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1章  为什么要进行互联网内容审核与信息安全管理 1

1.1  数字经济与网络信息相互促进 2

1.2  全社会需要安全、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3

1.3  数字内容快速发展亟待管理 5

1.4  数字内容治理是国之责任 6

1.5  互联网内容审核是内容治理的核心 9

1.6  互联网内容审核与信息安全管理业务的市场需求 10

第2章  什么是互联网内容审核与信息安全管理 12

2.1  互联网内容的类型与特点 13

2.1.1  互联网内容的类型 13

2.1.2  互联网内容的特点 17

2.2  互联网内容审核与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 17

2.3  互联网内容生产与传播路径 19

2.3.1  人与智能化技术成为内容生产的核心力 20

2.3.2  内容创造与数字技术结合 20

2.3.3  产业数字化和互联网内容传播结合 21

2.3.4  需求是互联网内容生成与传播的催化剂 23

2.4  互联网内容审核的机遇、风险与挑战 24

2.5  互联网内容治理的社会价值 26

2.5.1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7

2.5.2  净化网络空间 27

2.5.3  保护知识产权 29

2.5.4  维护公民权益 29

第3章  如何进行互联网内容审核与信息安全管理 31

3.1  保障言论自由 32

3.1.1  言论自由的定义 32

3.1.2  言论自由的相关理论 32

3.1.3  内容审核对言论自由的影响 33

3.1.4  如何平衡内容审核与言论自由 34

3.2  识别假新闻 35

3.2.1  假新闻的概念 35

3.2.2  识别假新闻的方法 36

3.2.3  识别假新闻的工具 37

3.2.4  应对假新闻的法律法规与行业措施 38

3.3  监测和分析网络舆情 42

3.3.1  网络舆情的概念 42

3.3.2  网络舆情管理 43

3.3.3  舆情监控工具与技术 44

3.3.4  网络舆情危机管理 46

3.4  保持在中国国情下互联网内容审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49

第4章  互联网内容审核与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51

4.1  国家的内容审核政策和法规 52

4.1.1  影响互联网法律法规的社会大趋势 52

4.1.2  中国互联网内容审核与信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原则 53

4.1.3  中国互联网内容审核与信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建设里程碑 53

4.1.4  互联网内容审核与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 54

4.2  互联网内容审核与信息安全管理的主管机构及其主要工作模式和相关要求 61

4.2.1  主管机构 61

4.2.2  主要工作模式 63

4.2.3  相关要求 63

4.3  内容安全管理标准的价值导向 65

4.4  企业互联网内容审核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67

第5章  互联网内容审核与信息安全管理的考核 69

5.1  构建标准框架 70

5.2  标准案例模板 75

5.3  涉及的具体业务 81

5.4  信息安全管理流程 83

5.4.1  信息接收 83

5.4.2  信息分类 83

5.4.3  信息存储 84

5.4.4  信息传输和下发 85

5.4.5  信息使用 85

5.4.6  信息销毁 85

5.4.7  定期审计和监控 86

5.4.8  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 86

5.4.9  人员管理 86

5.4.10  技术安全措施 88

5.5  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与响应 89

5.5.1  预案制定原则 89

5.5.2  应急响应的流程和实施 90

第6章  数据隐私保护与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 93

6.1  数据分类与分类管理 94

6.1.1  数据分类 94

6.1.2  分类管理 95

6.2  数据隐私保护政策与技术 98

6.2.1  数据隐私保护所遵循的法律法规 98

6.2.2  数据隐私保护的分类 99

6.2.3  数据隐私保护的执行 100

6.2.4  数据隐私保护相关案例 102

6.2.5  数据隐私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103

6.3  数据泄露应对与修复措施 103

6.3.1  常见的数据泄露方式和渠道 103

6.3.2  数据泄露的应对方式 105

6.3.3  数据泄露的修复措施 106

6.4  员工信息安全教育培训 107

6.4.1  进行培训和教育时的关键点 107

6.4.2  员工的数据隐私保护与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培训 109

6.5  企业安全防范措施与技术 111

6.5.1  企业安全防范措施的分层 111

6.5.2  企业的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管理 112

6.6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与审计 114

6.6.1  企业内部风险分类 114

6.6.2  风险管理和审计措施 115

第7章  互联网内容审核与信息安全管理的技术、工具和方法 118

7.1  互联网内容安全管理的技术赋能 119

7.2  互联网内容安全管理的人工审核赋能 123

7.2.1  一线内容审核员 124

7.2.2  高级内容审核员 125

7.2.3  内容安全分析师 126

7.2.4  AI/机器学习工程师 128

7.2.5  法律顾问/法规合规专家 129

7.2.6  用户体验分析师 130

7.2.7  培训和发展专员 132

7.2.8  技术支持专家 133

7.2.9  内容安全主管 135

7.3  文字、图片和视频内容审核 136

7.3.1  文字内容审核 136

7.3.2  图片内容审核 139

7.3.3  视频内容审核 142

7.3.4  文字、图片和视频内容审核发展趋势 144

第8章  互联网内容审核与信息安全管理的操作与案例 145

8.1  信息技术类互联网内容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146

8.2  人工审核类互联网内容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149

8.3  社会类互联网内容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155

第9章  互联网内容审核与信息安全人工审核实务操作 162

9.1  人工审核解决的安全管理场景 163

9.1.1  以平台或功能区分的场景 163

9.1.2  以审核模式区分的场景 163

9.1.3  衍生场景 164

9.2  人工审核的环境要求 165

9.2.1  网络通信要求 165

9.2.2  设备配置要求 166

9.2.3  作业场地要求 167

9.2.4  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储备 169

9.3  人工审核的组织搭建 171

9.3.1  产品团队 171

9.3.2  业务运营团队 171

9.3.3  审核执行团队 172

9.3.4  中台支持团队 173

9.3.5  角色关系与工作联动 174

9.4  人工审核执行团队管理 174

9.4.1  人员全方位管理 174

9.4.2  绩效激励方案的管理 176

9.4.3  信安合规的管理 177

9.4.4  数据分析与数据管理 177

9.4.5  现场实时队列管理 179

9.5  人工审核的职业技能要求 179

9.5.1  互联网信息审核员 180

9.5.2  人工智能训练师 182

9.6  人工审核的运营管理与技巧 183

9.6.1  人工审核运营管理模式 183

9.6.2  审核效率和质量保障 185

9.6.3  突发应急管理 189

9.6.4  人文建设的必要性 191

第10章  互联网内容审核与信息安全管理的未来 192

10.1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193

10.2  企业和组织如何应对未来 199

10.3  未来的互联网内容安全管理可能面临的全新挑战 202

10.4  互联网内容审核的产业升级和优化 203

10.5  互联网内容审核的创新与变革 206

10.5.1  互联网内容审核的创新 206

10.5.2  互联网内容审核的变革 208

10.6  互联网内容审核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214

参考文献 216

附录 218

后记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