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第 1 章  当代国际比较文学的发展   1

1.1    从影响研究到平行研究   1

1.1.1    法国时刻   1

1.1.2    法国比较文学的贡献   3

1.1.3    美国时刻   4

1.2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理论热”与文化研究   5

1.2.1    “理论热”出现的原因   5

1.2.2    文化研究及其内涵   11

1.2.3    “理论热”和文化研究的功过   12

1.3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比较文学的“两个转向”  15

1.4    世界文学研究的兴起   19

第 2 章  当代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的内在理路   21

2.1    比较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   21

2.2    比较文学的“焦虑基因”  27

2.3    比较文学的危机及原因   29

2.4    比较文学:由危机和问题驱动发展的学科   37

2.5    比较文学:从问题意识到问题意义意识   38

第 3 章  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发展   41

3.1    中国比较文学的文化特质   41

3.2    中国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特征   44

3.3    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贡献   47

3.3.1    比较文学的对话观   48

3.3.2    “和而不同”原则   50

3.3.3    译介学:“以中国作为方法”的翻译理论   52

3.4    阐发研究:功成而退   58

第 4 章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基本问题   61

4.1    比较文学是否需要有学科理论?    61

4.2    比较文学:是学科,还是方法?    68

4.3    比较文学的本质是什么?    72

4.4    比较文学的目标是什么?    73

4.5    文学本质与反文学本质主义   76

第 5 章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83

5.1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83

5.2    跨学科研究问题   87

5.3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关系   95

5.3.1    跨文化:比较文学的学理逻辑与学术意义   95

5.3.2    跨文化:比较文学的本质特质   97

5.3.3    跨文化与文化间性   99

5.4    世界文学:是比较文学的目标,还是研究对象?    100

第 6 章  共同诗学   107

6.1    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107

6.2    共同诗学:比较文学的总体目标   112

6.3    共同诗学的内涵与性质   114

6.4    比较诗学、复合诗学与共同诗学的关系   116

6.4.1    比较诗学   116

6.4.2    复合诗学   119

6.5    共同诗学的矛盾辩证法   120

6.6    共同诗学建构的途径   123

6.7    个案研究与共同诗学目标的关系   126

6.8    单位观念方法与共同诗学   127

6.8.1    奥尔巴赫的“出发点”与单位观念   127

6.8.2    单位观念   129

第 7 章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133

7.1    比较文学有没有专属的研究方法?   133

7.2    “比较”在比较文学中的含义和意义   135

7.3    互文性理论方法   139

7.4    “世界性因素”研究方法   142

7.5    数字人文研究方法   143

第 8 章  影响研究如何深化   149

8.1    影响观念的更新   150

8.1.1    影响与文学传统   150

8.1.2    影响发生的内在原因   151

8.1.3    影响与接受的关系   152

8.1.4    影响与创造性转化   154

8.2    对“影响 – 接受”模式的反思   155

8.3    深化影响研究的可能途径   157

8.3.1    回返影响与双向阐发   158

8.3.2    影响创造性转化的世界文学意义研究   160

第 9 章  平行研究如何深化   163

9.1    平行研究的症结   163

9.2    平行研究的学术立意与问题意识   168

9.3    可比性与问题意义意识   169

9.4    平行研究范例:从问题出发   174

第 10 章  世界文学研究   179

10.1    世界文学观念的新拓展   179

10.2    多元化的世界文学观和研究主题   184

10.3    世界文学研究新范式中的比较文学因素   186

10.4    世界文学研究新进展对比较文学的启迪   187

第 11 章  “世界性因素”命题的理论意义   189

11.1    “世界性因素”命题的提出与发展   189

11.2    “世界性因素”的学术创新意义   193

11.3    对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的重新认识   195

11.4    对达姆罗什世界文学观的深化   199

11.5    世界性因素与共同诗学   201

第 12 章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如何深化   203

12.1    对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反思   203

12.2    复杂性思维与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深化   206

12.3    “思想结构”与“跨文化空间”理论   208

12.4    中外文学关系里的“社会学”  212

12.5    以文学关系作为共同诗学探讨的方法   214

第 13 章  翻译文学研究   219

13.1    比较文学视域中的翻译研究   219

13.2    翻译文学: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对象与研究目标   221

13.3    多元系统论对翻译研究的开拓意义   225

13.4    多元系统论的发展与整合   230

13.5    系统理论之于翻译文学研究的意义   233

13.5.1    对翻译文学性质的重新认识   235

13.5.2    突破描述性的翻译文学史研究模式   236

13.5.3    加强文学翻译选择研究   236

13.5.4    从“操纵文本”角度,重新考察“外国

文学”的影响   237

13.5.5    注重翻译副文本研究   238

13.5.6    考察翻译文学经典建构的意识形态和诗学

功能   239

13.6   世界性与现代性:翻译文学史研究的理论视角 ···· 240

参考文献   245

术语表   259

后记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