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第1章 序言: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变革的studio设计 1

1.1 组织设计 2

1.2 内容改革 5

1.3 设计地点选题 7

第2章 目标统治与规则统治作为城市规划的两个元理论 17

2.1 哈耶克“目标统治”和“规则统治”学说的提出 18

2.2 目标统治和规则统治被视为城市规划的两个并列元理论 19

2.3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目标统治和规则统治与国土空间规划 21

2.4 县市国土空间规划角色、任务和方法 24

2.4.1 县市国土空间规划角色和任务认知 24

2.4.2 基于“目标统治与规则统治”视角的县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 28

第3章 涞源县国土空间规划专题探索 31

3.1 底线摸底和划定专题:双评价与全要素分析 34

3.1.1 单项评价 36

3.1.2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40

3.1.3 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 41

3.1.4 山水林田湖草气全要素生态格局 43

3.2 畿与陉专题:涞源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 46

3.2.1 文化遗产时空逻辑:从游牧边地到京畿从属 47

3.2.2 “山水陉”承载五大文化遗产谱系 50

3.2.3 涞源文化遗产战略价值认知与机遇 71

3.2.4 涞源县文化遗产结构及空间组织归纳 80

3.3 扶贫与致富:涞源县经济与产业 81

3.3.1 涞源产业发展面临脱贫和致富两个方面 82

3.3.2 涞源县产业发展现状 83

3.3.3 涞源产业发展趋势基本判断 88

3.3.4 县域旅游:高质量产业发展目标导向 95

3.3.5 从县域旅游到县城高端产业发展 100

3.4 美丽经济:景观风貌 105

3.4.1 整体形势之貌之意向 105

3.4.2 “五城之城”之风及山水城文化艺术骨架 108

3.4.3 涞源县域风貌与景观单元分区 109

3.4.4 城区风貌——眺望点和观山视廊 112

3.4.5 风貌总体判断 116

3.5 分异与融合:涞源城市化和多元城市主义 116

3.5.1 涞源人口及城镇化概况 116

3.5.2 新城市主义——涞源城镇化的多路径识别 118

3.5.3 空间表现——涞源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与增长 125

3.5.4 涞源城镇化逻辑归纳与趋势判断 128

3.5.5 未来的“涞源人”趋势判断 130

3.6 县域村镇:用途管制及变化 134

3.6.1 涞源县土地利用变化 136

3.6.2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村镇 138

3.6.3 职能结构空间雏形 139

3.7 世外涞源:首都地区层面分析与涞源定位 140

3.7.1 区域和上位规划 140

3.7.2 涞源县城市地位变化的历史脉络 143

3.7.3 形势判断:生态资源驱动、文化投资引领 147

3.7.4 战略定位:世外文化重镇·京畿生态绿城 155

3.7.5 他山之玉:日本轻井泽与涞源 159

第4章 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170

4.1 目标与传导 170

4.1.1 战略目标体系 170

4.1.2 战略指标体系 172

4.2 山水有道:减量提质 生命共适 175

4.2.1 “三区三线”及管控 175

4.2.2 绿色景观休憩体系:大区域画意人居塑造 176

4.2.3 生态修复:腾退修复 保山育水 179

4.3 文化遗产空间战略 185

4.3.1 文化特色区和文化精华核心区保护 185

4.3.2 传承:文化复兴、山水营城 186

4.4 县域国土空间总体布局 188

4.4.1 县域土地利用 188

4.4.2 县域总体空间结构:两轴两带,一主两副,四核多点 198

4.5 县域设施支撑体系 199

第5章 中心城区规划 201

5.1 中心城区土地减量优化:精明增长、集约发展 201

5.1.1 土地存量利用结构优化 201

5.1.2 土地总量优化与发展路径 202

5.2 中心城区功能结构:路径依赖与破坏 206

5.2.1 路径分析:山·水·城·道·人 206

5.2.2 三带三圈 209

5.3 集中建设区规划布局:资源管制与配置优化 210

5.3.1 4大片区、4大核心 210

5.3.2 绿地系统:五山环绕、三带五廊 211

5.3.3 道路交通:预留与疏解 213

5.3.4 公共设施:供需均衡、邻里配置 214

5.3.5 住区和就业空间:面向可达性和舒适性 215

5.3.6 远景规划布局:继续县城和白石山逻辑 215

5.4 山水城风貌景观规划设计:画意栖居 216

5.4.1 整体保护山水城风貌格局 216

5.4.2 积极创造新的山水城风貌 218

5.4.3 景观结合生命共同体设计 222

第6章 精华区城市设计 227

6.1 山水城“寓景营造”基因挖掘传承:中心城诗情栖居总体设计 227

6.1.1 西北一峰一寺、东南一峰一堡 227

6.1.2 城池近郊的4座祭坛构成重要的地理文化标识 229

6.1.3 “古城—市井—水口园林”:涞源古城的独特性 232

6.1.4 山水城区域设计基因传承下的总体设计结构 234

6.2 老城山水城格局传承活化设计 237

6.2.1 总体目标定位与设计 237

6.2.2 两条轴线的总体山水城艺术骨架重塑设计 243

6.2.3 绿地提供和街区有机更新 246

6.3 东部滨湖新活力枢纽点设计 247

主要参考文献 249

后记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