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设计思维 1

 第一节 何谓设计思维 3

 第二节 如何提升设计思维 6

 一   设计思维与洞察力 6

 二   设计思维与发散思维 8

 第三节 设计思维的跨领域教育 11

 一   设计思维“新”在何处 11

 二   设计思维的步骤 13

 第四节 设计思维的思政要素解析 16

本章思政小结 16

第二章 解读空间 17

 第一节 空间定义 19

 一   空间 19

 二   空间之于建筑 20

 第二节 空间的分类、组成、形态与体量 22

 一   空间的分类 22

 二   空间的组成 33

 三   空间的形态与体量 36

 第三节 空间构成类型 45

 一   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 45

 二   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 54

 三   结构空间与虚拟空间 57

 四   交错空间与共享空间 63

 第四节 空间的感知——理性与感性融合 67

 一   空间的感知问题 67

 二   建筑历史上对待空间的不同态度 67

 三   平面上空间的感知 69

 四   基本的形式要素与空间的感知 71

 五   视觉的生理机制与知觉力 73

 六   隐含形状与透明空间 73

 七   连续空间的三种状态 74

 第五节 空间与行为——以人为本 77

 一   行为的定义 77

 二   空间是行为的容器 78

 三   行为决定空间 79

 四   空间对行为的诱导与制约 83

 第六节 空间与场所——文化的多样性 85

 一   场所理论 85

 二   场所精神 88

 三   地域特征 90

 四   场所特性 94

 五   象征 96

 第七节 空间与环境——尊重自然环境的思维意识 101

 一   环境的含义与分类 101

 二   空间与环境的关系 102

 三   空间与人的关系 102

 四   空间环境与人的感受 103

 五  空间与光 103

 六  空间与水 114

 七  空间与风 121

 八  空间与环境 125

 第八节 思政教育中的艺术素养拓展与文化自信 126

 一  空间与形式美学 126

 二  我国传统建筑中匠心独运的空间组织 127

 三  我国优秀现代建筑师眼中的空间浅析 128

第三章 材料与建构 133

 第一节 材料认知 135

 一  混凝土 137

 二  砖与石 139

 三  玻璃与钢 141

 四  木材 143

 五  其他材料 144

 第二节 材料与设计 146

 一   材料的意义 146

 二  材料与空间 147

 三  材料与设计 147

 四  材料的设计特征 148

 五  材料的设计思维 152

 第三节 材料与表现 159

 一  材料与形体 160

 二  材料与色彩 164

 三  材料与肌理 172

 四  材料与透明性 182

 第四节 建构认知 186

 一  建构的视野与思考方法 186

 二  建筑师的建构逻辑 193

 三  材料 + 结构 + 建造 198

 第五节 思政教育中的中国建筑之材料与建构呈现 207

 一   材料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地域之美 207

 二   材料在中国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之美 209

参考文献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