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第一章 龟兹石窟的发现与相关研究 /001

第一节  早期外国探险家的调查和研究 /003

第二节  早期中国学者的工作 /005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龟兹石窟研究的新阶段 /006

第四节  研究成果简述 /009

一、关于龟兹石窟年代的研究 /009

二、关于龟兹石窟壁画题材的研究 /010

三、关于龟兹石窟壁画风格、特色的研究 /010

四、关于龟兹历史的研究 /011

五、关于龟兹石窟反映佛教思想的研究 /012

六、关于龟兹石窟反映的东西文化交流问题的研究 /013

七、关于龟兹乐舞的研究 /013

八、关于龟兹石窟中语言文字的研究 /014

第二章 龟兹石窟艺术综述 /017

第一节  龟兹历史文化 /018

第二节  龟兹诸石窟 /023

一、克孜尔石窟 /023

二、库木吐喇石窟 /026

三、森木塞姆石窟 /029

四、克孜尔尕哈石窟 /032

五、玛扎伯哈石窟 /036

六、托乎拉克艾肯石窟 /038

七、温巴什石窟 /040

八、台台尔石窟 /041

九、阿艾石窟 /043

第三节  龟兹石窟艺术特点 /046

一、多元性 /046

二、创造性 /053

第四节  龟兹石窟艺术发展 /057

一、龟兹风格逐渐成熟 /057

二、汉传佛教回流 /058

三、吐蕃风格 /060

四、回鹘风格的流行 /060

第五节  石窟壁画的功能 /061

一、提供修行礼拜的观想对象 /061

二、宣教功能 /061

三、日常修行中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 /063

四、供养、祈福和发愿 /064

第六节  对龟兹石窟艺术的破坏 /066

一、影响石窟本体保存的主要自然因素 /066

二、自然因素对文物本体造成的破坏 /067

三、人为因素对文物本体造成的破坏 /071

第三章 龟兹石窟洞窟形制 /075

第一节  洞窟形制 /077

一、中心柱窟 /077

二、大像窟 /086

三、方形窟 /093

四、僧房窟 /096

五、禅窟 /096

六、其他类型洞窟 /097

第二节  洞窟组合 /099

一、洞窟组合类型 /100

二、连通设施 /101

三、寺院布局 /104

第四章 龟兹石窟塑像艺术 /107

第一节  雕塑保存状况 /108

第二节  雕塑类型及制作工艺 /111

一、泥塑 /111

二、木雕 /113

三、夹纻像 /114

第三节  雕塑的风格 /115

一、外来艺术风格的影响 /115

二、龟兹本地风格 /117

三、汉风和回鹘风风格 /118

第五章 龟兹石窟壁画艺术 /121

第一节  壁画的制作工艺 /122

一、泥层制作 /122

二、勾线和起稿 /123

三、着色 /124

四、定稿 /125

第二节  龟兹壁画的艺术风格类型 /126

一、龟兹风艺术 /126

二、汉风艺术 /127

三、回鹘风艺术 /128

四、犍陀罗风艺术 /130

第三节  故事画 /131

一、题材 /134

二、故事画的构图方式 /177

第四节  经变画 /179

一、净土经变 /180

二、地狱变 /191

第五节  天相图 /193

一、立佛 /193

二、日天 /194

三、月天 /195

四、风天 /196

五、金翅鸟 /198

六、龙 /200

第六节  尊像图 /201

一、佛 /202

二、菩萨 /211

三、龙王 /218

第七节  乐舞图 /219

一、龟兹音乐 /219

二、龟兹舞蹈 /231

第八节  服饰 /235

一、龟兹风服饰 /237

二、汉风服饰 /244

三、回鹘风服饰 /244

四、其他风格 /247

第九节  人体画 /248

一、龟兹石窟人体画内容分类 /248

二、龟兹石窟壁画中存在裸体内容的原因 /252

第十节  纹饰 /255

一、龟兹石窟纹饰的形成和发展 /256

二、龟兹石窟纹饰的特点 /257

三、龟兹石窟纹饰的类型 /259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