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第一章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科学传播1

第一节科学传播的内涵和演变1

一、 科学传播的内涵1

二、 国外科学传播范式的演变2

三、 科学传播的科学6

四、 国内科学传播范式的演变9

第二节科学社会学视野下的科学传播13

一、 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确立14

二、 科学研究与政治16

三、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18

四、 科学传播的社会文化土壤21

第三节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科学传播24

第二章公众理解科学30

第一节科学的社会形象: “二战”后科学的社会变迁30

一、 社会与科学的契约31

二、 美国战后国家和科学关系的变迁34

三、 “二战”后科技发展重点的时代转向36

四、 “二战”后科学的媒体形象的转变38

第二节公众理解科学40

一、 英国皇家学会与《公众理解科学》报告40

二、 关于《公众理解科学》报告的进一步讨论44

第三节对“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批评46科学传播——争议性科技的社会认知及其改变目录一、 科学与公众的关系47

二、 “公众理解科学”命题隐含的政治范式49

第三章媒体与科学传播53

第一节科学传播的媒介环境演变53

一、 新的媒介环境的特点54

二、 社会化媒体的优势56

三、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秩序57

四、 社会化媒体的困境58

第二节媒体上的科学与科学报道61

一、 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内容61

二、 科学新闻与科学报道65

第三节科学媒体化69

一、 被“代理”的科学传播70

二、 科学媒体化71

第四章争议性科技及其风险控制75

第一节争议性科技与争议性科技议题76

一、 争议性科技议题76

二、 科技争议的社会起源78

三、 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议议题81

第二节争议性科技的社会监管85

一、 美国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监管86

二、 欧盟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监管94第三节争议性科技问题的争议: 案例分析102

一、 “黄金大米”事件案例分析102

二、 “塞拉利尼”事件108

第五章争议性科技的媒体呈现117

第一节理论和文献梳理117

一、 争议性科技媒体呈现概论118

二、 转基因食品的媒介呈现120

第二节转基因生物科技在我国的媒体呈现123

一、 媒介镜像中科学共同体在转基因议题上的争论124

二、 案例分析: 2016年黑龙江禁转事件127

第三节对争议性科技媒体呈现的内容分析133

一、 《纽约时报》对生物科技的报告情况134

二、 转基因生物科技议题全网舆情分析136

三、 不同媒体平台上转基因话题的呈现对比145

第六章信任153

第一节信任的概念辨析与测量154

一、 信任的概念辨析154

二、 信任的测量158

三、 信任的影响因素160

第二节信任的差序格局: 实证分析162

一、 社会信任的差序格局163

二、 对科学家的信任164第三节公众对科学的制度信任167

一、 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危机167

二、 政府公信力168

三、 科学家公信力171

第七章对争议性科技的认知与态度176

第一节知识与态度形成的理论探讨176

一、 知识与风险感知176

二、 知识—态度关系: 基于OSO框架的梳理178

第二节知识—态度关系的实证检验182

第三节争议性科技的知识测量188

一、 转基因知识题189

二、 核能知识题195

三、 纳米科技知识题198

第八章科学素养、媒介使用、社会网络: 理解公众对科学家的社会信任201

一、 关注点: 公众对科学家的社会信任问题201

二、 解释角度: 科学素养、媒介使用、社会网络203

三、 研究设计206

四、 研究发现209

五、 结论与讨论210第九章知识与态度关系的实证检验214

一、 不同学科专业在科学素养上的差异215

二、 不同专业群体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与消费差异221

三、 科学素养的高低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与消费差异227

四、 转基因科学素养VS受众对转基因的态度与购买意愿234

参考文献235

附录: 英国皇家学会和关于气候变化的论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