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 简  目

第1章  总论1

第2章  货币资金27

第3章  应收款项46

第4章  存货68

第5章  基础金融资产97

第6章  长期股权投资127

第7章  固定资产148

第8章  无形资产172

第9章  投资性房地产190

第10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06

第11章  资产减值221

第12章  流动负债256

第13章  非流动负债295

第14章  债务重组329

第15章  所有者权益342

第16章  收入、费用与利润362

第17章  所得税399

第18章  财务报告421

第19章  会计调整465

 第1章  总论1

1.1  财务会计概述1

1.1.1  财务会计目标3

1.1.2  财务会计基本假设4

1.1.3  财务会计基础6

1.1.4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7

1.1.5  财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10

1.1.6  财务会计报告14

1.2  企业会计标准18

1.2.1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19

1.2.2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20

1.3  会计职业道德21

1.3.1  会计职业道德概述21

1.3.2  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22

1.4  本书的内容安排22

本章小结23

关键词汇24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25

第2章  货币资金27

2.1  货币资金概述27

2.1.1  货币资金的性质27

2.1.2  货币资金的管理27

2.2  库存现金28

2.2.1  库存现金的管理28

2.2.2  库存现金的会计处理29

2.3  银行存款32

2.3.1  银行存款的管理32

2.3.2  银行结算方式33

2.3.3  网络银行支付39

2.3.4  银行存款的会计处理39

2.4  其他货币资金40

2.4.1  其他货币资金的性质和范围40

2.4.2  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处理40

2.5  货币资金的列报42

本章小结42

关键词汇43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43

第3章  应收款项46

3.1  应收票据46

3.1.1  应收票据概述46

3.1.2  应收票据的取得47

3.1.3  应收票据持有期间的利息48

3.1.4  应收票据到期49

3.1.5  应收票据转让50

3.1.6  应收票据贴现51

3.1.7  应收票据备查簿53

3.2  应收账款54

3.2.1  应收账款概述54

3.2.2  应收账款的取得与收回54

3.2.3  应收账款保理56

3.2.4  应收账款质押57

3.2.5  应收账款减值58

3.3  预付账款与其他应收款63

3.3.1  预付账款的取得和结算63

3.3.2  其他应收款的取得与结算64

3.3.3  预付账款与其他应收款的减值64

3.4  应收款项的列报64

本章小结65

关键词汇65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66

第4章  存货68

4.1  存货概述68

4.2  存货的取得和发出69

4.2.1  取得存货的确认和计量原则70

4.2.2  发出存货的计量方法72

4.2.3  取得和发出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75

4.2.4  取得和发出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77

4.2.5  取得与发出库存商品按成本和售价金额核算81

4.3  存货的期末计价85

4.3.1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85

4.3.2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85

4.3.3  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88

4.4  存货清查92

4.5  存货的列报和披露93

本章小结93

关键词汇93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94

第5章  基础金融资产97

5.1  基础金融资产概述97

5.1.1  金融资产的定义97

5.1.2  金融资产的分类98

5.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00

5.2.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100

5.2.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会计处理101

5.3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103

5.3.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概述103

5.3.2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会计处理104

5.4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112

5.4.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概述112

5.4.2  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

会计处理112

5.4.3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

会计处理114

5.5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及其会计处理116

5.5.1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116

5.5.2  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117

5.6  金融资产的列报和披露121

本章小结121

关键词汇121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122

附录:货币时间价值124

第6章  长期股权投资127

6.1  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关系127

6.1.1  控制127

6.1.2  共同控制128

6.1.3  重大影响128

6.2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129

6.2.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原则129

6.2.2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129

6.2.3  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131

6.3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132

6.3.1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核算方法132

6.3.2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133

6.3.3  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137

6.3.4  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138

6.4  追加与减少投资的会计处理138

6.4.1  涉及公允价值法、权益法和成本法转换的追加与减少投资139

6.4.2  不涉及公允价值法、权益法和成本法转换的追加与减少投资143

6.4.3  长期股权投资的全部处置144

6.5  长期股权投资的列报和披露145

本章小结145

关键词汇145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146

第7章  固定资产148

7.1  固定资产概述148

7.1.1  固定资产的性质148

7.1.2  固定资产的分类148

7.2  固定资产的取得149

7.2.1  外购固定资产150

7.2.2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152

7.2.3  接受投资的固定资产156

7.2.4  盘盈固定资产156

7.3  固定资产折旧156

7.3.1  固定资产折旧的意义156

7.3.2  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157

7.3.3  折旧的计算方法158

7.3.4  折旧的会计处理162

7.4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163

7.4.1  资本化的后续支出164

7.4.2  费用化的后续支出164

7.5  固定资产处置与盘亏165

7.5.1  固定资产处置165

7.5.2  固定资产盘亏166

7.6  固定资产期末计价166

7.6.1  固定资产减值166

7.6.2  工程物资和在建工程减值168

7.7  固定资产的列报和披露168

本章小结169

关键词汇169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169

第8章  无形资产172

8.1  无形资产概述172

8.1.1  无形资产的定义172

8.1.2  无形资产的分类173

8.2  无形资产的取得175

8.2.1  外购无形资产175

8.2.2  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178

8.2.3  内部研究开发取得的无形资产178

8.3  无形资产摊销181

8.3.1  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181

8.3.2  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182

8.4  无形资产出租与处置184

8.4.1  无形资产的出租184

8.4.2  无形资产的处置184

8.5  无形资产期末计价185

8.6  无形资产的列报186

本章小结186

关键词汇187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187

第9章  投资性房地产190

9.1  投资性房地产概述190

9.1.1  投资性房地产的性质190

9.1.2  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191

9.2  投资性房地产的取得与初始计量191

9.2.1  外购投资性房地产192

9.2.2  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192

9.3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193

9.3.1  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193

9.3.2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194

9.3.3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194

9.3.4  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后续支出195

9.4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196

9.4.1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形式与转换日196

9.4.2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非投资性房地产197

9.4.3  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199

9.5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201

9.6  投资性房地产的列报与披露203

本章小结203

关键词汇203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203

第10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06

10.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206

10.1.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206

10.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的交易和事项206

10.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207

10.2.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原则207

10.2.2  商业实质的判断208

10.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210

10.3.1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210

10.3.2  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212

10.3.3  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213

本章小结219

关键词汇219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219

第11章  资产减值221

11.1  资产减值概述221

11.1.1  资产减值与资产减值会计221

11.1.2  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222

11.1.3  资产减值信息披露225

11.2  金融资产减值226

11.2.1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226

11.2.2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230

11.2.3  金融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232

11.3  单项非金融长期资产减值237

11.3.1  资产减值的迹象与测试237

11.3.2  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的基本方法239

11.3.3  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的估计239

11.3.4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估计240

11.3.5  非金融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245

11.4  资产组减值246

11.4.1  资产组的认定246

11.4.2  资产组减值测试248

11.4.3  总部资产的减值测试250

本章小结252

关键词汇252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253

第12章  流动负债256

12.1  流动负债概述256

12.1.1  流动负债的性质256

12.1.2  流动负债的分类256

12.1.3  流动负债的入账价值257

12.2  短期借款257

12.2.1  短期借款的取得257

12.2.2  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257

12.2.3  短期借款的偿还258

12.3  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258

12.3.1  应付票据258

12.3.2  应付账款260

12.4  应付职工薪酬261

12.4.1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261

12.4.2  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263

12.5  应交税费272

12.5.1  应交增值税272

12.5.2  增值税的一般规定272

12.5.3  应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273

12.5.4  应交消费税287

12.5.5  其他应交税费289

12.6  其他流动负债290

12.6.1  预收账款与合同负债290

12.6.2  应付股利290

12.6.3  其他应付款291

本章小结291

关键词汇291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292

第13章  非流动负债295

13.1  非流动负债概述295

13.1.1  非流动负债的性质295

13.1.2  非流动负债的分类296

13.1.3  非流动负债的入账价值297

13.1.4  与非流动负债有关的借款费用297

13.2  长期借款297

13.3  应付债券299

13.3.1  应付债券的分类299

13.3.2  应付债券的发行和入账价值300

13.3.3  应付债券的账务处理302

13.4  长期应付款314

13.5  预计负债315

13.5.1  预计负债的性质315

13.5.2  预计负债的确认316

13.5.3  预计负债的计量316

13.5.4  预计负债的账务处理317

13.5.5  预计负债的列报321

13.6  借款费用资本化321

13.6.1  借款费用概述321

13.6.2  借款费用的确认322

13.6.3  借款费用的计量323

本章小结326

关键词汇326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327

第14章  债务重组329

14.1  债务重组概述329

14.1.1  债务重组界定329

14.1.2  债务重组方式329

14.2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330

14.2.1  以资产清偿债务330

14.2.2  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334

14.2.3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336

14.2.4  以混合方式进行债务重组338

14.3  债务重组披露338

14.3.1  债务人披露338

14.3.2  债权人披露339

本章小结339

关键词汇339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339

第15章  所有者权益342

15.1  所有者权益概述342

15.1.1  所有者权益的性质342

15.1.2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343

15.2  实收资本343

15.2.1  实收资本概述343

15.2.2  有限责任公司的实收资本343

15.2.3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344

15.2.4  实收资本(或股本)增减变动的会计处理348

15.3  其他权益工具351

15.3.1  其他权益工具概述351

15.3.2  其他权益工具的会计处理351

15.4  资本公积与其他综合收益353

15.4.1  资本公积及其会计处理353

15.4.2  其他综合收益及其会计处理355

15.5  留存收益356

15.5.1  留存收益概述356

15.5.2  盈余公积及其会计处理357

15.5.3  未分配利润及其会计处理359

本章小结359

关键词汇359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360

第16章  收入、费用与利润362

16.1  收入362

16.1.1  收入及其分类362

16.1.2  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方法363

16.1.3  收入会计处理举例374

16.2  费用388

16.2.1  费用及其分类388

16.2.2  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方法389

16.3  利润及其分配390

16.3.1  利润的构成390

16.3.2  利润的形成391

16.3.3  利润分配及其会计处理392

本章小结395

关键词汇396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396

第17章  所得税399

17.1  所得税会计概述399

17.1.1  所得税会计的产生399

17.1.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401

17.1.3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一般程序402

17.2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402

17.2.1  资产的计税基础402

17.2.2  负债的计税基础406

17.2.3  暂时性差异406

17.3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资产的确认和计量408

17.3.1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408

17.3.2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411

17.4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的特殊问题412

17.4.1  涉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412

17.4.2  税率变动情况下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414

17.4.3  纳税亏损与税款抵免的所得税影响416

17.5  所得税信息的披露418

17.5.1  所得税信息的表内列报418

17.5.2  所得税信息的附注披露418

本章小结418

关键词汇419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419

第18章  财务报告421

18.1  财务报告概述421

18.1.1  财务报表的定义和构成421

18.1.2  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421

18.2  资产负债表425

18.2.1  资产负债表概述425

18.2.2  资产负债表的填列方法425

18.2.3  资产负债表编制示例428

18.3  利润表433

18.3.1  利润表的定义和作用433

18.3.2  有关利润表编制的两种观点433

18.3.3  利润表的结构434

18.3.4  利润表的填列方法435

18.4  现金流量表439

18.4.1  现金流量表概述439

18.4.2  现金流量的分类440

18.4.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440

18.4.4  现金流量表编制举例446

18.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458

18.5.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概述458

18.5.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填列方法459

18.6  财务报表附注459

18.6.1  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459

18.6.2  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461

本章小结462

关键词汇462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463

第19章  会计调整465

19.1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465

19.1.1  会计政策465

19.1.2  会计政策变更概述466

19.1.3  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467

19.1.4  选用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方法应遵循的基本要求470

19.2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471

19.2.1  会计估计的含义471

19.2.2  会计估计的特点471

19.2.3  在进行会计估计时应当考虑的因素472

19.2.4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分473

19.2.5  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474

19.3  会计差错及其更正475

19.3.1  会计差错的原因475

19.3.2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476

19.4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478

19.4.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478

19.4.2  调整事项478

19.4.3  非调整事项479

本章小结479

关键词汇480

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讨论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