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近十年来计算机技术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为适应计算机教育发展,各学校现在普遍开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等新专业,很多学校的这些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但不开设数字逻辑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数字逻辑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必须先修的课程),使得这些专业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非常难讲,许多教师不得不加一些数字逻辑知识,本教材就是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式编写的,包括简明数字逻辑知识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的二合一内容。数字逻辑知识以计算机组成原理涉及到的内容为主,不同于专门的数字逻辑教材,只是简单介绍,以够用为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选材原则是脱离具体机型,博采众家之长,围绕基本组成结构展开。教材内容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潮流,体现最新进展和最新研究方向,做到少而精。

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各个部分的组成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内容包括: 实现设计计算机各组成部分所需的数字逻辑知识层内容——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可编程器件,以及计算机组成原理内容——存储器体系、运算方法和运算器、指令系统、控制器、输入输出系统。此外,本教材最大特点是把当今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给读者,例如主存储器最新研究领域是磁性内存条——磁性随机访问存储器(MRAM),专家预测它将来有可能取代半导体内存条,又如CPU的发展趋势,不再强调主频越快越好,而是采用双核CPU。本教材最后一章介绍并行计算机,并把最先进的集群机作为例子,同时把一些专家认为的第六代超级计算机拥有的特征介绍给读者,所以本教材也适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使用。

    本教材的结构分上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简明数字逻辑,包括第1章计算机发展概述、第2章逻辑代数与逻辑门电路、第3章组合逻辑电路、第4章时序逻辑电路、第5章只读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二部分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包括第6章存储器组织、第7章运算器、第8章指令系统、第9章控制器设计原理、第10章输入输出系统、第11章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简介。

由于教育部强调21世纪教学以创新为主,加强实验环节,减少课堂学时,增加实验学时,所以专业基础课的现有学时大多在50学时左右,比以前的70~80学时大大减少。因此本教材特别适合50学时左右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

本教材主要由王铁峰编写,沈美娥编写了第6章和第8章,王晓波编写了第7章,王欣编写了第2章和第3章,郁红英编写了第10章,臧玉洁编写了第1章。

几位编者虽然从事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工作多年,但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计算机技术又不断发展,本教材难免有错误和不足,恳切希望同行和广大读者,特别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和学生多提宝贵意见。

编者

2006年8月