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编  文学与文学欣赏

  

  第一章  文学 1

第一节 文学的学科属性 1

一、文学属于人文学科 1

二、人文学科的对象和特点 2

三、人文学科的使命 3

四、本书的宗旨 4

第二节  文学的含义与特征 4

一、文学的含义 4

二、文学的特征 5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特质 10

一、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的

区别 10

二、文学作品具有审美场 12

  第二章  文学欣赏 13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含义 13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特性 14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途径 16

一、感受、体验 17

二、分析、阐释 17

第四节  文学欣赏的收获 17

一、没有“收获”的两种情况 17

二、什么是文学欣赏的收获 18

三、感到没有收获的原因 20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教学 20

  

第二编  文学欣赏宏观角度

  第三章  文学欣赏宏观角度举隅 29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角度 29

一、基本理论 29

二、社会历史角度解读文学的

经典案例 30

思考练习题 31

第二节  道德角度 31

一、基本理论 31

二、王蒙谈文学的道德力量 33

思考练习题 35

第三节  文化角度 35

一、基本理论 35

二、李书磊对张承志笔下“男子汉”

的文化分析 36

思考练习题 38

第四节  心理角度 38

一、基本理论 38

二、心理角度的实际运用 41

思考练习题 43

第五节  原型角度 44

一、基本理论 44

二、从原型角度解读作品 46

思考练习题 48

第六节  性别角度 48

一、基本理论 48

二、从性别角度梳理中国文学作品

中的女性形象 50

思考练习题 53

  

  

  

  

  

  

  

  

  

  

第三编  文学欣赏微观角度

  第四章  语言层面的感受与品味 57

第一节 音节的艺术美 57

一、音节与意味的关系 57

二、从音节入手把握作品意味 57

三、音节的艺术功能 58

四、音节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60

思考练习题 61

第二节 字词的暗含意味 63

一、字词的两种含义 63

二、字词的暗含意味举例 63

三、不同语种为什么不能全息对应

互译 64

思考练习题 65

第三节 语气的把握 68

一、语气=情感、态度 68

二、文学作品的语气例析 68

三、把握语气对文学欣赏的意义 70

思考练习题 70

第四节  文体的奥秘 72

一、文体的含义 72

二、“文体”即“文学” 73

三、从哪些方面入手把握文体 74

思考练习题 77

  第五章  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 80

第一节 意象 80

一、什么是意象 80

二、意象乃作家情感的客观

对应物 81

三、怎样通过意象欣赏作品 81

思考练习题 85

第二节 意境 87

一、意境与意象的联系与区别 87

二、意境的特征 88

三、有意境者固然高,无意境者

未必低 90

思考练习题 90

第三节  人物性格的基本类型 92

一、侧重于描绘人物的小说

(人物小说) 92

二、人物形态分类 92

三、几点补充说明 96

思考练习题 96

第四节  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系 97

一、概述 97

二、通过人物形象揭示主题 98

思考练习题 100

第五节 人物形象与作者的关系 102

一、概述 102

二、从人物形象身上可以看到作者的

哪些方面 102

三、从反面形象“看”作者 106

四、人物形象与作者关系的复杂性 108

思考练习题 109

第六节 性格丰富≠性格分裂 111

一、人物性格要有丰富多彩性 111

二、区别人物性格是丰富还是

分裂的标志是什么 111

思考练习题 114

第七节  把握故事情节 116

一、故事情节对于叙事作品的重要

意义 116

二、怎样把握一篇(部)作品的故事

情节 116

三、情节的基本形态 118

思考练习题 121

第八节  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123

一、关云长为什么不杀曹操 123

二、性格决定情节,情节展现

性格 124

三、必要的补充 124

思考练习题 125

第九节 情节处理与作家的创作意图 127

一、从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

《天网恢恢》谈起 127

二、作家创作意图与情节处理之

关系 127

思考练习题 129

第十节  评价情节的基本原则 131

一、看情节是否符合生活逻辑 132

二、看情节是否符合作家的创作

意图 133

三、看情节能否产生好的社会

效果 133

第十一节  背景 135

一、背景的含义 135

二、背景的构成因素 135

三、背景的作用 135

四、几点必要的补充 138

思考练习题 138

第十二节 氛围的抒情性 140

一、什么是氛围 140

二、氛围的艺术品性 141

三、氛围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 142

思考练习题 143

  第六章  意蕴层面的悟解与阐释 147

第一节 意蕴的含义 147

一、什么是意蕴 147

二、意蕴与意义有什么不同 148

三、意蕴≠作品的立意≠作家的

创作意图 149

思考练习题 149

第二节 意蕴的类型 150

一、文学作品的意蕴与人类精神

生活 150

二、意蕴的主要类型 150

思考练习题 158

第三节  意蕴的多义性 160

一、什么是意蕴的多义性 160

二、多义性的表现 161

三、欣赏视角、欣赏范围、理论

观念与多义性的关系 165

思考练习题 168

第四节  表层意蕴与深层意蕴 170

一、表层意蕴与深层意蕴的含义 170

二、表层意蕴与深层意蕴举例 170

三、方法论意义 173

思考练习题 173

  第七章  文学作品的综合元素 175

第一节  情调 175

一、情调的含义 175

二、情调是怎样形成的 177

三、怎样从情调中看作家 177

思考练习题 178

第二节  格调 179

一、格调的含义 179

二、格调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 180

思考练习题 182

第三节 气势 184

一、“气”与“文气”的含义 184

二、“气”与创作的关系 185

三、怎样把握文学作品的“气” 187

四、“势”与“气”的关系 187

五、“势”在具体作品中的表现 188

思考练习题 190

第四节  传神 192

一、传神的含义 192

二、“神”的特征 194

思考练习题 195

第五节 趣 197

一、“趣”之于文学的作用

和意义 197

二、“趣”的含义 198

三、“趣”的类型 198

思考练习题 203

第六节 风格 204

一、什么是艺术风格 204

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205

三、从哪些方面辨识和把握艺术

风格 205

思考练习题 208

  第八章  表现手法举隅 211

第一节 结构 211

一、什么是文学作品的结构 211

  

二、结构的艺术功能 211

三、艺术结构的类型 214

思考练习题 214

第二节  象征 217

一、什么是象征 217

二、象征的主要类型 217

思考练习题 222

第三节  叙事角度 225

一、叙事角度的意义 225

二、几种常见的叙事角度 225

三、几种常见叙事角度的特点 229

思考练习题 230

  

第四编  文学欣赏的原则

  

  第九章  详述文学欣赏 233

第一节  不可当真 233

一、痴迷的读者(观众) 233

二、艺术≠生活 233

三、不可当真的普通意义 234

四、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作

现实 235

思考练习题 235

第二节  保持适当心理距离 236

一、毛泽东观看《白蛇传》 236

二、欣赏艺术,适当的心理距离

是什么 237

三、怎样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237

思考练习题 239

第三节  用心灵拥抱对象 239

一、衡量艺术不能拘泥于常识 240

二、欣赏艺术不能拘泥于常理 241

三、不能以科学眼光阐释艺术 241

思考练习题 243

第四节  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 243

一、《潘金莲》是“瞎胡闹”吗 243

二、物一理也,通其意则无适

而不可 245

思考练习题 246

第五节  只可意会而不可求甚解 246

一、对某些诗词的欣赏“只可意会

而不可求甚解” 246

二、浦江青解读《忆秦娥》 246

三、“可意会而不可求甚解”的

方法论意义 248

思考练习题 248

第六节  知人论世与从文本出发 248

一、从叶嘉莹对两首词的分析

说起 248

二、知人论世 250

三、从文本出发 251

思考练习题 252

第七节  从实际出发接受作品 253

一、从克雷洛夫寓言《驴子和夜莺》

说起 253

二、脱离实际的文学批评非常

普遍 253

三、我端给你的是红茶,你不要

在里面找啤酒 253

思考练习题 254

第八节  用历史的眼光看作品 254

一、安娜有什么好 254

二、历史眼光的两个维度 256

思考练习题 257

  

第五编  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

  

  第十章  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 259

一、解读文学的传统视角是社会、

政治、阶级 259

二、“人生”应当成为解读文学的

独立视角之一 259

三、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的可能性

和必要性 261

四、怎样借助文学透视人生 261

思考练习题 263

  第十一章  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

              举例 264

第一节  希腊先民的人生觉解——希腊

        神话的人生解读 264

一、宙斯:绝对权力绝对导致

腐败 265

二、普罗米修斯:好人不得好报的

荒诞处境 266

三、美狄亚:情爱是一种极端的

情感 267

四、帕里斯:原欲大于精神 268

五、潘多拉盒子:探询存在的

奥秘 270

  

  

  

  

第二节  维特留下的人生教训——歌德

        之《少年维特的烦恼》 272

一、不要轻易进入死局 274

二、用理智约束感情 274

三、爱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 275

四、你可以讨厌规矩但不可以

无视它 275

  第十二章  借助文学透视人生

              举例 277

第一节  人生意义 277

一、从终极视角看,人生是

无意义的 277

二、从社会视角看,人生是

有意义的 279

三、人生意义的悖论 281

四、反抗虚无,挑战绝望 281

五、人生意义是自己创造的 284

思考练习题 285

第二节  选择造就人生 285

一、从《平凡的世界》的创作

说起 285

二、路遥给我们的启示 288

三、你的选择造就你自己 289

  

  

  

  附录一  答读者问 291

问题一、我为什么不想读名著? 291

问题二、影响正常欣赏的心理误区

        有哪些? 294

问题三、怎样培养欣赏能力? 300

  附录二  综合练习(欣赏实践

            个案) 305

  后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