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中迅速发展的新兴技术之一,也是计算机应用中一个空前活跃的领域。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Internet技术发展迅速,全球性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浪潮正在兴起。目前,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府、电子商务、远程教学、远程医疗、通信、军事、科学研究、信息服务等领域。人们已经意识到:计算机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网络与通信技术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与地区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计算机网络作为支持未来全球信息基础结构的主要技术之一,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我国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人才,因此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广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从事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的研究、应用人员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之一。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两个学科。网络技术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比较完善的体系。目前该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知识更新快,用“日新月异”来描述一点也不显得过分。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应用技术和以异步传输模式(ATM)为代表的高速网络技术,使得网络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为了适应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要求,作者根据多年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经验编写了本书。

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经验,希望能为广大初学者奉献一本系统而不抽象、有理论而又能结合实际的教科书和自学参考书。希望本书既能保持教学的系统性,又能反映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本书的结构设计与内容选择上作者力求达到:结构层次清晰,能涵盖初学者需要掌握与了解的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应用的知识点;采用理论与应用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使初学者在掌握网络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比较容易地学习网络应用的基本技能;同时能对网络技术中较为综合的技术与正在发展的技术有所了解。因此全书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介绍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第三部分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第一部分共包括6章内容。第1章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拓扑构型与分类,以及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第2章介绍数据通信与广域网技术,其中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的概念、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以及ATM技术。第3章介绍局域网与城域网技术,其中包括局域网的技术特点与拓扑结构、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局域网的工作原理、高速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以及城域网与接入网的基本概念。第4章介绍网络互连技术,其中包括网络互连的定义、类型与层次,以及典型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第5章介绍网络操作系统,其中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并对Windows NT Server与Netware局域网操作系统以及UNIX与Linux操作系统进行了讨论。第6章介绍Internet技术,其中包括Internet的基本概念、管理组织与应用前景,并对Internet的通信协议、域名机制与基本服务功能以及电子商务应用进行了讨论。

第二部分共包括4章内容。第7章介绍局域网组网技术,其中包括局域网的传输介质、组网所需设备与基本组网方法,以及局域网结构化布线技术。第8章介绍典型局域网操作系统的使用,以目前社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Windows 2000 Server为例,介绍了Windows 2000 Server的安装、用户账号与组的创建与管理、文件与目录服务的概念,以及网络打印的基本服务技能。第9章介绍Internet的接入方法,其中包括Internet基本接入方式,以及用户如何通过拨号上网与局域网接入的具体方法。第10章介绍Internet基本使用技能,其中包括如何使用IE浏览器,如何收发电子邮件,以及从Internet中下载文件与搜索信息的方法。

第三部分共包括两章内容。其中,第11章介绍网络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包括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的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网络系统集成的概念与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构建企业内部网。第12章介绍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技术,包括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安全策略的设计、网络攻击检测与防范以及防火墙技术。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保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以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为主线,对高速网络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等进行了介绍,力求能反映网络的最新发展成果。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作者主要参考了近年来最新的文献资料。在写作中,力求做到层次清楚、语言简洁流畅、内容丰富,既便于读者循序渐进地系统学习,又能使读者了解到网络技术新的发展。希望本书对读者掌握网络应用技术有一定的帮助。

    本书第1、2、3、4、5、6、7章由吴功宜执笔完成,第8、9、10、11、12章由吴英执笔完成。全书由吴功宜统编,书中的插图由吴英完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谭浩强教授、刘瑞挺教授的关心与帮助,同时也得到了徐敬东副教授、张建忠副教授的多方帮助,在此谨表衷心感谢。

    限于作者的学术水平,错误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