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9年ARPANET网问世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仿佛是一夜之间,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电子邮件、Web服务器、消息讨论组、网络电话以及电子商务等各种网络应用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并迅速推动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变革。
本书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概念、技术、应用和发展动向。全书共分六篇18章,参考学时数为80~100学时。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因此,本书主要以国际上广泛使用的Internet技术为背景,进行介绍和讲授。第一章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组成。第二章与第三章为第一篇,介绍有关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基础知识,包括传输介质与传输技术。对通信基础知识了解较深的读者可跳过这一部分直接进入第二篇的学习。第二篇为第四章至第八章,其中,第四章介绍网络体系结构与相关的基本概念;第五章讲述各种不同网络的拓扑结构与访问控制方式;第六章与第七章分别介绍网络技术中两个最主要的部分,即局域网技术和广域网技术;第八章介绍ATM网络技术。第三篇由第九章与第十章组成,主要介绍网络互连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TCP/IP协议、网络互连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例如网桥技术与路由器技术等。第四篇讲述网络协议工程,包括网络协议工程的数学基础与协议软件的开发方法。不关心协议软件开发过程的读者可以跳过这一篇。第五篇为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其中,第十三章介绍网络管理技术,包括网络运营中心(NOC)和网络信息中心(NIC)的组成与相关技术以及SNMP协议等,第十四章讨论网络安全问题;第十五章则介绍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第六篇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动态,包括第十六章IPv6协议、第十七章的服务质量控制与资源预约协议RSVP和第十八章的主动式网络与无线Internet等。另外,本书还在每章的后面给出了若干练习与思考题,并在附录Ⅰ和附录Ⅱ中分别介绍了RFC有关标准序号与Internet词汇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或研究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书由张尧学、王晓春与赵艳标三人共同编写。其中,第一章、第四章、第十一章至第十八章等十章由张尧学编写,第三章、第五章由张尧学和王晓春共同编写,第二章、第六章、第七章以及附录由王晓春编写,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由赵艳标编写。全书由张尧学修改定稿。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快,因此,本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错误或过时的内容,恳请广大读者批评赐教。
最后,感谢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网络与系统课题组的研究生们为本书的打印与绘图付出的劳动。没有他们的努力,本书的出版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