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0  导论 1

学习目标 1

0.1  现实中的公共经济问题 2

0.2  公共部门与政府观 4

  0.2.1  公共部门 4

     专栏0-1  中国的政府组织体系 5

  0.2.2  政府观(国家观) 6

     专栏0-2  生命和财产的选择 6

     专栏0-3  两个人的学校 7

0.3  公共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 8

  0.3.1  公共经济活动的种类 8

  0.3.2  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 10

0.4  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1

0.5  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 13

  0.5.1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3

  0.5.2  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 14

  0.5.3  公共经济学与公共管理学 14

  0.5.4  公共经济学与法学 14

0.6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本书框架 14

  0.6.1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4

  0.6.2  公共经济学研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6

  0.6.3  本书特色 16

  0.6.4  本书框架 17

本章拓展 17

小结 17

思考题 18

阅读与参考文献 18

附录  公共经济学学习资源 19

1  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22

学习目标 22

引例 23

1.1  市场效率与公平 23

  1.1.1  效率 23

     专栏1-1  帕累托及其学说 23

  1.1.2  市场效率条件 24

  1.1.3  社会福利与公平 25

1.2  市场失效 27

  1.2.1  公共产品 27

  1.2.2  外部性 29

     专栏1-2  退耕还林与退牧还草 31

  1.2.3  自然垄断 31

  1.2.4  风险和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 33

  1.2.5  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分配) 33

     专栏1-3  中国的收入分配 34

     专栏1-4  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差距 34

  1.2.6  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35

1.3  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 35

  1.3.1  资源配置 35

     专栏1-5  太原市污染权交易 37

  1.3.2  收入分配 38

  1.3.3  经济稳定 39

  1.3.4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的关系 39

  1.3.5  公共部门经济作用的历史演变 40

本章拓展 41

小结 41

思考题 42

阅读与参考文献 42

2  公共产品 44

学习目标 44

引例 45

2.1  公共产品提供的局部均衡模型 45

  2.1.1  庇古模型 45

  2.1.2  鲍温模型 46

2.2  纯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一般均衡模型 48

2.3  公共产品提供的威克塞尔-林达尔模型 51

2.4  公共产品提供的困难与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 54

  2.4.1  “囚犯困境”模型 54

  2.4.2  “囚犯困境”的解脱 55

  2.4.3  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 57

     专栏2-1  希望工程 57

2.5  公共产品理论的实验经济学视角研究 58

     专栏2-2  史密斯与实验经济学 58

  2.5.1  对公共产品提供实验的分类 59

  2.5.2  对“搭便车”程度的研究 59

  2.5.3  减少“搭便车”机制的研究 60

  2.5.4  对公共产品理论研究的其他影响 61

本章拓展 62

小结 62

思考题 63

阅读与参考文献 63

3  公共选择 64

学习目标 64

引例 65

3.1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65

  3.1.1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 65

     专栏3-1  布坎南 66

  3.1.2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方法论 67

3.2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67

  3.2.1  一致同意规则(一致性规则) 67

  3.2.2  多数同意规则 69

  3.2.3  投票悖论 70

  3.2.4  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 72

3.3  间接民主制(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 74

  3.3.1  投票人 75

     专栏3-2  北京申奥的关键一票 75

  3.3.2  政治家 76

  3.3.3  官僚(公共雇员) 77

     专栏3-3  国内政府雇员制的推行 78

  3.3.4  利益集团 78

     专栏3-4  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利益集团 79

     专栏3-5  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 80

  3.3.5  其他人员 81

  3.3.6  寻租 81

     专栏3-6  寻租理论的发展 83

本章拓展 84

小结 84

思考题 85

阅读与参考文献 85

4  公共支出理论 87

学习目标 87

引例 88

4.1  公共支出分类 88

  4.1.1  按支出功能分类 89

  4.1.2  按支出经济分类 90

  4.1.3  按支出的使用部门分类 91

     专栏4-1  中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之后的政府支出分类 91

  4.1.4  按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分类 92

     专栏4-2  中国的公共支出 92

4.2  公共支出演变的理论分析 93

  4.2.1  瓦格纳法则 93

  4.2.2  时间型态模型 94

  4.2.3  “发展型”增长论 96

  4.2.4  公共支出增长的微观模型 96

  4.2.5  公共产出水平的决定 98

     专栏4-3  陈岱孙关于地方政府开支和人口密度关系的研究 100

  4.2.6  非均衡增长模型:公共部门要素价格和公共支出 101

     专栏4-4  中国公务员加薪 102

  4.2.7  未来的公共支出 103

4.3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 104

  4.3.1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05

  4.3.2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困难 106

     专栏4-5  大坝惹是非 107

本章拓展 108

小结 108

思考题 108

阅读与参考文献 109

5  购买性支出 111

学习目标 111

引例 112

5.1  行政支出 112

     专栏5-1  专家谈中国的行政成本 115

     专栏5-2  政府采购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15

5.2  国防支出 116

     专栏5-3  国防支出与“和平红利” 117

     专栏5-4  中国的国防经费 118

5.3  教育支出 119

     专栏5-5  教育券制度与浙江长兴县案例 122

5.4  科研支出 123

     专栏5-6  中国航天与财政支出 124

5.5  公共投资支出 125

     专栏5-7  中国公共投资体制的演变 125

     专栏5-8  京港地铁 127

本章拓展 128

小结 128

思考题 129

阅读与参考文献 130

6  转移性支出 131

学习目标 131

引例 132

6.1  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部门 132

     专栏6-1  俾斯麦与社会保障制度 133

     专栏6-2  弗里德曼夫妇:福利国家的谬论 134

6.2  现实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支出 135

  6.2.1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 135

     专栏6-3  智利的个人账户制度 136

     专栏6-4  瑞典的名义账户制 137

  6.2.2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138

     专栏6-5  重新认识中国的人口形势 138

     专栏6-6  中国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 141

  6.2.3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41

     专栏6-7  当前中国的养老保险 147

     专栏6-8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148

     专栏6-9  美国的401(K)计划 149

6.3  财政补贴 150

  6.3.1  财政补贴的种类 150

     专栏6-10  新式企业亏损补贴 151

     专栏6-11  世界贸易组织《财政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153

     专栏6-12  林毅夫论中国的农业财政补贴 153

  6.3.2  财政补贴效应 154

     专栏6-13  石油特别收益金与财政补贴 155

6.4  其他转移性支出 156

  6.4.1  援外支出 156

     专栏6-14  中国的联合国会费缴纳情况 156

  6.4.2  债务利息支出 157

本章拓展 157

小结 157

思考题 158

阅读与参考文献 159

7  税收理论 160

学习目标 160

引例 161

7.1  税收概述 161

     专栏7-1  税收的起源:一种思想试验 161

  7.1.1  税收概念 162

     专栏7-2  英国对征税权的限制及其影响 163

  7.1.2  税制要素 164

  7.1.3  税收分类 168

  7.1.4  税制结构 169

7.2  税收原则 170

  7.2.1  税收原则思想的发展概述 171

  7.2.2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171

  7.2.3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172

  7.2.4  现代税收原则 172

     专栏7-3  税负之争 178

7.3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178

  7.3.1  税收负担 178

  7.3.2  税负转嫁与归宿 180

     专栏7-4  对增值税税负重的抱怨合理吗? 184

     专栏7-5  个人自用住房房产税开征能够平抑房价吗? 184

7.4  最优税收理论 185

  7.4.1  最优商品税 185

     专栏7-6  拉姆齐 186

  7.4.2  最优所得税 187

7.5  税制设计理论 190

  7.5.1  概述 190

  7.5.2  真实世界中的最优税收 191

小结 191

本章拓展 192

思考题 193

阅读与参考文献 193

8  商品税 195

学习目标 195

引例 196

8.1  商品税概述 196

  8.1.1  商品税定义 196

  8.1.2  商品税的特点 196

  8.1.3  商品税分类 197

8.2  增值税、营业税与消费税 198

  8.2.1  增值税概述 199

  8.2.2  增值税的基本计算方法 200

  8.2.3  增值税相关问题分析 201

  8.2.4  中国增值税 202

  8.2.5  中国营业税 204

     专栏8-1  中国“营改增” 205

  8.2.6  中国消费税 206

     专栏8-2  中国消费税制改革 207

     专栏8-3  中国的出口退税 207

8.3  关税 208

  8.3.1  关税概述 208

     专栏8-4  滑准税和碳关税 209

  8.3.2  中国关税制度 210

小结 210

本章拓展 211

思考题 211

阅读与参考文献 211

9  所得税 213

学习目标 213

引例 214

9.1  所得税概述 214

  9.1.1  所得税定义的探讨 214

  9.1.2  所得税的特点 215

     专栏9-1  小贝与税收 215

  9.1.3  所得税的类型 216

  9.1.4  所得税的演变过程 217

9.2  个人所得税 218

  9.2.1  个人所得税概述 218

     专栏9-2  单一税制的讨论 219

  9.2.2  中国个人所得税制 220

     专栏9-3  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需大幅度降低税率 220

     专栏9-4  2005年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调整听证会 221

9.3  企业(公司)所得税 223

  9.3.1  企业(公司)所得税概述 223

     专栏9-5  一元钱办企业 223

  9.3.2  公司所得税制的基本结构 224

  9.3.3  对公司征税的理由 225

  9.3.4  公司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225

  9.3.5  公司所得税的税负转嫁 227

  9.3.6  中国企业所得税制 228

9.4  社会保障税 229

  9.4.1  社会保障税概述 229

  9.4.2  社会保障税的发展 229

小结 230

本章拓展 230

思考题 231

阅读与参考文献 231

10  其他税收 233

学习目标 233

引例 234

10.1  财产税概述 234

  10.1.1  财产税的种类 234

  10.1.2  财产税的优点 234

  10.1.3  财产税的缺点 235

  10.1.4  财产税相关问题分析 235

10.2  土地税 236

           专栏10-1  中国的房产税改革 237

           专栏10-2  中国取消农业税 238

10.3  遗产税和赠与税 238

  10.3.1  遗产税概述 239

  10.3.2  开征遗产税的原因 239

  10.3.3  遗产税的类型 240

           专栏10-3  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遗产税 241

10.4  资源税类 242

           专栏10-4  中国资源税改革的弊与利 243

10.5  印花税 245

  10.5.1  印花税概述 245

  10.5.2  中国现行印花税制 245

小结 247

本章拓展 247

思考题 247

阅读与参考文献 248

11  国有经济 250

学习目标 250

引例 251

11.1  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 251

  11.1.1  国有资产的概念 251

           专栏11-1  中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252

  11.1.2  国有资产的分类 253

  11.1.3  国有资产收入 253

  11.1.4  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 254

11.2  财政公共化与国有资产收入 255

  11.2.1  财政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回顾 255

           专栏11-2  中国国有企业的形成 255

           专栏11-3  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 257

  11.2.2  财政公共化对国有资产活动范围的要求 259

           专栏11-4  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论 259

  11.2.3  国有经济布局 260

           专栏11-5  中国国防工业与民营企业 261

           专栏11-6  主权财富基金 263

           专栏11-7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264

  小结 264

本章拓展 265

思考题 265

阅读与参考文献 266

12  公共规制 267

学习目标 267

引例 268

12.1  公共规制:定义与种类 268

  12.1.1  公共规制的定义 268

  12.1.2  公共规制的种类 269

  12.1.3  规制俘获理论 270

           专栏12-1  美国经济规制简史 270

12.2  公共规制过程 271

  12.2.1  规制立法 271

  12.2.2  规制执法 271

  12.2.3  放松或解除规制 271

12.3  规制的方式 272

  12.3.1  进入规制或退出规制 272

  12.3.2  标准规制 272

  12.3.3  价格规制 273

           专栏12-2  中国高铁票价下调? 273

           专栏12-3  过多的公路收费正在蚕食中国经济 274

  12.3.4  征税规制 276

           专栏12-4  污染税制设计 277

12.4  经济性规制:基于绩效的规制 278

           专栏12-5  拉丰 278

  12.4.1  传统规制低效原因 279

  12.4.2  规制合同的种类 279

  12.4.3  完全信息下规制合同的设计与选择 279

  12.4.4  信息不对称下规制合同的设计与选择 280

  12.4.5  拉姆齐定价 281

  12.4.6  规制合同的期限 282

           专栏12-6  中国邮政是自然垄断的结果吗? 282

12.5  社会性规制的加强 283

           专栏12-7  中国安全生产监管机构 284

           专栏12-8  中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284

           专栏12-9  个人购买碳排放量 287

           专栏12-10  市场创建案例 288

小结 289

本章拓展 290

思考题 290

阅读与参考文献 291

13  政府预算 293

学习目标 293

引例 294

13.1  政府预算概述 294

           专栏13-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94

  13.1.1  预算的定义 295

  13.1.2  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 296

           专栏13-2  美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建立 298

  13.1.3  政府预算制度编制的原则 298

           专栏13-3  转型期预算的肢解与全口径预算管理 299

13.2  政府预算的种类 300

  13.2.1  单一预算与复式预算 300

  13.2.2  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 301

  13.2.3  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301

  13.2.4  其他分类方法 301

13.3  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决算 302

  13.3.1  政府预算编制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302

           专栏13-4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302

  13.3.2  政府预算的编制方法 304

           专栏13-5  中国的部门预算改革 305

  13.3.3  政府预算的执行 306

           专栏13-6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国库管理制度 307

  13.3.4  政府预算的调整 308

  13.3.5  政府决算 308

小结 309

本章拓展 309

思考题 310

阅读与参考文献 310

14  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312

学习目标 312

引例 313

14.1  政府收支对比关系 313

  14.1.1  财政平衡公式 313

           专栏14-1  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314

  14.1.2  财政赤字的弥补 315

           专栏14-2  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历史问题 316

  14.1.3  中国的财政赤字 317

14.2  公债 318

  14.2.1  公债的含义 318

  14.2.2  公债的产生与发展 320

  14.2.3  公债的种类 320

           专栏14-3  中国的大学负债情况 322

  14.2.4  公债结构 323

  14.2.5  公债的发行 324

           专栏14-4  中国国债发行方法 325

  14.2.6  公债的偿还 326

  14.2.7  公债市场 328

           专栏14-5  中国“327”国债期货事件 329

           专栏14-6  中央结算公司 330

  14.2.8  公债的负担 331

  14.2.9  中国公债简况 331

           专栏14-7  特别国债与国债余额管理 333

14.3  公债理论的发展 333

  14.3.1  早期公债理论:利弊之争 333

  14.3.2  李嘉图等价定理 336

14.4  财政政策 338

  14.4.1  财政政策的定义 338

  14.4.2  财政政策的目标 338

           专栏14-8  菲利普斯曲线 339

  14.4.3  财政政策的类型 340

  14.4.4  财政政策的运作机理 340

         专栏14-9  中国的财政政策 342

小结 343

本章拓展 343

思考题 344

阅读与参考文献 344

15  政府间财政关系 346

学习目标 346

引例 347

15.1  财政体制 347

         专栏15-1  国家的结构形式(联邦制与单一制) 347

15.2  政府间的职责分工 349

  15.2.1  资源配置职能的分工 349

  15.2.2  收入分配职能的分工 351

         专栏15-2  义务教育责任的变化 352

  15.2.3  稳定职能的分工 353

15.3  政府间收入权限的划分 354

         专栏15-3  地方政府可以自主发债吗? 355

15.4  政府间转移支付 357

  15.4.1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理由 357

  15.4.2  转移支付的种类 358

  15.4.3  转移支付规模的确定 360

15.5  中国的政府间财政关系 361

  15.5.1  中国财政体制概况 361

  15.5.2  中国现实政府间财政关系 361

         专栏15-4  行政性分权与经济性分权 362

 15.5.3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缺陷与出路 366

         专栏15-5  中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366

         专栏15-6  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 368

小结 375

本章拓展 376

思考题 376

阅读与参考文献 376

第1版后记 378

公共经济学(第3版)

  

目    录

  

XXII

  

X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