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章  大学生学习能力 3

第一节  适应大学学习新阶段 3

一、大学阶段学习的特点 3

二、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5

三、正确对待公共课、专业课和

选修课 7

第二节  培养优良学风、增强学习能力 8

一、诚信——“民无信不立” 8

二、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 8

三、严谨——“出乎其类,

拔乎其萃” 9

四、求实——“务得事实,

每求真是也” 10

五、创新——“温故而知新” 10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0

一、什么是学习能力 11

二、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12

三、制订大学学习计划书 15

思考题 17

  第二章  大学生生活管理 18

第一节  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18

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18

二、大学新生要克服“水土不服” 21

三、大学生要逐步适应自理生活 23

第二节  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24

一、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4

二、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5

三、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8

第三节  大学生日常消费 29

一、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29

二、大学生不合理消费的主要表现 30

三、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32

思考题 34

  第三章  大学生职业基础 35

第一节  职业的基础知识 35

一、职业的内涵、特征、类型 35

二、职业素质和职业评价 36

三、职业分类与职位划分 38

四、其他与职业有关的概念 40

第二节  用人单位 42

一、用人单位的概念 42

二、用人单位的分类 42

三、我国现阶段的用工制度 46

第三节  中国未来职业发展趋势展望 47

一、21世纪中国社会的主导职业 47

二、21世纪中国最有发展

前景的行业 51

思考题 52

  第四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53

第一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53

一、职业生涯的含义 53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54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54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

原则与方法 55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55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56

第三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60

一、树立高尚正确的职业理想 60

二、自我评估 61

三、外部环境的分析 62

四、确定职业目标 63

五、行动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64

六、反馈调整 65

思考题 66

  第五章  大学生“三商”培养 67

第一节  智力与智商 67

一、智力与智商概念 67

二、智商的测验 67

三、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68

四、构成一般智力的五种因素 70

五、多元智力理论 70

六、智商的作用及其局限 71

第二节  情绪与情商 74

一、认识情商 74

二、情商的主要内容 74

三、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74

四、情商的培养与开发 76

第三节  挫折与逆商 82

一、什么是逆商 82

二、逆商的构成 82

三、增强大学生逆商的重要性 83

四、提高逆商战胜挫折 85

思考题 88

  第六章  大学生双证获取 89

第一节  大学“双证书”概述 89

一、什么是“双证书” 89

二、“双证书”的异同 90

三、实行“双证”的必要性 91

四、“双证”制度对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的促进作用 91

五、以就业为导向,实施

“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 92

第二节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92

一、什么叫“职业资格证书” 92

二、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律规定 93

三、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 94

第三节  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 94

一、高职学生的能力构成 94

二、为什么要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96

三、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 97

四、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 98

思考题 98

  第七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 99

第一节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概述 99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 99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100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原则 101

第二节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102

一、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

大学生的成长 102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 103

三、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方式 104

第三节  积极参加大学生社团 106

一、学生社团的内涵 106

二、学生社团的基本分类 107

三、大学新生如何选择参加社团 109

四、怎样当好社团干部 110

五、有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介绍 112

思考题 118

  

第二篇  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第八章  大学生职业精神 121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精神的概述 121

一、职业与职业精神的内涵 121

二、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123

第二节  职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125

一、大学生职业精神的现状 125

二、大学生缺少职业精神的原因 126

三、职业精神的作用 127

第三节  职业精神的培养 128

一、培养敬业精神 129

二、培养积极的工作热情 131

三、培养责任感 133

四、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 135

思考题 135

  第九章  大学生感恩教育 136

第一节  大学生感恩教育内涵 136

一、感恩的内涵与感恩教育 136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价值 137

三、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感恩观 138

第二节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39

一、当前大学生中感恩缺失的

表现 139

二、高校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

教育的必要性 141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

感恩教育活动 142

第三节  在实践中实施感恩教育 144

一、感恩是一种人生大智慧 144

二、把感恩变成一种生活的常态 150

思考题 154

  第十章  大学生时间管理 155

第一节  大学生时间管理基础 155

一、时间是可以掌控的宝贵资源 155

二、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157

三、管理好时间是终身受益的 157

第二节  大学生时间管理工具 159

一、时间的计划管理 159

二、时间“四象限”法 160

三、20/80定律 162

四、ABC分类法 163

第三节  大学生如何管理好时间 166

一、大学生要小心你的时间窃贼 166

二、大学生要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168

三、大学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课余活动 170

思考题 170

  

  第十一章  大学生人际关系 171

第一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171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内涵 172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172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173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原因 174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 175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原因 178

三、人际障碍调适 180

第三节  大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 182

一、人际交往的原则 183

二、遵循人际交往的艺术 184

三、增强个人的人际魅力 185

四、把握好交往的尺度 186

思考题 187

  第十二章  大学生沟通能力 188

第一节  大学生沟通能力概述 188

一、沟通的内涵 188

二、沟通的方式 188

三、良好的沟通对于大学生的

意义 190

第二节  大学生提高沟通能力的方法 191

一、大学生要积极培养自身的

沟通意识和兴趣 191

二、大学生提高沟通能力需要

把握的原则 193

三、大学生提高沟通能力需要

掌握的技巧 193

第三节  大学生提高沟通能力的途径 196

一、在课堂中提升个人语言和

文字表达能力 196

二、在课外实践中提升沟通能力 198

思考题 199

  第十三章  大学生合作能力 200

第一节  大学生合作能力的概述 200

一、合作与竞争的内涵 200

二、要求合作能力的背景 202

第二节  大学生合作能力的现状 203

一、从大学生质量调查看大学生

合作能力的现状 203

二、大学生合作能力欠缺的

主要原因 204

三、培养大学生合作能力的作用 205

第三节  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

合作能力 206

一、合作意识的培养 207

二、合作技能技巧的培养 209

三、合作精神的培养 211

思考题 213

  第十四章  大学生执行能力 214

第一节  大学生执行力概述 214

一、大学生执行力的内涵 214

二、执行力的重要性 215

三、当前大学生执行力不足的

原因分析 216

第二节  对大学生执行力的要求 217

一、学习和工作自动自发 218

二、为人诚信负责 218

三、注重细节 219

四、善于分析判断和应变 220

五、乐于学习,追求新知,

具有创意 220

六、韧性——对工作投入 221

七、良好团队精神 222

八、求胜愿望强 223

第三节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执行力 223

一、提高大学生执行力的原则 223

二、提高执行力的方法 224

思考题 227

  

第三篇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第十五章  大学生就业制度 231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政策概述 231

一、第一阶段(1950—1984年)的

政策 231

二、第二阶段(1985—1997年)的

政策 232

三、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的

政策 233

第二节  大学生现行就业制度 234

一、劳动合同制度 234

二、人事代理制度 237

三、就业见习制度 238

四、就业准入制度 240

五、公务员制度 241

第三节  大学生现行就业政策 242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242

二、“三支一扶计划” 245

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

特设岗位计划 245

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246

五、参军入伍 248

六、自主创业 249

思考题 250

  第十六章  大学生就业市场 251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市场概述 251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类型 251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

特点和原则 252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网络市场 253

一、网络招聘的优势和劣势 253

二、毕业生应积极参与

网络就业市场 255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市场发展趋势 256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呈多样化

趋势 256

二、2009就业五大趋势 257

三、中国大学生就业趋势的

八大走向 258

思考题 260

  第十七章  大学生求职准备 261

第一节  大学生求职前的心理准备 261

一、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261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264

三、大学生要做好心理准备 266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信息及书面

材料的准备 269

一、就业信息的分类 269

二、就业信息的获取 270

三、就业信息的整理 271

四、毕业生推荐表的填写 272

五、简历的撰写 273

六、自荐信 276

第三节  大学毕业生仪表准备 277

一、仪表礼仪 277

二、着装礼仪 280

三、求职装束的禁忌 281

思考题 281

  第十八章  大学生求职技巧 282

第一节  大学生求职策略与技巧 282

一、信息先行策略 282

二、务实为本策略 282

三、错位竞争策略 283

四、主动出击策略 284

五、逆向思维策略 284

第二节  大学生求职途径与技巧 285

一、常规求职途径和技巧 285

二、特殊途径和技巧 291

第三节  大学生求职技巧的

训练和指导 293

一、求职资料的准备 293

二、求职应聘技巧的训练和指导 295

思考题 299

  第十九章  大学生面试指导 300

第一节  大学生面试概述 300

一、面试的内涵 300

二、面试的特点 301

三、面试的题型 302

四、面试的评分要素 303

第二节  面试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304

一、面试的基本模式 304

二、面试的基本方法 306

第三节  大学生面试实践 311

一、面试常规及敏感问题

应答技巧 311

二、其他常见问题及回答思路 316

思考题 318

  第二十章  大学生权益保护 319

第一节  就业协议 319

一、毕业生应明确自己所享有的

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319

二、慎重签订补充条款 320

三、就业协议书签订程序不可乱 322

四、就业协议的解除 323

五、正确选择就业协议争议的

处理途径 324

第二节  劳动合同 325

一、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要签订

劳动合同 325

二、不能用就业协议替代

劳动合同 325

三、应以书面形式订立

劳动合同 326

四、订立劳动合同应注意审查

合同的内容 327

五、谨防劳动合同无效 330

六、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

终止应依法进行 331

第三节  劳动争议的处理 335

一、协商 335

二、调解 336

三、仲裁 336

四、诉讼 338

思考题 339

  第二十一章  大学生创业实践 340

第一节  创业概述 340

一、创业的内涵 340

二、创业的意义 342

三、创业的模式 342

四、创业教育的提出 344

第二节  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分析 345

一、创业的主、客体环境 345

二、创业的宏观环境 350

三、对创业环境的分析方法 352

第三节  大学生创业实务 355

一、创业计划书的制订 355

二、需要的创业知识 358

三、需要注意的误区 360

思考题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