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型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中,Access为后起之秀。仅仅数年前,有些读者还认为Access主要适用于交互操作方式,只能依靠宏命令进行简单的编程。至今市场上流行的Access图书,多数仍以讲述交互操作为主,很少涉及编程,更不要说系统开发了。这与近几年来微型计算机数据库应用开发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Access为首选开发平台的情况很不适应。因此,写一本从基本操作一直延伸到系统开发的Access教材,便成为这次写作的基本目标。
“重在应用、兼顾理论”是编者历来提倡的“计算机大学公共课教材”的编写宗旨。为了体现和发扬这一特色,在本书编写中采取了以下的做法。
1. 采用“贯穿一个目标,分段渐进”的教材结构
从初学Access到学会系统开发要跨越几个台阶,不可能一步到位。1994年以来,编者用《×××及其应用系统开发》作书名,先后编写了FoxBASE+、FoxPro和Visual FoxPro等三种微型计算机数据库教材(均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于这些教材全都遵循 “贯穿一个目标(应用系统开发)、分三段(语言基础—程序设计—系统开发)循序渐进”的结构,因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不到10年,上述三种教材已累计发行200万册,其中两种还分获教育部高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本书继承了这一行之有效的做法,将全书分编为“Access基础”、“程序设计”、“应用系统开发”三篇,希望继续获得读者的认同。
2. 充分阐明Access的主要特色
“用工具代替手工开发”是现代数据库开发环境的共同目标。Access后来居上,已在这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通过控件和VBA语言体现可视化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以查询设计视图代替直接用SQL编程;明确划分数据库的7种对象,使应用开发更显得条理分明;充分发挥向导、设计器和生成器等工具的作用,进一步减少编程;将宏与VBA巧妙结合,借以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等。讲清Access的这些特点,将使读者更好地综合运用Access的各类工具,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的开发工作量。
3. 选讲必要的理论
数据库开发涉及许多有关的方法与理论,如关系数据库设计、SQL查询语言、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设计等。本书将它们穿插在相关各章中讲解,使理论与实际结合更紧,更好地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本书由史济民、汤观全编写。史济民编写了第1章和第10章的部分内容,并承担全书的修改和定稿,其余部分由汤观全编写。全书例题丰富,均在Access 2002环境中运行通过。由于本书知识面宽,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缺点与错误,诚恳希望读者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