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单片机的应用在后PC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对处理器的综合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综观单片机的发展,以应用需求为目标,市场越来越细化,充分突出以“单片”解决问题,而不像多年前以MCS51/96等处理器为中心,外扩各种接口构成各种应用系统。单片机系统作为嵌入式系统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应用领域(嵌入式高端应用主要由DSP、ARM、MIPS等高性能处理器构成),在这些应用中,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电池供电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且由于产品体积的限制,很多是用钮扣电池供电,要求系统功耗尽可能低,如手持式仪表、水表、玩具等。

(2)随着应用的复杂,对处理器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既要外设丰富、功能灵活,又要有一定的运算能力,能做一些实时算法,而不仅仅做一些简单的控制。

(3)产品更新速度快,开发时间短,希望开发工具简单、廉价、功能完善。特别是仿真工具要有延续性,能适应多种MCU,以免重复投资,增加开发费用。

(4)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既能加密保护,又能方便升级。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推出的MSP430系列超低功耗16位混合信号处理器(Mixed Signal Processor),集多种领先技术于一体,以16位RISC处理器、超低功耗、高性能模拟技术及丰富的片内外设、JTAG仿真调试定义了新一代单片机的概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加之TI优良的服务(全球免费快速网上样片申请、丰富的技术资料),充分体现了世界级著名IC厂商的实力和综合优势。

在超低功耗方面,其处理器功耗(1.8~3.6V,0.1~400μA,250μA/MIPS)和口线输入漏电流(最大50nA)在业界都是最低的,远低于其他系列产品。

在运算性能上,其16位RISC结构,使MSP430单片机在8MHz晶振工作时,指令速度可达8MIPS(注意:同样8MIPS的指令速度,在运算性能上16位处理器比8位处理器高远不止两倍)。不久还将推出25~30MIPS的产品。同时,MSP430单片机中采用了一般只有DSP中才有的16位多功能硬件乘法器、硬件乘-加(积之和)功能、DMA等一系列先进的体系结构,大大增强了它的数据处理和运算能力,可以有效地实现一些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如FFT、DTMF等)。

在开发工具上,MSP430系列单片机支持先进的JTAG调试,其硬件仿真工具(仿真器)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并口转接器,一般个人都可以自己制作,而且适用于所有MSP430系列单片机,既便于推广,又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开发投入。其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由著名的IAR公司提供,其最新版本(V2.10)已做得较为完善,实际使用效果不亚于其他成熟的集成开发环境。

在系统整合方面,MSP430系列单片机结合TI的高性能模拟技术,根据其不同产品,集成了多种功能模块,包括定时器、模拟比较器、多功能串行接口(SPI/IIC/UART)、LCD驱动器、硬件乘法器、10/12位ADC、12位DAC、看门狗定时器(WDT)、I/O端口(P0~P6)、DMA控制器、2~10KB的RAM,以及丰富的中断功能。使用户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最合适的MSP430系列产品来实现。另外,大部分MSP430系列单片机采用Flash技术,支持在线编程,并有保密熔丝。其BOOTSTRAP技术为系统软件的升级提供了又一种方便的手段,BOOTSTRAP有32个字节的口令字,具有很高的保密性。MSP430系列单片机均为工业级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可用于各种民用、工业产品。

笔者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和教学工作十多年,设计开发了许多嵌入式应用系统及产品,使用过DSP、ARM、MCS51/96系列、PIC、AVR、LPC等多种微处理器和单片机。2000年起开始使用MSP430系列单片机,设计了电瓶车控制器、变频电源、USB和以太网接口数据采集器等一些应用项目,只是当时其软件开发环境版本较低(FET300),不太完善,但整体感觉MSP430单片机很有特色,综合优势明显,代表着MCU的发展方向,而且“戏”出名门,不易淘汰。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单片机课程教改时,就决定把原来的MCS51系列单片机课程和实验改为MSP430系列。由于当时市场上还没有可供学生使用的实验板和合适的教材,我们在2002年底到2003年初的寒假期间,自己用MSP430F449设计制作了30套实验板,并编写了讲义,于2003年上半年开始正式对系里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开设了“MSP430系列单片机原理和应用”的课程。后来,杭州利尔达公司上海办事处的平红光经理来我校了解情况,获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就介绍了清华大学出版社,要我们写一本MSP430系列单片机的教材。

在整理讲义、资料,拟订书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MSP430系列单片机由于功能丰富、内容很多,如果要在一本书中讲清原理,同时包括学生实验和应用设计等内容,书会很厚。经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利尔达公司协商,决定分为两本书。一本为《MSP430系列16位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主要详细、完整地介绍MSP430系列单片机的特点、结构、指令系统、程序设计、功能模块的原理和应用,包括2004年初才推出的MSP430F15X/16X系列,此书与实验平台无关,可作为主教材或一般学习、参考用书。另一本为《MSP430系列16位超低功耗单片机实践与系统设计》,主要的内容包括IAR Workbench V2.10、硬件开发环境、实验平台、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应用系统设计,其中包括USB接口、以太网接口、简单Flash文件系统等较高级的应用,此书与实验平台部分相关,可作为实验指导书或应用系统设计参考。这两本书既有一定联系,又相互独立,可以适合不同层次的    需要。

本书融合了我们两年4次讲授“MSP430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以及多年单片机开发应用的经验和体会,内容上则补充、更新了很多最新的资料,如MSP430F16X系列和IAR Workbench V2.10等。书中的所有源程序代码(汇编和C)都经过实际验证和测试,应用举例和综合设计大多取之于我们的实际应用项目。实验板的资料和部分基础实验内容由利尔达公司提供,部分系统设计摘自TI的应用笔记。第二本书附带的光盘上,有全部MSP430系列单片机的数据手册、用户开发指南,IAR集成开发环境的评估版(4KB C代码限制),以及书中基础实验和许多实例的完整源代码(包括USB接口USB430、网络接口NET430等)。最新的资料、源代码等可以从我们的网站(www.emLab.net)下载。

在本书成稿过程中,得到了利尔达单片机技术有限公司的段焕春副总经理、梁源技术总监、平红光经理,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六事业部工控与电子图书编辑部曾刚主任的大力支持。同时,TI亚洲区MSP430市场部经理Vincent Chan给予很多技术支持,TI 亚洲区大学计划部沈洁经理对本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梁丹、吴红举做了很多代码验证、资料整理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所限,至交稿时我们仍觉得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若有错误和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及时修正。有关此书的信息,会及时公布在我们的网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