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计算机导论”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称计算机专业)完整知识体系的绪论。其重要作用在于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什么?如何学?一名合格的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
本书共分8章,分别讲述如下内容:
第1章 计算机发展简史。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到现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虽然还不到60年,但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涌现出一批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大公司。了解这些历史知识,无论是日后从事学术研究、技术开发,还是商业运营,都是非常有益的,可以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创业的启示,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第2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根据我们的调查,虽然一部分学生在中学学了一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但由于设备、师资、重视程度、理解力等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学习了Windows、Word等常用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而对计算机系统本身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却很少。所以,在“计算机导论”课中较为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是非常必要的,使学生不仅会操作使用计算机,还应该对所使用的计算机系统有较深入的理解。计算机专业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区别也在于此,不仅要会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还要清楚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
第3 ~ 6章 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呢?本章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开始就知道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及如何构建这个知识体系。同时分三个知识模块对“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内容做了简要介绍,帮助学生尽早建立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概念,构建一个初步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框架,通过日后一门门课程的学习,逐步丰富完善这个知识体系。
第7章 计算机领域的典型问题。在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积累,人们构思和设计了一批能够反映各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具有问题本质特性的典型实例。通过这些典型实例的介绍、分析,能够使学生清楚所学课程的重要作用,激发其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潜力。
第8章 计算机学科方法论。计算机学科方法论是在哲学方法论和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指导下,对计算机学科几十年发展历程中一般认知规律的总结。对于促进学科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章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本质,有利于大学阶段的学习,也有利于日后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对于教师:本书定位于对计算机专业做一个绪论性的介绍,不求深度优先,但求广度优先,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历史发展、知识体系及学习(研究)方法有一个总体性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教师讲授时应以提高兴趣、总体了解为主,适当掌握介绍内容的深度。
对于学生:该书内容比较庞杂,由于篇幅限制,对每部分内容的介绍相对简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借助图书馆、互联网找一些相关文献资料做补充学习,争取做到在对整个专业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有较深入一些的学习和掌握。
本书的编写参考了大量的书籍、报刊,并从互联网上参考了部分有价值的材料。为此,我们向有关的作者、编者、译者和网站表示感谢。
本书由袁方提出编写计划和结构安排,由袁方、王兵、李继民等编写,清华大学的周立柱教授对书稿进行了审阅。袁方编写第1、3、6章及5.3节,王兵编写第2、7章及4.1节,李继民编写第8章。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王苗(5.1、5.2节)、张明(4.2节)、杨晓晖(4.3节)、陈昊(6.1节部分内容)、陈向阳(6.1节部分内容)等。最后由袁方统编定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