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简目

导论1

一、 学科名称: “宪法”还是“宪法学”?13

二、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13

三、 宪法学的学科体系19

四、 宪法学的研究方法25

第一编宪法总论29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33

第二章宪法的分类与结构59

第三章宪法的制定与修改87

第四章宪法的解释与运用117

第二编国家组织149

第五章国家的诸观念153

第六章国家类型学: 国体与政体185

第七章国家机构原理223

第八章国家机构体系251

第三编基本权利281

第九章基本权利及其类型285

第十章基本权利的保障及规范效力325

第十一章平等权与政治权利361

第十二章精神自由与人身自由389

第十三章社会经济权利与权利救济权411

第四编宪法保障435

第十四章宪法实施与合宪性审查437

附录473

一、 法科初学者《宪法学》课程精选推荐书单474

二、 《宪法学》课程体系化进阶学习推荐书单475

简目宪法学讲义(第四版)详目

导论1

一、 学科名称: “宪法”还是“宪法学”?13

二、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13

三、 宪法学的学科体系19

四、 宪法学的研究方法25

第一编宪法总论29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33

一、 “宪法”的多义性34

二、 一个有争议的概念: 宪政42

三、 宪法的属性: 宪法是“公法”吗?49

四、 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母法”吗?50

五、 宪法的本质: 宪法究竟是什么?54

第二章宪法的分类与结构59

一、 宪法的分类60

(一) 传统的分类学说61

(二) 现代的宪法分类64

二、 宪法的结构67

(一) 宪法存在形式的结构: 宪法渊源68

(二) 宪法典的一般结构78

(三) 宪法规范及其结构80

第三章宪法的制定与修改87

一、 宪法的制定88

(一) 有关宪法制定的理论: 宪法制定权力论88

(二) 宪法制定的历史掠影98

二、 宪法的修改108

(一) 概述108

(二) 宪法修改的界限110

(三) 宪法修改的形式112

(四) 宪法修改的程序115

详目宪法学讲义(第四版)第四章宪法的解释与运用117

一、  宪法解释的含义119

二、 宪法解释的功能131

三、 宪法解释的类型与方法132

四、 宪法解释的原则137

五、 宪法解释与宪法运用139

(一) 何谓宪法运用?139

(二) 宪法解释和宪法运用的关系141

(三) 宪法司法适用的条件142

六、 我国的宪法解释与宪法运用143

(一) 我国的宪法解释143

(二) 我国的宪法运用145

第二编国家组织149

第五章国家的诸观念153

一、  关于国家的本质154

二、  几种经典的国家观155

(一) 政治学的国家观155

(二) 哲学的国家观157

(三) 近代政治哲学的国家观157

(四) 社会学的国家观160

(五) 政治经济学的国家观161

(六) 法学的国家观163

三、 中国的国家观167

(一) 中国古代的国家观167

(二) 中国近代的国家观170

(三) 当今中国人的国家观及其窘境171

四、 当今中国人国家观之反思: 宪法学的立场173

(一) 法学国家观极为不足173

(二) 阶级国家论忽视了正当性要素173

(三) 国家统合的原理: 国家三要素说的盲点176

五、 国家的目的182

第六章国家类型学: 国体与政体185

一、 国家类型学的源流187

(一) 政治哲学的经典分类187

(二) 一般国家学的经典分类190

(三) 法学的经典分类190

二、 从国体到国家性质193

(一) 国家性质与国家本质193

(二) 国体概念的源流193

(三) 我国现行宪法中的国体条款194

三、 从政体到国家形态203

(一) 国家权力组织形态203

(二) 国家结合形态213

(三) 国家象征形态221

第七章国家机构原理223

一、  国家机构的基础理论225

(一) 国家机构的定义225

(二) 国家机构的原理226

二、 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基础: 国家组织的基本原理239

(一) 主权原理与代表制原理240

(二) 党的领导与国家机构的关系246

第八章国家机构体系251

一、 国家机构的宪法地位252

二、 各国家机关253

(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55

(二) 国家主席260

(三) 国务院263

(四) 中央军事委员会264

(五) 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65

(六)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266

(七) 监察委员会267

(八)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270

三、 各机关之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273

(一)  黑龙江恢复强制婚检事件273

(二) 李慧娟法官事件275

(三) 法院工作报告未获人大通过事件278

第三编基本权利281

第九章基本权利及其类型285

一、 宪法与基本权利286

(一) 基本权利的内涵286

(二) 基本权利的(基本)性质292

(三) 基本权利的享有主体296

二、 基本权利的类型303

(一) 学理分类304

(二) 解释学意义上的分类316

第十章基本权利的保障及规范效力325

一、 基本权利的保障与限制326

(一) 基本权利的保障326

(二) 基本权利的限制334

二、 人权规范的效力范围351

(一)  传统上: 无效力原理351

(二) 现代宪法下: 有效力原理354

(三) 中国的问题357

第十一章平等权与政治权利361

一、 平等权363

(一) 如何理解平等权?366

(二) 两种“平等”原理370

(三) 法律适用上的平等与法律内容上的平等374

(四) 平等与合理差别376

(五) 案例分析380

二、 政治权利383

(一) 政治权利概述383

(二) 政治权利的具体类型384

第十二章精神自由与人身自由389

一、 精神自由390

(一) 表达自由391

(二) 宗教信仰自由395

(三)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398

(四) 文化活动的自由399

二、 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400

(一) 人身自由400

(二) 人格尊严405

第十三章社会经济权利与权利救济权411

一、 社会经济权利412

(一) 社会经济权利的类别413

(二) 私有财产权414

(三) 劳动权422

(四) 休息权423

(五) 退休后生活受保障权424

(六) 生存权424

(七) 受教育权425

二、 权利救济权427

(一) 诉愿权427

(二) 裁判请求权429

(三) 合宪性审查建议权430

第四编宪法保障435

第十四章宪法实施与合宪性审查437

一、 宪法实施439

(一) 有关宪法实施439

(二) 中国转型期宪法的实施形态441

二、 宪法的保障442

(一) 宪法保障之概述442

(二) 合宪性审查: 最重要的宪法保障制度445

(三) 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制度460

附录473

一、 法科初学者《宪法学》课程精选推荐书单474

二、 《宪法学》课程体系化进阶学习推荐书单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