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导言  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缘起 1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意义  4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方法  4 

四、本教材框架内容与编写的特点  5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时代语境  7 

学习目标  7 

导言  7 

第一节 文化多样性诉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7 

一、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  8 

案例/专栏 1-1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摘录  9 

案例/专栏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享性本真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 

发展》摘录  12 

二、文化交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12 

案例/专栏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  14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与区域社会发展  15 

一、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的研究回溯  15 

二、全球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区域社会发展  19 

案例/专栏 1-4 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贵探索  21 

第三节 从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消费社会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产  23 

一、精英文化  23 

二、大众文化  25 

案例/专栏 1-5 狂欢式理论  26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社会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8 

案例/专栏 1-6 北京故宫博物院“数字故宫”  29 

本章小结  31 

综合练习  31 

第二章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33 

学习目标  33 

导言  33 

第一节 发现“非物质文化”—从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演进说起  33 

一、认知革命:从物质文化形态到非物质文化形态  34 

二、东方智慧:地域文化特质与无形文化形态  37 

三、美国实践:从非物质文化形态中寻找历史根源  39 

第二节 社群、认同与传承—世界公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41 

一、保护框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的确立  42 

二、世界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要素  43 

第三节 根脉、资源与权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46 

一、保护范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分类的精细化  46 

二、中国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48 

案例/专栏 2-1 科尔多瓦庭院节给西班牙旅游经济带来高收入  51 

案例/专栏 2-2 贵州省借力“非遗”助推脱贫攻坚  52 

案例/专栏 2-3 苗族古歌和藏戏—流布多地、多个代表作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  53 

本章小结  53 

综合练习  54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与特征  55 

学习目标  55 

导言  55 

第一节 眼中万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  55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原则  56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行分类体系介绍 57 

三、非遗分类实践的启示  66 

第二节 心所归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67 

一、无形性  67 

案例/专栏 3-1 在时间里流淌的蒙古长调  68 

二、活态性  68 

案例/专栏 3-2 口述剧本在“秦腔”传承中的价值和意义  69 

三、传承性  70 

案例/专栏 3-3 宣纸制作技艺如何传承  70 

四、流变性  71 

案例/专栏 3-4 《阿诗玛》众多的民间异文  72 

五、地域性  73 

案例/专栏 3-5 地方特色饮食健康非遗项目—凉茶  73 

六、集体性  74 

案例/专栏 3-6 格萨尔王传—多民族共同的文化情感记忆  74 

七、整合性  75 

案例/专栏 3-7 妈祖信俗—文化的交融与整合  75 

八、系统性  76 

案例/专栏 3-8 送王船习俗体现人与海洋之间的可持续联系  77 

本章小结  78 

综合练习  78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历史脉络  79 

学习目标  79 

导言  79 

第一节 所见到所思—非遗研究的肇始  80 

一、以歌谣运动为起点的“前非遗阶段”研究  80 

案例/专栏 4-1 《歌谣》创刊号发刊词摘录  81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非遗保护研究  84 

案例/专栏 4-2 《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摘录  85 

案例/专栏 4-3 《民俗文化学发凡》摘录  86 

第二节 保护到生产性保护—非遗研究的高热阶段  88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念的认识  88 

二、对非遗保护重要性与紧迫性的研究 89 

三、对非遗保护方式的研究  90 

四、“生产性保护”的提出与实施  91 

案例/专栏 4-4 “生产性保护”的提出  91 

第三节 传承以魂、利用为器—当下非遗研究的理性思考  95 

一、提高非遗的社会参与度  96 

二、健全非遗的制度保障  97 

三、推进非遗的学科专业建设  98 

本章小结  100 

综合练习  100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01 

学习目标  101

导言  101 

第一节 遗产视角—基于非遗本体的传承保护研究  10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研究  102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与意义研究  103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研究  104 

案例/专栏 5-1 关于申报中常见提问的答疑  105 

四、非遗保护的主体研究  106 

第二节 发展视角—基于非遗经济价值的生产性保护和创新利用研究  107 

一、生产性保护的狭义与广义研究  107 

二、对生产性保护和创新原则的研究  108 

三、对生产性保护和创新路径的研究  109 

案例/专栏 5-2 乡里有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110 

第三节 社会视角—基于非遗意义与功能的文化与社会研究  111 

一、“以人为本”视角的研究  112 

二、“文化共享”视角的研究  113 

案例/专栏 5-3 全国将办 6200 余项活动,2022 年“文化和自然 

遗产日”拉开非遗大幕  114 

三、“资源均衡”视角的研究  115 

第四节 方法视角—基于非遗多样形态的实证观察与理论梳理  116 

一、普查视角下的方法技巧  117 

案例/专栏 5-4 传承人访谈问题(示例)  118 

二、抢救性记录视野下的调查方法  120 

三、资料分析与应用方法  121 

四、非遗保护成果的传播与展示方法  123 

本章小结  123 

综合练习  124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实践  125 

学习目标  125 

导言  125 

第一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实践  125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提出  126 

案例/专栏 6-1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127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演进  127 

案例/专栏 6-2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在中国  128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构建  129 

案例/专栏 6-3 UNESCO 非遗名录体系与中国  130 

第二节 日本、韩国的实践  131 

一、日本的实践  131 

二、韩国的实践  134 

案例/专栏 6-4 日本“狂言”人间国宝—野村万作  135 

第三节 澳大利亚的实践  136 

一、澳大利亚的非遗概念  136 

二、澳大利亚的非遗管理机构及法案  137 

三、从“具有文化意义的地方”到“文化景观”  138 

案例/专栏 6-5 乌卢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  141 

第四节 欧洲代表性国家的实践  142 

一、欧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142 

二、欧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  143 

三、欧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案例  145 

案例/专栏 6-6 法国阿尔萨斯生态博物馆  147 

案例/专栏 6-7 英国的创意产业与苏格兰格子  149 

第五节 中国的实践  149 

一、中国的非遗管理体制  149 

案例/专栏 6-8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51 

二、非遗保护发展实践  151 

案例/专栏 6-9 贵州黔东南: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154 

案例/专栏 6-10 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156 

本章小结  157 

综合练习  158 

第七章 传统与现代—文化急遽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159 

学习目标  159 

导言  159 

第一节 作为文化遗存的非遗保护  159 

一、从“遗留物”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160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常生活”取向  162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性  164 

第二节 融入现代文化生产的非遗  165 

一、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立场  165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文化生产中的应用  168 

三、“征用”与“创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生机  171 

本章小结  172 

综合练习  172 

第八章 生存与生活—社会生境转换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173 

学习目标  173 

导言  173 

第一节 生存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功能  173 

一、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 174 

二、传统生活方式和群体关系的协调  176 

三、传统社会制度的维系  179 

第二节 生活旨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效用  182 

一、文化符码:意义的维系  182 

二、差异想象:精神的满足  184 

三、美学追求:审美的诉求  186 

案例/专栏 8-1 汉服的服章之美  187 

第三节 重塑价值:再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境  188 

一、人本:回归民众生活  188 

二、文本:被展示的文化形态  191 

案例/专栏 8-2 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看非遗作为 

“被展示的文化”  191 

三、资本:创造、创新、创意的基础和富矿  193 

本章小结  194 

综合练习  195 

第九章 媒介与传播—文化科技融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196 

学习目标  196 

导言  196 

第一节 互联网、数字化到智慧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储、传播的革新  196 

一、非遗数字化的内涵、原理与合法性 197 

案例/专栏 9-1 从粤剧发展角度看非遗数字化是必然趋势  199 

二、非遗数字化的技术需求及其创造的价值  200 

三、非遗数字化存储与传输应用现状  201 

案例/专栏 9-2 撒拉族非遗数字化  206 

第二节 现实与虚拟,谁更真实—非遗文化空间的再造  208 

一、非遗文化空间建造的理论与意义  208 

二、文化空间的特征  209 

三、文化空间的核心价值  210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现实文化空间的建造与应用  211 

案例/专栏 9-3 客家传统舞蹈文化空间  212 

案例/专栏 9-4 国外文化空间案例  214 

五、非遗文化空间在虚拟中的开发与利用  215 

案例/专栏 9-5 “马街书会”数字影像展示设计  217 

本章小结  217 

综合练习  218 

第十章 产品与市场—现代文化消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219 

学习目标  219 

导言  219 

第一节 非遗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  220 

一、传统工艺技艺类非遗与文创设计  220 

二、节庆类非遗的创造性转化  222 

三、传统音乐、歌舞、戏曲类非遗与现代演艺产品  224 

第二节 非遗文化消费市场的延展  226 

一、非遗文化消费融入日常生活方式  227 

二、新媒介传播渠道营造新市场  228 

本章小结  230 

综合练习  230 

第十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球行动  231 

学习目标  231 

导言  231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球共识  232 

一、作为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32 

二、全球文化价值链构建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234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全球共识  236 

案例/专栏 11-1 日本《文化财保护法》  236 

案例/专栏 11-2 美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知识产权法  237 

案例/专栏 11-3 英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 

深度结合  237 

案例/专栏 11-4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238 

案例/专栏 11-5 法国:以“文化遗产日”推动群众积极参与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239 

案例/专栏 11-6 西班牙:以社区为中心的自下而上式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策略  239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与国家属性 240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是民族文化认同的体现  241 

案例/专栏 11-7 花儿  241 

案例/专栏 11-8 西西里木偶剧  242 

案例/专栏 11-9 中国二十四节气  243 

案例/专栏 11-10 波罗的海的歌舞庆典活动  243 

案例/专栏 11-11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244 

案例/专栏 11-12 印度尼西亚的蜡染印花工艺  245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是国家文化权益的体现  245 

案例/专栏 11-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246 

案例/专栏 11-14 泰国的国王山地计划项目(Royal Project)  247 

案例/专栏 11-15 日本“人间国宝”制度推动陶艺产业发展  248 

案例/专栏 11-16 西班牙法雅节  249 

案例/专栏 11-17 “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  249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使命  250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行动  250 

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国际文化形象  252 

案例/专栏 11-18 “春暖花开”跨国新春文艺晚会  252 

三、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中国经济、社会与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253 

案例/专栏 11-19 美术馆里的农村手艺  254 

本章小结  255 

综合练习  255 

后记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