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述 2

一、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2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3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6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8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8

二、经济理性主义的假定 9

三、均衡分析方法 10

四、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方法 10

五、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11

六、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 11

七、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11

八、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

分析 12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

    关系 12

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

联系 12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

区别 14

第四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6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16

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17

本章小结 18

复习思考题 19

阅读推荐 21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22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23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23

二、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

总值 24

三、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 25

四、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

总值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25

五、实际GDP和潜在GDP 27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27

一、国民经济总量核算的两大

体系 27

二、对“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

的认识 28

三、支出法 29

四、收入法(或成本法) 32

五、生产法 33

六、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及调整 35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37

一、国内生产总值 37

二、国内生产净值 37

三、国民收入 37

四、个人收入 38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 38

六、国民收入概念中五个总量的

关系 38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38

一、简单宏观经济的构成 39

二、两部门经济的流量循环模型

与恒等关系 40

三、三部门经济的流量循环模型

及恒等关系 42

四、四部门经济的流量循环模型

及恒等关系 43

本章小结 45

复习思考题 45

阅读推荐 48

第三章  消费与简单凯恩斯宏观经济

模型 49

第一节 均衡产出 50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50

二、均衡产出的概念 51

三、投资等于储蓄 52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52

一、消费函数 52

二、储蓄函数 55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56

第三节  消费的其他理论 57

一、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理论 57

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58

三、持久收入消费理论 59

四、家庭跨时期消费的基本理论 59

五、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62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63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

决定 64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

决定 67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

决定 69

四、国民收入的变动 72

第五节  乘数理论 74

一、乘数原理 75

二、价格水平变化对投资乘数的

影响 78

三、其他乘数 79

四、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82

本章小结 83

复习思考题 84

阅读推荐 87

第四章  修正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IS-LM分析 88

第一节 凯恩斯的投资理论与IS曲线 89

一、凯恩斯的投资理论 89

二、IS曲线及其推导 95

三、IS曲线的斜率 98

四、IS曲线的移动 99

第二节  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 101

一、货币供求与利率的决定 101

二、LM曲线及其推导 109

三、LM曲线的斜率 111

四、LM曲线的移动 113

第三节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

    均衡 114

一、两市场均衡的确定 114

二、非均衡到均衡的调节 115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

变动 117

第四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120

本章小结 121

复习思考题 122

阅读推荐 125

第五章  完整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126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分析 127

一、总需求函数 127

二、总需求曲线 128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131

第二节  劳动市场均衡与总供给曲线 134

一、新古典总供给曲线 134

二、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139

三、总供给曲线的一般形状及其

移动 142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的凯恩斯宏观

    经济模型的应用 144

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44

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运用 146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与经济的

动态调整 149

本章小结 151

复习思考题 151

阅读推荐 155

第六章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 156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 157

一、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

演变 157

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58

三、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161

四、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

困难 162

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 162

一、财政体制及其基本结构 162

二、政府预算 165

三、财政政策的工具 166

四、自动的财政政策和酌情使用的

财政政策 167

五、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168

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169

一、IS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

影响 169

二、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

影响 170

三、财政政策效应特例:凯恩斯区域

与古典区域 171

四、财政政策乘数与财政政策

效果 172

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174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 176

一、财政收支平衡概述 176

二、财政平衡预算思想 177

三、功能财政 178

四、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 179

五、公债的挤出效应和财政赤字

货币化 182

六、财政政策与平衡预算 182

本章小结 183

复习思考题 184

阅读推荐 186

第七章  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 188

第一节  金融体制概述 189

一、金融体制的相关内容 190

二、中央银行及其职能 191

三、金融中介及其业务 193

四、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框架 195

第二节  货币与国际货币体系 196

一、货币 196

二、国际货币体系 200

第三节  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和货币

    供给 205

一、货币创造的过程 205

二、简单的货币创造乘数 207

三、复杂的货币创造乘数 207

四、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 208

第四节  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的传导

    机制 209

一、货币政策 209

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210

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212

四、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213

五、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214

六、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217

第五节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219

一、货币政策效果 219

二、IS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

影响 219

三、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

影响 220

四、货币政策效果特例:凯恩斯区域

与古典区域 220

五、货币政策乘数与财政政策

效果 221

六、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222

七、货币主义的挑战 223

第六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

    使用 224

一、政策选择和需求结构 224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

必要性 224

三、宏观经济政策配合中的相机

抉择 225

本章小结 229

复习思考题 229

阅读推荐 232

第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平衡

与宏观经济政策 233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与汇率 234

一、国际贸易 234

二、汇率 239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 243

一、国际收支的定义 243

二、国际收支的衡量指标 244

三、国际收支衡量指标的类型 246

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 248

五、国际收支不平衡对经济的

影响 249

第三节  IS-LM-BP模型分析 250

一、开放条件下的IS曲线 250

二、国际收支平衡:BP曲线 252

三、IS-LM-BP模型 255

第四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

    与货币政策 260

一、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260

二、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265

本章小结 269

复习思考题 270

阅读推荐 273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274

第一节  失业理论 275

一、失业的基本概念 275

二、失业的种类 278

三、奥肯定理 281

四、失业问题的严重性 281

第二节  通货膨胀 282

一、通货膨胀的界定及衡量 282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284

三、恶性通货膨胀 292

四、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293

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及其

治理 294

六、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的

特点 297

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 298

一、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

不会并存 298

二、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

之间的交替关系 299

三、货币主义的观点:短期菲利普斯

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301

四、理性预期学派观点:与横轴

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 302

五、停滞膨胀 303

本章小结 306

复习思考题 307

阅读推荐 309

第十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310

第一节  经济增长基础知识 311

一、经济增长概念的内涵及其

指标 311

二、经济增长的核算 313

三、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314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317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317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320

三、内生增长理论 328

第三节  经济周期理论 330

一、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330

二、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

非凯恩斯理论 333

三、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

理论 337

本章小结 342

复习思考题 343

阅读推荐 345

第十一章  新古典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

  经济学 346

第一节  经济学的三次革命与宏观经济学

    流派 348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货币主义 350

一、货币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350

二、货币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351

三、货币主义的两个假设 352

四、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356

五、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357

第三节  供给学派 359

一、萨伊定律及拉弗曲线 359

二、恢复“萨伊定律”,强调“供给

第一” 361

三、降低税率能刺激供给、促进经济

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 362

四、反对国家干预,主张市场

调节 363

五、削减政府开支,主张财政

平衡 364

  

六、实施限制性货币政策,恢复金

本位制 364

第四节  理性预期学派 365

一、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基础 366

二、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 369

三、理性预期学派观点的简单

模型 372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 376

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

特点 376

二、对新古典学派观点的肯定和

吸收 377

三、对原有的凯恩斯主义观点的

坚持 377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 380

五、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383

第六节  宏观经济学的共识 385

一、宏观经济学应建立其微观

基础 386

二、在短期,总需求能够影响一国

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387

三、在长期,一国生产物品和劳务的

能力决定着该国居民的生活

水平 387

四、预期在决定经济的行为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 388

五、反通货膨胀政策的两难选择 390

六、货币政策已被普遍承认为稳定

经济的主要工具 391

本章小结 392

复习思考题 393

阅读推荐 394

参考文献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