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参照ACM&IEEE CC2001和CCC2002(《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的教改思路,根据教育部的2003年抓好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我们集中组织了一批一线教学老师,精心构造了计算机硬件课程群,该课程群中包括:“计算机逻辑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与接口”、“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等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硬件课程群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在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适应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本书第一版的基础上,重新组织了教材结构,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将近几年的新技术充实到教材中,使本书结构更加精炼,内容更具有实用性。

本书大纲及内容组织由集体讨论而成。全书共分9章:第1章为计算机概述,简单介绍了计算机硬件五大部件之间的关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情况;第2章讲述了计算机中数据信息的表示;第3章是运算方法与运算器,讲解了运算器的组织方法;第4章讨论存储器系统,讲解了各类存储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存储器系统的扩充方法;第5章主要讲解指令系统与寻址方式;第6章重点讨论了控制系统与CPU的设计原理;第7章介绍了目前流行的总线技术;第8章、第9章主要叙述了I/O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外设与主机之间的互联问题。本书强调了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控制器原理的学习和模型机的例子,可以使读者建立起计算机整机工作的概念,为从事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与维护等工作打好基础。

本书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著作、资料之精华,内容充实、思路清晰、概念明确、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并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书中每章都含有大量例题与习题,既便于课堂教学,又利于读者自学。

本书还附有配套的电子教案,有需要的读者可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网址(www.tup.tsinghua.edu.cn)下载。

本书的第1章、第6章由张功萱编写,第2章、第3章、第5章由顾一禾编写,第7章、第9章由邹建伟编写,第4章、第8章由王晓峰编写。全书由张功萱统稿。齐广玉教授主审了本书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也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对他们辛勤的工作和热情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

编者虽然从事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多年,但由于时间仓促以及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的地方,恳切欢迎广大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我们的联系信箱是: gongxuan@mail.njust.edu.cn。

编 者

2005年7月

随着国家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加上,而且体现在质量要求的提高上,培养具有研究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已成为许多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目前,我国共有16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博士点一级学科、28个博士点二级学科集中在教育部部属重点大学,这些高校在计算机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且大多以国际著名大学计算机教育为参照系,具有系统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实验体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人才培养评估体系等综合体系,形成了培养一流人才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重点大学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氛围是培养一流计算机人才的基础,其中专业教材的使用和建设则是这种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具有学科方向特色优势的计算机专业教材作为各重点大学的重点建设项目成果得到肯定。为了展示和发扬各重点大学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上的优势,特别是专业教材建设上的优势,同时配合各重点大学的计算机学科建设和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在教育部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建议和各重点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出版社规划并出版本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的建设旨在“汇聚学科精英、引领学科建设、培育专业英才”,同时以教材示范各重点大学的优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

本系列教材在规划过程中体现了如下一些基本组织原则和特点。

1. 面向学科发展的前沿,适应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需求。教材内容以基本理论为基础,反映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综合应用,重视实践和应用环节。

2. 反映教学需要,促进教学发展。教材要能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要,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在选择教材内容和编写体系时注意体现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3. 实施精品战略,突出重点,保证质量。规划教材建设的重点依然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特别注意选择并安排了一部分原来基础比较好的优秀教材或讲义修订再版,逐步形成精品教材;提倡并鼓励编写体现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教材。

计算机组成原理出版说明4. 主张一纲多本,合理配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教材要配套,同一门课程可以有多本具有不同内容特点的教材。处理好教材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基本教材与辅助教材以及教学参考书的关系;文字教材与软件教材的关系,实现教材系列资源配套。

5. 依靠专家,择优落实。在制订教材规划时要依靠各课程专家在调查研究本课程教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规划选题。在落实主编人选时,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申报、评审确定主编。书稿完成后要认真实行审稿程序,确保出书质量。

繁荣教材出版事业,提高教材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以老带新的教材编写队伍才能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希望有志于教材建设的教师能够加入到我们的编写队伍中来。

教材编委会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