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属性 3

一、公共政策学的概念 3

二、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性质 4

三、公共政策学与各学科的关系 6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进程 9

一、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公共

政策学诞生前的理论准备) 9

二、西方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历史

进程 12

三、我国公共政策学的历史进程 18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范围、研究

方法与现实意义 22

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范围 22

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23

三、研究公共政策学的意义 24

本章小结 26

第二章  公共政策概论 27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概念 29

一、政策概念的起源 29

二、公共政策的含义 30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与特征 32

一、公共政策的本质 32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 34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分类 37

一、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

政策 37

二、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

及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38

三、物质性政策与象征性政策 39

四、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40

五、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政策 40

六、管制性政策与自我管制性

政策 41

七、能动性政策与被动性政策 43

八、鼓励性(扩大性)政策与限制性

政策 43

九、积极性政策与消极性政策 43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功能 44

一、导向功能 44

二、管制功能 45

三、调控功能 46

四、分配功能 47

本章小结 48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 49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主体 51

一、官方决策者 51

二、非官方的公共政策主体 53

第二节   公共政策客体 58

一、社会问题 58

二、目标群体 60

第三节   公共政策系统的运行 62

一、公共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

相互关系 62

二、公共政策子系统的划分 63

三、公共政策系统运行的各个

环节 66

本章小结 67

第四章  公共政策环境 69

第一节   公共政策环境概述 71

一、公共政策环境的含义 71

二、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71

三、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环境的

相互关系 73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公共政策分析 74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74

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75

三、经济全球化开辟全新的公共

政策领域 76

四、经济全球化导致公共政策主体

的国际化 77

五、经济全球化影响着公共政策的

价值选择 78

第三节   公共政策环境分析 79

一、公共政策的生态环境 79

二、公共政策的政治环境 80

三、公共政策的经济环境 82

四、公共政策的社会文化环境 84

五、公共政策的国际环境 84

本章小结 86

第五章  公共政策工具 89

第一节   公共政策工具概述 91

一、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 91

二、公共政策工具的内涵 92

三、公共政策工具的特征 92

四、公共政策工具的作用 94

五、公共政策工具的研究途径 95

六、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主题、

走向、成就与不足 96

第二节   公共政策工具的分类 98

一、市场化工具 99

二、行政性工具 103

三、管理性工具 104

四、社会性工具 107

第三节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 109

一、公共政策工具选择的意义 109

二、公共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 110

三、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 114

第四节   我国公共政策工具 119

一、我国公共政策工具的特点 119

二、我国公共政策工具的缺陷 121

三、我国公共政策工具的发展趋势 122

本章小结 123

第六章  公共政策制定 125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126

一、问题、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 127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 130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 130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131

一、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过程 132

二、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障碍 134

三、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准则 135

四、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

因素 136

第三节   政策议程的建立 137

一、政策议程的概念 137

二、政策议程的类型 138

三、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 139

四、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141

五、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144

第四节   公共政策制定的模式 145

一、理性决策模式 145

二、有限理性模式 147

三、渐进决策模式 148

四、系统决策模式 149

五、精英决策模式 150

六、博弈决策模式 151

第五节   政策规划 152

一、政策规划的概念 152

二、政策规划主体 152

三、政策规划的原则 154

四、政策规划的思维方法 156

五、政策规划的程序 158

第六节   政策合法化 165

一、广义的政策合法性 165

二、狭义的政策合法化 165

本章小结 167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 169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概述 171

一、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概述 171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 173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特征 174

四、公共政策执行的功能 177

五、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178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 179

一、政策资源 179

二、执行主体 181

三、目标群体 184

四、执行手段 185

五、信息沟通 188

第三节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189

一、政策宣传 189

二、政策细化 189

三、物质准备 190

四、组织准备 190

五、政策试点 191

六、政策推广 192

七、政策协调、监督与反馈 192

第四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途径与工具

选择 193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途径 193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工具选择 194

第五节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

分析 197

一、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

表现 197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 199

三、增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能的

思考 202

第六节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策略 206

一、以人为本 206

二、程序优先 206

三、法益均衡 206

四、解读民意 207

五、重视逆反 207

六、上下台阶 207

七、欲擒故纵 208

八、诚信至上 208

本章小结 209

第八章  公共政策评估 211

第一节   政策评估概述 212

一、政策评估的概念 212

二、政策评估的意义与重要性 213

三、政策评估的兴起与发展 215

四、政策评估的性质与功能 217

五、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 218

第二节   政策评估的类型、要素与

模式 220

一、评估类型的分歧 220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分类 221

三、政策评估的模式 226

四、政策评估的方法 231

第三节   政策评估的标准 235

一、政策评估的目标标准 236

二、政策评估的投入标准 236

三、政策评估的公平与公正标准 236

四、政策评估的效率标准 237

五、政策评估的公民参与和回应

标准 237

第四节   政策评估的步骤 238

一、政策评估的计划与准备 238

二、政策评估的实施 241

三、撰写评估报告与总结 242

四、评估结果的应用 242

五、评估人员应遵循的原则 242

第五节   我国政策评估 243

一、我国政策评估面临的困境 244

二、我国政策评估的现状 246

三、大力推进我国政策评估事业 249

本章小结 251

第九章  公共政策监控 253

第一节   公共政策监控概述 254

一、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 254

二、公共政策监控的分类 256

三、公共政策监控的作用 258

四、公共政策监控的原则 259

第二节   公共政策监控的运行 260

一、公共政策监督 260

二、公共政策控制 263

三、公共政策调整 265

第三节   中外公共政策监控机制的

比较 272

一、公共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272

二、西方公共政策的监控机制 275

三、我国公共政策监控机制 277

本章小结 281

第十章  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283

第一节   公共政策终结概述 287

一、政策终结的内涵 287

二、政策终结的作用 288

三、政策终结的类型 289

四、政策终结的形式 292

五、政策终结的因素分析 294

第二节   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与

策略 298

一、政策终结的障碍 298

二、政策终结的策略 301

第三节   我国公共政策终结 306

一、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的状况 306

二、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的困难 306

三、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的未来发展

对策 308

第四节   政策周期 312

一、政策周期的内涵 312

二、研究政策周期的意义 313

本章小结 315

参考文献 317

  

  

  

  

  

  

  

  

  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