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推荐语Ⅰ
丛书序Ⅲ
序(林毅夫)Ⅴ
译者序Ⅶ
前言Ⅸ
绪论
第1章引言
1.1创新及其来源
1.2文献综述
1.3本书目的和结构
第2章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
2.1引言
2.2创新投入: 研发活动和研发人员
2.3创新产出: 专利和期刊论文发表
2.4整体创新绩效的国际比较
2.5产业分布
2.6跨所有制结构的创新
2.7区域差异
第一部分国际知识转移与技术起飞
第3章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 来自中国的证据
3.1引言
3.2发展中国家的FDI、吸收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
一个理论框架
3.3中国的FDI和创新
3.4FDI和创新能力: 经验证据
3.5FDI与区域创新效率
3.6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
3.7结论
第4章技术密集产业中本土企业的加工贸易、FDI和国际竞争力
4.1引言
4.2理论和文献
4.3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
4.4方法
4.5数据和测量
4.6结果
4.7稳健性检验
4.8结论
第5章本土和外国的创新努力与中国的技术升级
5.1引言
5.2理论框架
5.3FDI和创新在中国
5.4数据和方法
5.5结果
5.6结论
附录5.1研发活动产业特征
附录5.2非参数线性规划估计方法
第二部分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技术赶超
第6章国家政策如何影响创新实践: 中国的开放式创新
6.1引言
6.2中国创新活动的开放性: 概述
6.3政府政策在影响企业创新实践中的作用
6.4中国影响开放式创新的政策
6.5中国开放式创新实践
6.6中国开放式创新的趋势和挑战
6.7结论
第7章作为约束和风险响应的开放式创新: 来自中国的证据
7.1引言
7.2理论和假设
7.3数据及方法学
7.4结果
7.5结论与讨论
附录7估算限制因素和风险
第8章大学在产业创新中的双重作用: 中英对比
8.1引言
8.2文献及理论框架
8.3中国的大学以及产业创新
8.4方法论和数据
8.5结果
8.6结论
附录81中国样本的变量相关系数
附录82英国样本的变量相关系数
第9章技术学习、隐性知识获取以及产业升级: 中国的光纤光缆产业
9.1引言
9.2隐性知识的外部及内部来源
9.3中国的光纤光缆产业: 概览
9.4数据和方法论
9.5结果
9.6结论
附录9相关系数
第10章绿色技术的飞跃: 中国和印度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比较
10.1引言
10.2新兴经济体的技术转移、自主研发以及技术进步
10.3中国和印度太阳能光伏产业科技发展及成长
10.4中国和印度太阳能光伏产业中的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
10.5国家创新系统与技术的获取、适应和发展
10.6结论
第三部分成为全球创新领跑者
第11章国际化、逆向学习和企业能力提升: 基于华为与中兴的案例研究
11.1引言
11.2国际化和知识来源: 理论综述
11.3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概述
11.4方法论
11.5案例信息
11.6逆向学习
11.7结论
第12章国际合作与中国的转型: 从模仿到创新
12.1引言
12.2国际合作和根本性创新: 文献综述
12.3中国的创新: 概述
12.4协同创新与中国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型: 实证证据
12.5结论
第13章创新效率与创新的跨国差距
13.1引言
13.2国家创新绩效的决定因素
13.3创新活动的跨国差异: 典型事实
13.4估算专利边界和专利效率: 模型、数据和方法
13.5结果
13.6标杆中国与世界创新前沿
13.7结论
附录131样本国家的主要变量平均值
附录132a样本国家的专利效率
附录132b样本国家的专利效率
附录132c国家之间创新排名的比较
第14章能力、激励、制度以及国家创新绩效
14.1前言
14.2国家创新绩效的决定因素: 理论框架分析
14.3提升中国的创新绩效: 政策选择
14.421世纪的创新政策发展空间
14.5结论
第15章结论: 开放式国家创新系统和中国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