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内容: 为了适应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本书内容包括基本知识、拓展内容和阅读材料三大板块。基本知识内容以《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根据,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同时选取少量的拓展内容,作为知识的扩展和延伸,这部分内容以“*”号标出。教师授课时,删去带“*”的内容,并不影响全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书中还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与教材内容相匹配,主要是一些基本原理的应用。增加这些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础性物理学的知识,了解物理学的前瞻性发展,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增强学习趣味、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创新意识。
(2) 叙述特点: 考虑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和物理学自身的特点,本书在论述方式上重视物理概念的准确性、物理推论的逻辑性和物理内容的基础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尽可能避免复杂的数学推证,力求通俗易懂、便于学习。对现代物理学内容的介绍深入浅出,力争不让学生感到过分抽象和复杂。
(3) 内容衔接: 为了避免与中学物理内容重复,本书以中学物理为基础,以应用型工科院校为特色编写。在内容衔接点上,综合考虑了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情况,适度地降低了部分内容的衔接点,企盼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与中学物理基础相衔接。同时也注意到与大学后续课程的衔接。
(4) 习题安排: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书中安排了一定量的例题和习题。习题和例题涵盖基础、应用两个方面。有些题目与实际联系较密切,且物理原理清楚,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意义和一定的趣味性。习题内容和数量选择与教材内容相配合,类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难度由浅到深,有较好的适用性。
(5) 版式格式: 版式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彩色印制; 在编排上注重版面设计、图文并茂; 在内容叙述上保留了原教材的基本特色,即力求做到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强调了物理图像和物理思想,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并学习物理学知识; 在资源建设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书中某些章节增加动画、二维码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并配以数字课程教学平台,期望突破书中知识难点,增加学生学习物理学的情趣。由纸质教材、纸质辅助教材、电子教案和网络课程等组成了立体化系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