.8.3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10.9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设计

10.10计算机系统安全控制设计

10.11系统设计说明书

小结

习题十

第11章面向对象设计

11.1对象设计综述

11.1.1从分析和系统结构着手

11.1.2对象设计的步骤

11.1.3对象模型工具

11.2组合三种模型

11.3设计算法

11.3.1选择算法

11.3.2选择数据结构

11.3.3定义内部类和操作

11.3.4指定操作的职责

11.4设计优化

11.4.1添加冗余关联获取有效访问

11.4.2重新安排执行次序以获得效率

11.4.3保存导出属性避免重复计算

11.5控制实现

11.5.1在程序内进行状态设置

11.5.2状态机器引擎

11.5.3控制作为并发任务

11.6继承的调整

11.6.1重新安排类和操作

11.6.2抽象出公共的行为

11.6.3使用授权共享实现

11.7关联设计

11.7.1分析关联遍历

11.7.2单向关联

11.7.3双向关联

11.7.4链接属性

11.8对象的表示

11.9物理打包

11.9.1信息隐藏

11.9.2实体的相关性

11.9.3构造模块

11.10设计决策文档

11.11什么是控制驱动部分

11.12相关技术问题

11.12.1系统总体方案

11.12.2软件体系结构

11.12.3分布式系统的体系结构风格

11.12.4系统的并发性

11.13如何设计控制驱动部分

11.13.1选择软件体系结构风格

11.13.2确定系统分布方案

11.13.3识别控制流

11.13.4用主动对象表示控制流

11.13.5把控制驱动部分看做一个主题

小结

习题十一

第12章数据库技术

12.1数据库基本概念

12.1.1数据、信息与数据处理

12.1.2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12.1.3数据库系统结构

12.2关系数据模型

12.2.1数据模型概述

12.2.2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

12.2.3关系操作集合

12.2.4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12.3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

12.3.1什么是“不好”的关系模式

12.3.2函数依赖

12.3.3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12.3.4数据库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12.3.5需求分析

12.3.6概念结构设计

12.3.7逻辑结构设计

12.3.8物理设计

12.3.9实现和维护

12.4数据库管理系统

12.4.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12.4.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模块和体系结构

12.4.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示例

12.4.4应用需求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12.5数据库开发工具

12.5.1PowerBuilder

12.5.2Oracle Developer

12.6数据库技术发展

小结

习题十二

第13章网络环境下的系统设计

13.1网络环境下系统建设的原则和过程

13.1.1网络系统建设的原则

13.1.2网络系统建设的过程

13.2网络环境下系统的开发应用环境

13.2.1网络服务器

13.2.2网络工作站

13.2.3网络传输介质

13.2.4网络连接设备

13.3网络环境下系统的开发应用环境

13.3.1网络操作系统

13.3.2关系型数据库软件

13.3.3Web服务器软件

13.3.4开发工具

13.4网络环境下系统的体系结构

13.4.1网络环境下系统的体系结构的发展

13.4.2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13.5网络环境下的程序设计

13.5.1利用Visual C++进行网络程序设计

13.5.2利用Visual Basic进行网络程序设计

13.6信息与系统的安全性

13.6.1信息与系统安全性的主要威胁

13.6.2信息与系统安全性技术

13.6.3信息与系统安全性技术的综合利用

小结

习题十三

第14章系统实施与维护

14.1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

14.1.1实施阶段的主要活动

14.1.2系统实施阶段的步骤

14.2自顶向下的实现方法

14.3编程方法

14.3.1好程序的标准

14.3.2结构化程序设计

14.3.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14.3.4可视化编程技术

14.3.5程序的内部文档与编程风格

14.4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14.4.1系统的可靠性

14.4.2系统的安全性

14.5系统测试

14.5.1测试的概念

14.5.2测试的原则

14.5.3测试用例设计

14.5.4调试

14.6系统维护

14.6.1维护的内容

14.6.2维护的类型

14.6.3系统维护的管理

小结

习题十四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