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方向纵深发展,各国经济在相互依赖和国际分工的条件下,不仅在生产、流通领域,而且在资本、技术、信息、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都在走向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都在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和交流,这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以知识为基础,以金融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跨国公司为依托。跨国公司通过其国际化的投资、生产、销售、研究与开发等跨国经营活动,有利于技术转移的便利化、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资金流动的加速化、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从而促进一体化的国际市场的形成。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跨国公司的市场化体系加深了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程度,跨国公司的竞争机制又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集中化倾向。跨国公司的多边扩展战略促使各国政府采取双向鼓励政策,从而促进了区域性或全球性多边政策体系的改革和形成。因此可以说,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有关数字显示,目前全球跨国公司总数已经达到63459家(其中发达国家47850家,占总数的754%;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15609家,占246%),海外子公司约80万家,它们的经营活动已经扩展到世界所有国家中的所有领域,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最活跃、最有影响的力量,目前其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1/3以上,其内部和相互间的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60%以上,其对外直接投资已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90%左右,世界500强企业中绝大多数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分布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发达国家有,新兴工业化国家有,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也有。货物的流动,资本的过剩,较快的经济增长率,都使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竞相出现,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的公司正在不断地增加对国外的投资。
跨国公司与我国的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的今天,我国的企业已经明显地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正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也就是在我国多年来引进境外资金及技术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境外资源,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能够主动地接受挑战和考验。毫无疑问,今后我国企业参与跨国经营活动,探求跨国公司的组建与运作,与跨国公司打交道的机会将会与日俱增。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尚未彻底完成。改革开放以来又主要是采取“引进来”的方针,境外投资规模不大,水平也较低,还缺乏有关的人才和条件。我国的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离跨国公司的标准相差甚远。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涌现出中石化、中石油、海尔、联想等一批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但与世界级的跨国公司相比,在规模、实力、制度、效率、技术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培养和建立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跨国公司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什么启示?如何利用跨国公司这种国际企业管理组织形式为我所用,使我国的企业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特编写了本书。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利用了国内外有关跨国公司的最新资料,并力求结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
本书是为了适应和满足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也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之用。为了体现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本书在每章后附有相关的案例,以供研究和讨论使用。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当和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